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铃薯栽培剖析.ppt

84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8438179
  • 上传时间:2019-10-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3.80MB
  • / 8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马铃薯栽培,2015.12,第一节 概 述,马铃薯(土豆,山药蛋、地蛋、洋芋) 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 英文名:potato.,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一)产量高,增产潜力大 (二)营养成分全,营养价值高 (三)用途广泛而重要 (四)适应性强,生态类型多 (五)具有双重繁殖能力,,,,,,,,,,,,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二、我国马铃薯的分布与栽培区划,1. 分布:全国每个省(区)都有马铃薯栽培 主产区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中原和东南沿海各地较少常年栽培面积较大的省(区)依次有内蒙古、甘肃、贵州、黑龙江、四川、陕西、云南、重庆、山西等 分布特点:北方多,山区多,杂粮区多 近年随着新品种的选育及种薯的推广,许多原来不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地方,也推行了大面积间、套作种植模式,如闽、粤等省利用冬闲地种植作蔬菜,不但满足当地需要,还出口港、澳地区2. 栽培区划: 滕宗蕃等,根据我国马铃薯种植地区的气候、地理、栽培制度及品种类型等条件划分为四个马铃薯栽培区:,二、我国马铃薯的分布与栽培区划,,,北方一作区:包括东北的黑龙江、吉林二省和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华北地区的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以及西北地区的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占全国面积的50%以上 本区无霜期多在100—150天,年平均气温不超过10℃,最热月份平均气温不超过24℃,大于5℃积温在2000—3000℃之间,一般年降雨量100—800mm,一年只栽培一季二、我国马铃薯的分布与栽培区划,中原二作区:包括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二省的东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各省,面积占全国小于10% 本区无霜期较长,为180—300天,年平均气温在10—18℃,最热月份平均22—28℃,大于5℃积温3500—6500℃,年降雨量500—1750mm二、我国马铃薯的分布与栽培区划,南方二作区: 包括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等省(区) 本区无霜期在300天以上,最长可达365天,即终年无霜,年平均气温18—24℃,最热月份平均气温为28—32℃,大于5℃积温在6500—9500℃之间,年降雨量为1000—3000mm 约占全国马铃薯面积的5%以下二、我国马铃薯的分布与栽培区划,西南一、二季垂直分布区: 本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省(区)及湖南、湖北二省的西部山区 本区多为山地和高原,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大,栽培制度差异大海拨2000米以上地区,气温低,无霜期短,雨量充沛,多为春种秋收,一年一熟。

      海拨1000米以下地区,气温高,无霜期长,雨量多、湿度大,与南方二作区相同,多在冬、春或秋、冬季节栽培约占全国马铃薯面积的40%左右二、我国马铃薯的分布与栽培区划,,,第二节 马铃薯形态特征,马铃薯是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的草本植物 生产应用的品种都属于茄属结块茎的种(Solanum tuberosum L.),染色体数2n=2x=48市场上多用块茎繁殖,也称多年生植物马铃薯根系有两种类型: 直根系—种子繁殖所发生的根,有主侧根之分 须根系—块茎繁殖所发生的根,为不定根,无主、侧根之分 不定根:在初生芽的基部3—4节上发生的不定根,称为芽眼根或节根,这是发芽早期发生的根系,分枝能力强,分布宽度30cm左右,深度可达150—200㎝,是马铃薯的主体根系 匍匐根:在地下茎的上部各节上陆续发生的不定根,称为匍匐根,一般每节上发生3—6条,分枝能力较弱,长度较短,一般为10—20crn,分布在表土层,生育后期培土有利此类根系生长匍匐根对磷素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一) 根,,,(二) 茎,马铃薯的茎包括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都是同源器官,但形态和功能却各不相同1. 地上茎,由块茎芽眼萌发的幼芽发育形成的地上枝条(简称茎)。

      地上茎,2. 地下茎,马铃薯的地下茎,即主茎的地下结薯部位表皮为木栓化的周皮所代替 地下茎的长度因品种、播种深度和生育期培土高度而异,一般为10㎝左右 节数多数品种为8节,个别品种也有6节,在播种深度和培土高度增加时,可略有增加 在地下茎每节的叶腋间,通常发生匍匐茎1—3个,在发生匍匐茎前,每个节上已生长出放射状匍匐根3—6条是由地下茎节上的腋芽发育而成,顶端膨大形成块茎 一般为白色,因品种不同,也有呈紫红色的 匍匐茎发生后,略呈水平方向生长,其顶端呈钥匙形的弯曲状,茎尖在弯曲的内侧,在匍匐茎伸长时,起保护作用 匍匐茎数目的多少,因品种而异,一般每个地下茎上能发生4—8条,每株(穴)可形成20—30条,多者可达50条以上 通常匍匐茎多形成块茎数也多,但不是所有的匍匐茎都能形成块茎3. 匍匐茎,,北方地区,匍匐茎一般在出苗后7—10天开始发生,发生后10—15天便停止生长,顶端开始膨大形成块茎(图10—2)经催芽处理的种薯,往往在出苗前即发生匍匐茎 匍匐茎具有向地性和背光性,入土不深,大部集中在地表0—l0cm土层内;匍匐茎长度一般为3—l0cm,野生种可长达1—3m 匍匐茎比地上茎细弱得多,但具有地上茎的一切特性,担负着输送大量营养和水分的功能,在其节上能形成纤细的不定根和2—3次匍匐茎。

      4.块茎,马铃薯的块茎,是一缩短而肥大的变态茎,既是经济产品器官,又是繁殖器官 当匍匐茎顶端停止极性生长后,由于皮层,髓部及韧皮部的薄壁细胞的分生和扩大,并积累大量淀粉,从而使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块茎块茎具有地上茎的各种特征 (1) 在块茎生长初期,其表面各节上都有鳞片状退化小叶,无叶绿素,呈黄白或白色,至块茎稍大后,鳞片状退化小叶凋萎脱落,残留的叶痕呈新月状,称为芽眉芽眉内侧表面向内凹陷成为芽眼 芽眼的深浅,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芽眼过深是一种不良性状 每个芽眼内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未伸长的芽,中央较突出的为主芽,其余的为侧芽(或副芽),发芽时主芽先萌发,侧芽一般呈休眠状态2)芽眼: 在块茎上呈螺旋状排列,顶部密,基部稀块茎最顶端的一个芽眼较大,内含芽较多,称为顶芽 在块茎萌芽时:顶芽最先萌发,而且幼芽生长快而壮,从顶芽向下的各芽眼,依次萌发,其发芽势逐渐减溺3) 块茎的大小:决定于品种特性和生长条件,一般每块重50—250g,大块可达1500g以上 块茎的形状因品种而异,但栽培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块茎形状产生一定变异块茎形状大致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圆形、长筒形、椭圆形 在正常情况下,每一品种的成熟块茎,都具有固定的形状,是鉴别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

      4)马铃薯块茎的皮色:有黄、白、紫、淡红、深红、玫瑰红、淡蓝、深蓝等色 块茎的肉色:有白、黄、红、紫、蓝及色素分布不均匀等;食用品种以黄肉和白肉者为多一般品种的块茎都具有固定的皮色与肉色三)叶,马铃薯叶有单叶和复叶之分 单叶:马铃薯无论用种子或块茎繁殖时,最初发生的几片初生叶均为单叶 复叶: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长出奇数羽状复叶复叶互生,呈螺旋排列,叶序为2/5、3/8或5/13 每个复叶由顶生小叶和3—7对侧生小叶,侧生小叶之间的小裂叶,侧生小叶叶柄上的小细叶和复叶叶柄基部的托叶构成顶生小叶叶形略大,形状和侧生小叶的对数,是品种的特征之一四、花 马铃薯为自花授粉作物花序为聚伞花序花柄细长,着生在叶腋或叶枝上每个花序有2—5个分枝,每个分枝上有4—8朵花,在花柄的中上部,有一突起的离层环,称为花柄节花冠合瓣,基部合生成管状,顶端五裂,并有星形色轮花冠有白、浅红、紫红及蓝色等,雄蕊5枚,雌蕊1枚子房上位,由两个连生心皮构成,中轴胎座,胚珠多枚五)果实与种子,果实:果实为浆果,呈圆形或椭圆形,果皮为绿色、褐色或紫绿色果实内含100—250粒种子 种子:很小,呈扁平卵圆形,淡黄或暗灰色,千粒重为0.4—0.6g。

      刚收获的种子,一般有6个月左右的休眠期,充分成熟或经日晒的浆果,其种子休眠期可缩短当年采收的种子发芽率一般为50%一60%,经过贮藏一年的种子发芽率较高,一般可达85%一90%以上通常在干燥低温下贮藏7—8年,仍不失发芽力第三节 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一、马铃薯的生育时期 马铃薯从块茎的芽条萌发,到新的块茎成熟,经过不同的生育时期,了解不同生育时期的生育特点,器官建成以及与产量形成的相互关系,是制定技术措施的基础马铃薯的全生育过程划分为六个生育时期:,(一)芽条生长期(萌发—幼苗出土),种薯播种后,从萌发开始,经历芽条生长,根系形成,至幼苗出土 块茎萌发时,首先幼芽发生,其顶部着生一些鳞片小叶,即“胚叶”,随后在幼芽基部的几个节上发生幼根同时,在幼芽基部形成地下茎,其上有6—8个节,每个节上分化并发生匍匐茎,在匍匐茎的侧下方产生3—6条匍匐根从幼苗出土,经历根系发育,主茎孕育花蕾,匍匐茎伸长及顶端膨大块茎具雏形,为幼苗期 由于马铃薯种薯内含有丰富营养和水分,在出苗前便形成了相当数量的根系和胚叶 出苗后根系继续扩展,茎叶生长迅速,多数品种在出苗后7—10天匍甸茎伸长,伸长后5—10天顶端开始膨大,同时植株顶端第一花序开始孕育花蕾,侧枝开始发生。

      生长中心: 是茎叶和根系的生长 技术措施: 是促根,促苗,协调茎叶与块茎的生长二)苗期(出土—块茎初具雏形),从块茎具有雏形开始,经历地上茎顶端封顶叶展开、第一花序开始开花、全株匍匐茎顶端均开始膨大、直到最大块茎直径达3—4㎝、地上部茎叶干物重和块茎干物重平衡为止,为块茎形成期 是决定块茎数量多少的关键时期,(三)块茎形成期(块茎雏形—直径3-4cm),(四)块茎增长期(直径3-4cm—茎叶开始衰老),从地上部与地下部干物重平衡期开始,即进入块茎增长期,直至茎叶开始衰老 此期叶面积已达最大值,茎叶生长逐渐缓慢并停止,地上部制造的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块茎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长 是决定块茎体积大小的关键时期五)淀粉积累期(茎叶衰老—块茎体积、重量不再增加),从茎叶开始逐渐衰老,到块茎体积和重量不再继续增加 该期生长特点:是地上部向块茎中转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灰分,块茎日增重达最大值淀粉的积累一直延续到茎叶全部枯死之前 技术措施的任务:是尽量保持根、茎,叶减缓衰亡,加速同化物向块茎中转移和积累,使块茎充分成熟六)成熟及收获期,在生产实践中,马铃薯没有绝对的成熟期,收获时期决定于生产目的和轮作中的要求。

      一般当植株地上部茎叶黄枯,块茎内淀粉积累充分时,即为成熟收获期二、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具有休眠现象休眠又分为自然(生理)休眠和被迫休眠两种 自然休眠是由内在生理原因支配的 被迫休眠是由于外界条件不适宜块茎萌发造成的一)休眠原因 块茎休眠及其解除受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所支配 块茎内存在着β—抑制剂(脱落酸类物质)等植物激素,这些激素抑制了α—淀粉酶、β—淀粉酶、蛋白酶、核糖核酸酶的活性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从而使芽缺少所需要的可溶性糖类和进行代谢活动所需的能量,迫使块茎保持休眠状态二)影响因素 块茎休眠期间,外界的温度、湿度对休眠的长短有较大的影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能缩短休眠期,而低温、干燥则能延长休眠期 如有些品种在1—4℃贮藏条件下,休眠期可达5个月以上,而在20℃左右条件下2个月就可发芽第四节 马铃薯的栽培技术,,,,,51,The maximum yield you will raise, depends on multiple factors which are all importants !产量的提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种因素都很重要,,,,一、轮作换茬 为了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壤肥力和预防土壤传播的病虫害及杂草,应与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轮作,轮作年限3年以上。

      避免与茄科作物、块根、块茎类作物轮作二、整地及施肥,马铃薯喜砂壤或壤土,实行秋深翻晒垄,耙耱保墒或起垄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