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战医疗所战备药材补充储备及合理布局研究.docx
8页野战医疗所战备药材补充储备及合理布局研究 【关键词】 野战医疗所; 战伤; 战救药材; 卫勤保障 药材装备保障工作是完成卫勤保障任务的保证[1]面对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日趋复杂多变的保障需求,药材装备保障工作应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预见性,能够及时、准确、高效地实施保障本文通过对登陆作战中卫生减员、战伤特点的分析,针对目前野战医疗所战备药材装箱标准以及内部配置布局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1 登陆作战的伤情特点 伤员集中出现 现代战争中,大规模登陆作战总减员占40%~50%,阵亡率20%~30%,而伤员达70%~80%在如此短期涌现大批伤员,且伤口受海水浸泡和水温等影响,如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救治,其病死率可明显增加[2] 伤型伤类复杂 具体可表现为多处伤多、多发伤多、冲击伤多、烧伤多、复合伤多弹片伤是伤员的重要致伤因素,四肢伤是主要的损伤部位,骨折的发生率将升高,高能武器的致伤全身反应剧烈,休克和继发感染的发生率高[3] 海水对伤员机体的影响 海水浸泡伤既有原发伤的特点,又有海水浸泡对伤口及全身影响的特点:①伤类复杂,多为多发伤及复合伤;②海水浸泡伤口具有高渗性、弱碱性;③一般抗生素对海水中革兰阴性菌无效;④冬季低温对机体的影响;⑤伤口污染严重,清创困难;⑥多伴有海水淹溺性肺损伤—海水淹溺性肺水肿(PESWD)等[2,3]。
据报道,海战伤员的休克发生率为陆战中的2倍,致死率为陆战中的5~10倍[3] 水冲击波伤 水下冲击伤极少造成体表损伤,主要以含气腔室和脏器损伤为主冲击波作用于肺时可造成肺撕裂伤,有时可见肺水肿、纵隔积气以及胸腔积血、积气腹腔以胃肠道出血和穿孔为多见,出血主要发生在粘膜下,可为点状或大片灶出血如果爆炸瞬间人头部也在水面以下,则可引起头部和听觉器官严重损伤[3] 2 救治原则 加强对溺水伤员的处理 救治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通气功能,尽早恢复心跳对于PESWD,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必须贯穿治疗始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对于中等程度低温的患者可采用体表复温、热水浸泡、射频复温、吸入复温等方法提高体温海水浸泡的伤口应尽早在伤后6~12 h内冲洗、减压引流和清创[4] 加强对胸外伤、出血及骨折患者的处理 对连枷胸伤员应立即加压包扎,对开放气胸应用大块敷料密封胸壁创口,对张力气胸应用排气针控制外出血,如对肢体大血管破裂出血者应上止血带,并定时放松对开放骨折应用无菌敷料包扎,对闭合骨折用夹板或就地取材进行制动[5] 加强对休克、烧伤、感染患者的处理 对有明显休克征象的伤员要尽早快速输液。
对烧伤伤员要注意止痛、抗休克和抗感染[4] 3 野战医疗所战备药材装箱标准及内部配置布局中的不足 针对性不强 高原地区战伤、高寒地区战伤、海上作战战伤、戈壁沙漠战伤、山岳丛林地区战伤和城市战伤各有其特点和救治原则未来战争环境的恶劣与现代战争的高技术等特点,其伤情伤类更加复杂,而目前野战医疗所战救药材的装备标准过于单一,各种不同作战环境下战备的药材装备针对性不够强 药材品种单一陈旧,难以满足需要 一是部分药材平时用不上,而且价格较贵,还需要定期轮换更新,造成浪费,如有毒、麻醉、化验药品等;另一些药材实际用量很大,储备数量满足不了需要,如抗生素等二是某些药材属淘汰品或军队专供药材,在市场上买不到,造成储备不全或更换不及时,如饮水消毒片、环甲膜切开器等三是有些类别药材疗效不好,需要调整,如解毒、防寒、防中暑类药材外用药物品种单一,数量也很少四是部分仪器在地方基本不用,配套试剂难以采购;部分装备在标准中已经更新,而配套试剂在药材标准中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更新 储备数量不合理 由于现代战争武器的高技术化,作战形式的多样化,致使药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新的不平衡,形成了“短缺与剩余并存”的矛盾现象。
另外,渡海登岛作战在敌岸以及海、空火力的威胁下,伤员后送、后勤补给都有可能暂时被敌切断,这种情况下,按现标准装备的野战医疗所战救药材基数很难满足大批量伤员高消耗的要求 装具不能适应药材装箱需要 一是某些新研制的箱组已经装配部队,而某些药材装配方式仍没有变化二是不同型号、规格的箱组并存三是某些战备药材品种存储设施不好,液体和针剂在紧急拉动时容易破碎,冬天还易结冰四是部分药材及卫生装备的装箱方案不够合理,箱组之间的重量不均衡,影响携行 内部配置布局不合理 野战医疗所为了方便战备药材的管理,往往采用全部战备药材统一归医疗保障组管理和携带的模式这样做的弊端主要有四点:一是人均物资携带量不平衡医疗保障组相比其他各组人均负荷量明显过大,这将会影响整个野战医疗所的机动性二是安全性差如果医疗保障组的车辆在行进中出现故障或车辆、帐篷工作区在战斗中被敌摧毁,会给整个野战医疗所的药材保障工作造成致命打击三是效率低下野战医疗所展开之后,各组不能立即投入工作,而要抽调人员去医疗保障组工作区领药,不但容易造成混乱,而且将严重影响对伤员的抢救时间四是不利于灵活配置战时,根据不同方向和不同作战地域医疗保障任务的变化,可以采取分队组合与分解的方式进行重新组合调整与配置,形成不同保障能力的业务单位。
如果各组不携带战备药材,将很难完成重新组合调整与配置任务 4 改进措施 提高战救药材装备的针对性 通过对创伤伤员临床用药数据分析以及对药品消耗量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按照消耗量和使用率将药品按层次划分,突出创伤救治必备的、常用的、用量大的品种例如,根据海洋细菌学特性选用抗生素,由于海洋细菌绝大多数是嗜盐性的,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唑、环丙沙星、氯霉素、四环素、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均很敏感[2],野战医疗所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大上述抗生素的储备量战时常备药材补充储备中针对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潮湿的特点适当增加防疫、防虫、防传染病类药品 更新战备药材品种 在上级药材供应部门和市场上能够提供的药材品种中尽可能选择安全有效、体小轻便、价格适当、货源充足的新药来代替市场上很难找到,临床上基本淘汰的品种,减少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品增加防寒和治疗冻伤的药品器材,如化学产热袋、电热毯等争取配备国内外已经在应用的新型药品器材,如浸有新型止血药物的敷料或绷带、新型高效的止血剂、带金属涂膜的烧伤急救包、新式的骨折固定夹板等 精确战救药材基数 根据处置相应伤病所用药材的平均日用量和平均用药时间,以及各组救治疾病的构成比,可以计算出救治每百名伤病员所需药材的数量,在战材基数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区分轻重缓急,为实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精确化保障提供依据。
适当增加抗菌、解热镇痛、抗病毒、抗真菌类药和消毒灭菌、杀虫剂的数量;葡萄糖氯化钠、注射用水数量也应增加 根据特殊需要配发合适箱组 配备给部队的战备药材装具,要考虑到其两栖作战的特点,注意防水,密封性要好,还要充分体现小型、便携、简单、方便、实用、耐压的特点 实行分组带药方案 ①遵循携带量最大化,品种、数量个体化的原则,各组选择合适的战救药材品种,数量以救治每百名伤病员所需药材的数量为底线装箱标准中剩余的战救药材和战时常备药材统一归医疗保障组携带②做到各组每顶帐篷工作区配置战救药材的品种和数量都有详细规定,达到最佳组合每个室的药品、器材有专人负责保管,演习或执行作战任务结束后向医疗保障组请领补充或更换③在各组工作区战救药材装箱时应将重量大的液体和重量轻的纱布、注射器等搭配装在一个战材箱中,使战材箱之间的重量尽可能平衡同时,箱内存储设施要得当,保证液体和针剂在紧急拉动时不易破碎 重视补给 渡海登岛作战中由于海上补给不仅受自然条件制约,还易受敌袭击破坏,故海上补给任务艰巨野战医疗所在执行远距离渡海登岛作战卫勤保障任务时,不能过分依赖专用卫生船舶,在立足于自身携带充足战备药材的同时,药学人员要及时统计、整理药品、器材的消耗量,向上级兵站机关汇报,请求及时补给。
【参考文献】 1 陈文亮,主编. 现代卫勤前沿理论.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 谢培增,田辉荣,汤卫球,等.模拟大批量伤员海水浸泡的实验研究.人民军医,2002,47(8):436438. 3 刘灏.登陆作战战伤的特点及初步抢救原则.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17,26(1):4850. 4 吴新文,吴桂荣,夏菱.现代海战伤员救治的影响因素及实施重点.海军医学杂志,2001,22(4):345347. 5 李煜罡,彭朗鸣,刘灏,等.渡海登陆作战水际滩头战伤的基本特点及初期急救原则.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2,25(2):136137. 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