小建中汤综述.doc
10页方剂学大作业之小建中汤班级:09 中药本:钱婧学号:目录一、方剂介绍二、方解 - 3 -三、附方 - 3 -【比拟】 - 4 -1. 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 - 4 -2. 小建中汤与大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比拟 - 4 -3. 与桂枝汤比拟- 4 -四、临床应用〔现代运用〕科应用病例〕】妇科应用〔病例〕】 - 6 -消渴症应用〔病例〕】 - 6 -五、附注 - 7 -六、相关文献 - 7 -七、参考文献 - 8 -八、个人感想 - 8 -方剂介绍【方名】小建中汤【出处】《伤寒论》【分类】 温里剂-温中祛寒【方歌】 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 劳里急腹痛康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饴,更上微火消解 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 分两次温服〕成效】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 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本方常用于胃与十二指 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 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配伍特点】本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组成方中重用饴糖温中 补虚,和里缓急;桂枝温阳散寒;芍药和营益阴;炙甘草调中益气 诸药合用,共奏温养中气,平补阴阳,调和营卫之功禁忌】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院疼痛忌用二、方解本方病证因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缺乏所致中焦虚寒,肝 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 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 症虽不同,病本那么一,总由中焦虚寒所致治当温中补虚而兼养阴, 和里缓急而能止痛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 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 止腹痛佐以生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 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 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 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 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本方是由桂枝加芍药汤,重用饴糖组成,然其理法与桂枝汤有别 桂枝汤以桂枝为君,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 虚,营卫不和证;本方以饴糖为君,意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主治 中焦虚寒,虚劳里急证。
三、附方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 大建中汤〔《金匮要略》〕比拟】1. 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从成效上看,黄芪建中汤为温中祛寒而小建中汤为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从药物组成看,黄芪建中汤有: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9克〕 大枣〔6枚〕 黄芪〔5克〕 炙甘草〔6克〕 而小建中汤无黄芪从药方用法看,黄芪建中汤为:水煎分三次温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而 小建中汤为:水煎,去渣,参加饴糖溶化,日分三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 2. 小建中汤与大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比拟大建中汤是建立脾胃之阳气,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既建立脾胃之阳气,又 建立脾胃之阴气,只是以前者为主而已从方剂组成来看,大建中汤乃纯为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方剂;小建中汤和 黄芪建中汤虽然都以甘温为主,皆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但由于方有甘酸 之药,所以尚有补益脾胃阴气之作用3. 与桂枝汤比拟桂枝汤的组成是桂枝,芍药,甘草,生,大枣,治疗外感虚证,即外感表虚, 有头项强痛,汗出,恶风如果是证,桂枝调和营卫,解肌发表,通阳化气,芍 药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甘草生大枣都是调和之用小健中汤主要是用来温中补虚,组成是芍药,桂枝,生,甘草,大枣,饴糖。
不同在于小建中里的饴糖,温中补虚桂枝汤是调和营卫!1!临床应用〔现代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功能性发热属于中气虚寒,阴阳气血失调者也可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与消渴症等具体应用如下:科应用〔病例〕】胃脘痛(胃粘膜脱垂)某,男,42岁,1966年6月10日就诊胃院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 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常饿时胃皖痛,恶寒怕冷,口中和 不思饮,大便微塘,日二次行,下肢痪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 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 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 克(分冲)服6剂胃脘痛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但仍日二行,再服上 方7月1日复诊,除大便微溏外,余无不适噎膈(贲门失缓和症)某,女.24岁,1987年6月6日就诊于6个月前觉吞咽梗阻,食 后呕吐,时轻时重轻时,吞咽于食因难;重时,稀饭、开水均难咽 下伴胸胁疼痛,失眠易怒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贲门失缓和症〞 今日因吞咽梗阻,食后呕吐加重,而来就诊刻下面色苍白,语声卑 微,倦怠乏力,烦躁易怒,舌质淡嫩,苔少而干,脉细弱。
辨证:中 焦虑寒,脾胃失健治法:温中补虚,健脾强胃小建中汤主之:桂枝30g,白芍60g,炙甘草、大枣、生各10g,馅糖l00g8剂后,病症消失,再做食道钡餐检查数次,均末发现异常妇科应用〔病例〕】月经不调某某,女,17岁病症:面色淡黄心悸,月经量少色淡,40 余天来 潮一次,经行腹痛绵绵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喉枯燥,精神萎靡, 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四肢乏力,呼吸气弱,大便稀,小便清长,脉 弱无力,舌质淡红无苔,证属脾土虚弱,生化无权,以致血虚亏损 治拟补中强脾,脾旺那么能生血用小建中汤:白芍 18克,桂枝6克,炙甘草12克,生3 片,大枣15枚,饴糖45 克(冲服)服 2剂后,诸症痊愈痛经戴某,女,22 岁,未婚三年来行经腹痛,第一、二天痛剧,开场 血量少,待三日血量渐多而痛稍减,色谈有块,周期尚准平素喜暖 畏寒,体倦乏力,不耐劳累,经至必服止痛片与中药,以求暂安此 次行经少腹痛剧,虽已过十余天,少腹仍绵绵作痛,时有发胀,舌淡 苔白,脉细而迟,此系中气虚弱,气血缺乏,脾胃阳虚,寒积作痛, 宣温中散寒,缓急止痛给予小建中汤,连进10 剂后,适值经再至, 此次疼痛大减,末服止痛片,又续服20 余剂,再次行经,疼痛未作。
消渴症应用〔病例〕】某,男,64岁患者自1987年 3月始有口渴,小便频数等症,后逐 渐加重,至1987年 9月份,每昼夜饮水量竟达4000多毫升,小便约 20 次,屡次化验尿糖、血糖无异常,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消渴症〞, 住院治疗两天,病症无改善1988年 4月 23日就诊:面色不华,精 神萎靡,口渴、小便频数清长,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综观 脉证,此乃脾阳亏虚,运化失常治宜温阳健脾,予小建中汤 处方:饴糖30克,桂枝5克 白芍10克,大枣lo克,生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始糖溶化冲服),每日1剂,嘱服5剂药后,口渴,尿频等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再服15剂,每昼夜 饮水减少至20 0 0毫升左右,每晚小便3—5次,面容始转红润,纳增, 精神好转服药50余剂后,诸症悉除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五、附注本方既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剂;又为调和阴阳,柔肝理牌之 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脉细弦为辨证 要点现代研究说明:芍药与炙草配伍之比在 2/1 时缓急止痛之效最明 显假设用甘草未炙那么缓急止痛之效差矣六、相关文献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建中者,建中气也名之曰 小者,酸甘缓中,仅能建中焦营气也。
前桂枝汤是芍药佐桂枝,今建 中汤是桂枝佐芍药,义偏重于酸甘,专和血脉之阴芍药、甘草有戊 己相须之妙,胶饴为稼穑之甘,桂枝为阳木,有甲己化土之义使以、 枣助脾与胃行津液者,血脉中之柔阳,皆出于胃也〞《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七、参考文献百度百科 baike.baidu./view/246686.htm民间中医网.ngotcm./forum/thread-37388TT.html浅谈小建中汤 整理学习,使我深入的了解了小建中汤的成效与应用通过临床的病例,我发现小建中汤的应用围很广,尽管文中摘录 的不全面,但是重点与主要局部还是有的原以为小建中汤只不过是 桂枝汤的变化方,不会有什么超越它的地方,但是通过比照研究发现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的作用还是较为明显的这次的整理让我对于方剂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就是要多 看、多整理、多思考,对于从各方面搜集来的资料进展归纳,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