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船借箭》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docx
10页《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1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重点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搜集作家罗贯中资料、《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这条文化长河中,有四大名著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一个有名的故事——草船借箭3.教师板书课题——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二、预习检测1.介绍作者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汉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2.作品介绍——《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优秀长篇历史小说,章回体小说作品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3.你对文章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说一说曹操字孟德,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周瑜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人 东汉末年名将周瑜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鲁肃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4.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5.检测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妒忌 曹操 周瑜 都督水寨 擂鼓 丞相 弓弩呐喊 幔子 翎毛 调度(2)多音字3)词语解释妒忌:对才能,地位,名誉,学识,财富,处境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翎毛:翅膀尖上的毛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帷幔:围在四周的帐幕三、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说说“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边读书边做批注起因: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四、课文研读1.默读起因部分,思考: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① “公事”“推却”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借理由推托、拒绝②为什么不能推却?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③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嫉贤妒能、具有险恶用心的人周瑜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2.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①十天真的能完成吗?周瑜既然有心要陷害诸葛亮,可见十天造十万支是有困难的,是完不成任务的②从“只要”“军令状”“甘受重罚”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什么?诸葛亮有信心可以在三天之内完成任务③思考: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
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3.思考: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高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周瑜确定三天打造十万支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三天又是诸葛亮自己提出来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诸葛亮受罚的样子4.为什么周瑜如此费劲心机地要惩罚诸葛亮呢?在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伐魏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妒忌刘备手下诸葛亮相传周瑜曾说:“既生瑜,何生亮五、课堂小结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六、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熟悉文中的人物关系,并预习后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面对周瑜的算计,诸葛亮是如何应对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
2.板书课题——草船借箭二、课文研读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句子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①“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②默读课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2.默读“故事经过”部分,思考:诸葛亮成功“借”到箭的原因是什么?画出文中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1)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①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好哪些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②诸葛亮为什么对鲁肃说“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③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2)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从“果然”一词,你体会到鲁肃是个怎样的人?忠厚老实、诚实可信3)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诸葛亮为什么要把船连接起来?为了增大受箭面积(4)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诸葛亮为什么要调转船头?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5)诸葛亮下令……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诸葛亮为什么下令军士擂鼓呐喊?这样做既是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6)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天气?从天气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什么?使敌人不明真相,误以为敌人来袭;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7)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①你从“一定不敢”看出了什么?诸葛亮识人知人,对曹操了如指掌②从“诸葛亮笑着说”你感受到什么?诸葛亮镇定自若,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
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3.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显示了诸葛亮过人的智慧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进一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此行“借箭”,轻轻松松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诸葛亮谋划之周密,安排之巧妙,不仅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体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4.默读“故事结果”部分,思考:这一部分写了什么?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从“自叹不如”反衬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5.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1)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2)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3)算好鲁肃:忠实守信4)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