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docx
1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第1课 俄国向何处去 一、俄国十月革命 1、革命爆发理由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持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③展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⑤“七月事情”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情: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终止 2、革命的打定: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二、革命的经过 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 2、告成:1917年11月7日清早,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 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 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 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公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调配给农人耕种 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6、稳定政权:经三年国内战役,1920年取得告成 3年国内战役(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开头实施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人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稳定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大量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役根本终止的处境下,分外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调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役告成的理由: 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2、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击,战役是正义的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4、苏俄军民的奋勇斗争 ★三、革命的意义 1、性质:第一个获得告成的社会主义革命 2、影响(意义)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告成的社会主义革命。
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由此诞生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进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进展道路的新时期E、开发人类历史的新纪元F、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你如何理解毛泽东的这段话?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俄国革命影响下,中国展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理由? ☆ 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持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气力对比集中等这些理由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1、请对比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不同 名称 时间 性质 革命任务 结果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展现两政权并存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临时政府统治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请对比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 名称 领导阶级 革命任务 革命途径 革命方向 十月革命 无产阶级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夺取中心城市 社会主义 新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 推翻三座大山统治 农村包围城市 社会主义 3、请对比巴黎公社的历史,谈谈十月革命告成之处是什么?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告成的社会主义革命 4.毛泽东说“走俄国人的路”是何意?中俄两国的革命道路是否完全一致?为什么? “走俄国的路”指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俄两国的革命道路不同俄国是城市夺取政权,中国那么是农村包围城市,结果夺权城市政权的道路 由于两国不同的国情 5、结合所学学识,对比中俄两国革命取得告成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主要理由及给你的启示 不同:俄国采取有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而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 理由:(1) 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城市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无产阶级气力也聚集在 城市,它的变革必然引起全国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追随所以十月革命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2) 而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外反革命气力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气力相对弱小,中国城市无产阶级气力薄弱,使中国共产党无法在城市中取得革命告成;而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革命政权的建立供给了可能所以,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启示:无论社会革命还是经济创办,务必结合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对马列主义要生动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第2课苏联的崛起 ¤如何识别“沙俄”、“苏俄”和“苏联”? (1) 沙俄:1547-1917年,指的是二月革命前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
(2) 苏俄:1917-1922年,指的是十月革命后至1922年苏联建立前的苏维埃俄国; (3) 苏联:1922-1991年,指的是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的简称,1991年苏联解体 (4)俄罗斯:1991——现今 一.列宁时期的探索 经济上: 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⑴国内战役终止后,苏俄进入和平创办时期⑵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⑶农人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2、实施: 1921年开头实施 3、内容⑴农业方面:取消余粮收集制⑵工业方面: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⑶贸易方面:恢复自由贸易 4、成效⑴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进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⑵稳定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政治上:1922年苏联成立1922-1991) 最初参与4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1、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新”在:允大量种经济并存,大力进展商品经济 ★斟酌:苏联经济政策的调整给我们什么启示? 经济政策的制定确定要从根本的国情启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进展;要不断调整经济进展战略。
二.斯大林时期的探索 1.经济上:举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创办 ⑴实施第一、二个五年筹划⑵重点:举行重工业的创办,举行农业集体化创办 政治上:1936年,通过新宪法 ★如何评价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创办成就? 表达了社会主义制度巨大的优越性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进展社会生产力上的积极作用 ★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公布 2、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处境下形成的 3、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4、评价:(有何利与弊?) ⑴在确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气力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⑵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进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其次,在筹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人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宏大农人利益,农人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进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滥用了资源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苏联先后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我国在党的十三大上提出了创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你从中获得哪些历史启迪? 历史启迪:⑴制定经济政策时,确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进展⑵要从实际国情启程,实事求是;(3)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进展,使社会主义经济创办稳步健康进展 (4)经济进展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经济进展的战略(5)要切实养护农人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6)社会主义创办应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把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 1919年1月至6月 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置 2.地点: 巴黎凡尔赛宫3.加入国: 27个战胜国4.主宰国: 英.法.美(三巨头) 5、结果:签约 ①《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②对其他战败国和约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遏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供认并崇敬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抉择德国战役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重新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表达出来 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帝国主义列强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外交政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际地位低下,在外交上没有任何权力,任人宰割 (启示:属于强权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要提高综合国力等 7、作用:凡尔赛体系建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8、国际联盟建立 时间:1920年1月 地点:日内瓦 主宰国:英、法 实质: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地位: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政治组织 国联≠联合国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机构,1920年1月成立,1946年4月解散联合国是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机构,1945年10月成立至今 二.华盛顿会议 1、背景: 美日在亚太地区冲突尖锐 2.时间: 1921年 3.地点: 美国华盛顿 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更加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冲突 4.加入国: 九国 5.主宰国: 英.美.日 6.结果①《四国条约》② 《五国条约》③《九国公约》 7.性质: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九国公约》的影响: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供给了便当,使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加入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崇敬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遇均等”的原那么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供给了便当 8.影响: 华盛顿体系建立 华盛顿体系确实立: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9、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