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基础规范.docx

56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13357832
  • 上传时间:2023-01-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85.29KB
  • / 5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教育部2015年1月目 录前 言 31 引言 42 总体要求 52.1 意义与作用 52.2 目标与原则 62.3 内容与组成 72.4 组织结构与体系 82.5 实施过程 133 师生发展 163.1 数字校园与师生发展 163.2 学生发展 163.3 教师发展 174 数字资源 204.1 数字资源的分类 204.2 数字资源的来源 204.3 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原则与要求 204.4 通用性基础资源 214.5 仿真实训资源 214.6 数字化场馆资源 234.7 数字图书馆资源 245 应用服务 265.1 应用服务的类型 265.2 应用服务的提供方式 265.3 应用服务的总体要求 265.4 应用服务的集成 275.5 决策支持应用服务 285.6 网络教学服务 285.7 实习实训教学服务 295.8 产教融合服务 295.9 工场实时教学服务 305.10 校企共享信息服务 305.11 远程职业培训服务 315.12 教学资源管理与共享服务 315.13 教学管理服务 335.14 学生管理服务 335.15 教科研管理服务 345.16 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345.17 办公自动化服务 355.18 财务管理服务 355.19 设备资产管理服务 355.20 学校后勤服务 365.21 校园一卡通服务 366 基础设施 386.1 基础设施的组成 386.2 校园网络 386.3 数据中心 396.4 网络信息服务 406.5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406.6 多媒体教室 436.7 仿真实训系统环境 456.8 数字广播与网络电视系统 476.9 数字安防系统 487 附录 517.1 规范性引用文件 517.2 术语与缩略语 52前 言为了顺应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和应用推广”的要求,规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特制订《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分为七个部分:引言、总体要求、师生发展、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基础设施和附录——第1部分:引言该部分规定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适用范围、数字校园的内涵以及实施的指导思想——第2部分:总体要求该部分规定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意义与作用、目标与原则、内容与组成、组织结构与体系和实施过程——第3部分:师生发展该部分规定了数字校园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以及数字校园实施过程中对教师能力提出的要求 ——第4部分:数字资源该部分规定了职业教育中使用的三类数字资源的建设要求,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场馆资源和数字图书馆资源——第5部分:应用服务该部分规定了数字校园中七类主要应用服务的建设要求,包含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文化生活、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社会服务和数字化决策支持,以及各类应用服务的集成要求——第6部分:基础设施该部分规定了数字校园中八类主要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多媒体教室建设、仿真实训系统环境、数字广播与网络电视系统和数字安防系统——第7部分:附录该部分列出了本规范引用到的其他规范文件,标注了本规范使用但并非本规范规定的术语、符号和缩略语等,以便在本规范直接引用,不再重复定义。

      本规范撰写的格式遵循国家标准GB/T1.1-2009中规定的层次划分及其编号规则,采用“章”、“条”、“子条”和“子条下的条目”,以及段或列项的结构章”用1、2等编号;“条”用1.1、1.2等编号;“子条”用1.1.1、1.1.2等编号;“子条下的条目”用1.1.1.1、1.1.1.2等编号在“章”、“条”、“子条”和“子条下的条目”下有具体的内容,呈现方式有“段”或/和“列项”段”即一个自然段,无编号;“列项”包含多个同属性含义的项目,用字母a)、b)等编号本规范的每个部分根据内容的繁简程度,“段”或/和“列项”可能会出现在“章”、“条”、“子条”或“子条下的条目”下本规范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提出并归口管理本规范由中央电教馆组织起草,参与起草单位: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辽宁省职教信息中心、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程建钢、刘雍潜、葛连升、陈丽、宋继华、韩锡斌、于双和、肖波、张剑平、郭文革、魏民、詹青龙、王巍、郭玉清、张生、刘英群、周潜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1 引言本规范适用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职业院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数字校园的实施应按照规划与设计、建设与部署、管理与维护、应用与推广、评价与改进的步骤进行,是一个持续优化和完善的循环过程数字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实现网络化的信息产生、管理、传播和使用方式,从而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其内涵为:Ÿ 良好的网络、通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是建设数字校园环境的基础;Ÿ 基于网络的数字化信息与知识的产生、管理、传播和使用方式是数字校园的基本特征;Ÿ 数字化与网络化渗透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学校文化生活以及对外服务等各个方面;Ÿ 根本目标在于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管理、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的模式, 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从而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应秉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注重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养,促进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突出机制创新,重视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结构与体系的构建组织结构与体系是数字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数字校园顺利实施、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的保障,包括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政策与规范、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七个方面。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技术系统包括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和基础设施三个部分数字资源的建设要根据自身情况突出专业特色、校企合作特色,在建设的过程中遵循兼顾社会服务、优先引入、慎重自建、边建边用、建用结合、开放共享的原则应用服务的建设需要各院校对照部、省、市三级信息化管理要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施,量力而行,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网络互联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协同构建院校中心机房、服务器、网络、仿真实训系统环境等基础设施,将来自校外的数字化服务与校本提供的服务相结合,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2 总体要求2.1 意义与作用2.1.1 数字校园对职业教育的意义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并赋予职业和职业教育新的内涵和要求一方面,传统职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革,而且一些新兴职业的“工作空间”和“工作方式”本身就依赖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化技术方法与手段的深入使用,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也将随之发生革命性变革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适应了社会和职业的信息化要求,同时也延伸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空间。

      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除了发生在校园内的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等传统教学环境和校园外的工厂、车间、宾馆、医院等职业活动场所中,也发生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空间中依托数字校园,构建基于网络的跨越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办学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和方向2.1.2 数字校园对职业院校的作用2.1.2.1 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构建人人互通的数字化学习空间,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在:a) 支持教师面向校内开展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面向校外提供教学,服务企业培训和终身学习;b)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支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益和质量;c) 开展虚拟仿真实训,既可以使学生达到实际操作训练教学导训的目的,又可以大幅度减少昂贵设备的投入,减少实操耗材,提升实操实训安全系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能;d) 引导学生适应信息化环境,提高数字时代所需的信息化思维能力,养成信息化行为方式,了解信息化交往规则,发展信息化职业能力2.1.2.2 有利于教师教研科研和双师素质提升搭建协同工作平台,提升教研科研与双师素质和能力,体现在:a) 支持教师网络研修,提供培训,支持教师足不出校即可远程进修,开展终身学习,保证专业能力与双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b) 支持教研科研,提高研究效率,加速科技创新的步伐,提升职业院校自主创新的能力;c) 构建协同机制,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政府和其它院校开展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2.1.2.3 有利于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的提高提供信息和数据的集成和分析服务,有利于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的提高,体现在:a) 促进校务实现全流程管理,面向师生员工提供一站式校务管理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b) 整合各种分散应用系统,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建成学校公共数据库,打破因不同管理软件而形成的“信息孤岛”,实现各类基础数据的共享和交换;c) 支持网上协同办公,促进决策信息和反馈信息快速在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流动,实现扁平化管理,促进校务公开2.1.2.4 有利于校园公共服务和文化生活品质的提升搭建虚拟校园社区,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体现在:a) 支持学生组成网上社区,鼓励学生反思并分享不同的观点,倡导师生平等,创设开放、民主的文化;b) 提供网络公共服务和正版软件服务,营造诚信和自律的文化氛围;c) 汇聚互联网上的数字化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发展师生人文素养;d) 引入数字化生活、医疗、娱乐、保安等服务,提升校园公共服务水平2.1.2.5 有利于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服务对社会开放建设职业院校数字化社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对社会开放,体现在:a) 支持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或者职业院校开办特色专业产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于一体;b) 支持职业院校优质特色教育资源突破校园界限,服务更大范围的职业群体,促进本行业本地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c) 获取产业行业需求,推介毕业生源,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产业人才需求的顺畅对接;d) 支持职业院校向社会开放,提升院校的社会影响力,促进职业教育优秀文化的社会传承。

      2.2 目标与原则2.2.1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施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院校师生员工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再造管理流程,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拓展对外服务的范围,引领学校现代化发展,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2.2.2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原则2.2.2.1 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