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舒颗粒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ocx
7页颈舒颗粒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颈椎病采取颈舒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0例颈椎病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2之间,将8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40例)采用局部注射治疗对比组,实验组基于前组上采用颈舒颗粒治疗比较2组McGill 疼痛问卷表(MPQ)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2组对比治疗后PPI、PRI、VAS等评分的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2组对比总有效率的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结论:颈椎病采取颈舒颗粒治疗的效果显著,即可对患者各症状予以显著改善,且可有效缓解其疼痛,可做进一步研究推广关键词】颈椎病;颈舒颗粒;临床效果在临床疼痛疾病中,颈椎病较为常见,该病症发生与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变化关系密切,且近几年其发病率约为3.8%-17.5%,呈明显上升趋势,多数由慢性劳损而发病【1】此类患者因低头伏案时间较长,颈椎关节囊、韧带、周围肌肉等长时间处于负荷增大状态,所以会引发骨质增生、炎性病变、水肿、充血等症状,进而刺激神经和椎旁组织,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改变,如颈肩痛、耳鸣、头痛等【2】。
在治疗此类患者时,中医药发挥着较好的疗效因此本文以80例颈椎病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2之间,将8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40例),即探讨了颈椎病采取颈舒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做下述阐述: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以80例颈椎病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2之间,将8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40例)2组各项信息经统计软件处理:实验组病例统计男女比例、病程(区间0.5-10年)、年龄(区间18-65岁)均值分别为22/18、(3.9±0.7)年、(48.4±3.7)岁,对比组病例统计男女比例、病程(区间0.5-10年)、年龄(区间18-65岁)均值分别为21/19、(3.7±0.8)年、(48.2±3.5)岁,对比2组病例各项资料数据显示无较大差异,可研究对比,且P值>0.05入选及排除条件【3】:均满足颈椎病的相关诊断依据;年龄18-65岁;均知情同意本次病例排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外伤、恶性肿瘤等所致眩晕;精神疾病;哺乳期妊娠期女性;内分泌系统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临床资料不全者;近期需实施手术者;严重激励改变者本实验满足伦理委员要求1.2方法采用局部注射治疗对比组,即选择颈C2-7脊神经后支压痛点处,常规消毒、铺巾,以7号穿刺针在定位点垂直皮肤进针抵至骨质,稍退针,回抽无血无液,注射消炎镇痛液3ml(0.5%利多卡因+倍他米松2mg);每周1次,疗程4周,实验组基于前组上采用颈舒颗粒(国药准字Z20010153)治疗,即口服,3次/天,6g/次,疗程为4周。
1.3评价指标比较2组McGill 疼痛问卷表【4】(MPQ)评分(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PI)、现有疼痛强度(PRI)、视觉模拟量表(VAS)等,分值越低越好及总有效率(评估条件【5】:患者Eaton、spurling等试验呈阳性,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为显效;患者前述试验呈阳性,各症状改善为有效;无效为不满足前述2项要求或条件1.4分析数据文中数据由统计人员处理分析并得出结论,工具为SPSS22.0软件,计量、计数等结果资料用 、t检验差异大小,分别用“ ”和(%)表示结果,当P<0.05时,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2. 结果2.1对比2组MPQ问卷评分表1中所示,2组对比治疗后PPI、PRI、VAS等评分的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但治疗前2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表1对比2组MPQ问卷评分( ,n=40,分)组别PPIPRIVAS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3.7±0.50.8±0.25.9±1.52.1±0.55.3±1.41.7±0.3对比组3.6±0.61.5±0.55.8±1.63.4±0.75.4±1.52.9±0.7T值0.163510.02410.101411.65280.18748.6352P值0.5470.0000.7850.0000.8540.0002.2对比2组总有效率表2中所示,2组对比总有效率的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
表2对比2组总有效率[例(%)]组别n无效有效显效有效率(%)实验组401(3.33)10(25.0)29(72.5)39(97.5%)对比组407(17.5)13(32.5)20(50.0)33(82.5%)X2值12.03413.124414.035812.0341P值0.0000.0450.0000.0003. 讨论在中医学中,颈椎病所属范畴为“颈肩痛”、“痹症”等,发病涉及外因和内因,前者为风寒湿邪侵袭,后者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二者共同造成经脉痹阻、气血凝滞等,所以治疗原则以活血通络、通痹止痛为宜【6】以往采取局部注射治疗此类患者时,其主要作用为神经阻滞,能营养血管,降低神经兴奋性,也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软组织粘连,促进炎症吸收,从而维持颈椎力学平衡而通过对患者采用颈舒颗粒予以治疗,其以当归、牛黄、红花、三七、肉桂、川芎、天麻等为主要成分,其中牛黄定惊止痛;三七活血通络;当归、红花开阻通痹、化瘀止痛、行气活血;肉桂通脉温经、止痉止痛、补肝肾、强筋骨;川芎活血祛瘀、行气止痛、驱邪祛风;天麻通络止痉、散风祛湿等诸药合用,则可发挥解瘀通络、调和气血、祛除风寒湿邪等作用现代药理表明:红花可镇痛镇静,不仅能促进血流速度,降低全血粘度,还可对血小板聚集予以抑制;川芎可增加冠脉血流,促进血管扩张。
两种方法联用,不仅能改善患者各种症状,还可延缓退行性颈椎病变,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其康复本文结果显示,2组对比治疗后PPI、PRI、VAS等评分、总有效率的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可见,颈椎病采取颈舒颗粒治疗发挥着极大优势综上,颈椎病采取颈舒颗粒治疗的效果显著,即可对患者各症状予以显著改善,且可有效缓解其疼痛,可做进一步研究推广参考文献】[1] 刘宝涛,安国俊,耿鑫,等. 针灸推拿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J]. 新疆中医药,2020,38(3):39-41.[2] 刘俊,肖迪,李艳兵,等. 颈舒颗粒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9):2128-2130. [3] 张君. 颈舒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颈椎病80例疗效观察[J]. 特别健康,2020,(22):17.4. 杨志,林向全,郑忠. 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2020,36(3):58-60. 5. 柯永波. 颈舒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4):144-145. [6] 杜彦梅. 颈舒颗粒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健康必读,2019,(22):9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