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管理理论与模式的发展.docx
37页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及其模式的发展(Deveeloppmennt oof AAdmiinisstraativve TTheooriees aand Theeir Parradiigmss off Weesteern Eduucattionn inn thhe 220thh Ceentuury)) 提提要:本本文在总总结现有有的典型型研究成成果的基基础上,把把20世世纪西方方教育管管理理论论的发展展依次分分为古典典教育组组织理论论?效率率为本模模式、人人本主义义教育管管理理论论?人本本模式、教教育管理理科学理理论?理理性为本本模式以以及后现现代教育育管理理理论?多多元整合合模式等等,然后后分别对对这些理理论及其其模式的的历史演演变、基基本观点点和基本本特性进进行介绍绍和分析析,并对对四种理理论和模模式的内内在联系系进行探探讨,还还就如何何借鉴这这些理论论和模式式提出作作者的看看法 关键键词:西西方教育育管理理理论、模模式、发发展 20世世纪以来来,伴随随着社会会学和管管理学的的发展,西西方教育育管理理理论取得得了长足足的进步步,有力力推动了了教育管管理实践践的改进进我国国教育理理论界虽虽然对这这些理论论陆续有有所介绍绍,但大大多停留留在某一一个方面面或某一一个片断断,缺乏乏对西方方教育管管理理论论的整体体认识和和分析。
笔笔者试图图全面把把握和揭揭示西方方教育管管理理论论发展的的基本路路线、基基本特征征和内在在精神,首首先在分分析西方方教育管管理学者者对西方方教育管管理理论论发展研研究的资资料的基基础上,概概括出教教育管理理理论发发展的四四大流派派及其模模式,然然后分别别对这些些理论及及其模式式的历史史演变、基基本观点点进行介介绍和总总结,同同时探讨讨和揭示示出这些些理论发发展的内内在联系系及其特特性,还还就如何何借鉴这这些理论论及其模模式提出出作者的的看法 一、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研究概述如何认识和分析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及其模式,西方学者做了不少努力著名学者坎贝尔(Campbell, R. F.)等以及霍伊(Hoy,W.K)和米斯克尔(Miskel,C.G.)等以管理理论的发展为线索讨论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坎贝尔等[①]把教育管理思想的发展分为以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教育中的“科学管理”、以杜威的民主思想和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等为基础的“民主管理与人际关系”、以韦伯(Weber,Max)的官僚制理论和以效率为目标的管理研究为基础的“理性主义”以及60年代以后兴起的“开放系统管理”等坎贝尔等的讨论虽然是以管理理论发展为线索的,但对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的动因以及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特殊性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最后,作者把这四种理论分为两种类型:科学管理和官僚制理论属于强调组织的理论,而人际关系理论和开放理论属于关注个体的理论,并讨论了组织和个体如何保持平衡的问题[②]霍伊和米斯克尔也基本上是按照管理发展的历史线索讨论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他们认为,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在过去的90多年中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古典组织思想、人际关系、社会科学方法和新出现的反传统方法[③]古典组织思想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古利克等的“行政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则是“在反对古典管理模式的正规组织传统中发展起来的”[④]“社会科学的方法”在重视社会关系和正式组织结构的作用的同时,从心理学、社会学、政治科学和经济学中吸收一些主张,如巴纳德(Barnard,C.)、西蒙(Simon,H)、帕森斯(Parsons,T)等的理论观点当前的“反传统方法”主要有三种:后现代主义、批判主义和女权主义人们运用这些理论向主流组织理论进行挑战 尽管教育管理理论来源于一般的管理理论,但教育管理理论有自身的特性卡尔伯森(Culbertson, J.A.)[⑤]运用历史的方法,以教育管理理论发展自身的逻辑为线索进行讨论,说明了教育管理理论的理论来源及其基本概念,并讨论了各阶段理论发展的优点和缺陷。
他把1875年到1985年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践者正视教育和管理科学:1875?1900”本阶段阐明教育和管理科学的范围、主要组成部分、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其一般的研究模式第二阶段是“学校管理科学的确立和新观点的发现:1901?1925”在这一阶段,教育管理理论主要受孔德(Comte,A.)和斯宾塞(Spencer, H.)的影响第三阶段是“教育和管理科学源流的拓宽和加深:1926?1950”这一阶段深受杜威(Dewey,J.)的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杜威的思想和孔德的科学概念被用于教育管理理论之中第四阶段是“提升为一种管理科学:1951?1966”格里菲斯Griffiths,D.E.)、哈尔平(Halpin, A.W.)等以逻辑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为基础发起了旨在建立一种教育管理科学的“理论运动”第五阶段“作为一个防卫概念的管理科学:1967?1985”这时期许多新理论开始向逻辑实证主义挑战,其中最有影响的挑战的概念是库恩(Kuhn, T)提出的“范式”[⑥]以及批判理论其中对“理论运动”进行全面批判的是格林菲尔德(Greenfield, T.B)、福斯特(Foster,,W)和贝茨(Bates, R.)等。
著名学者塞基万理(Sergiovanni, Thomas)[⑦]采用历史分析和模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100年来教育管理思想的发展形态他把教育管理思想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从1900年早期到1930年左右的“关注效率模式”阶段这种模式又具体分为“科学管理与效率模式”和“官僚制理论与效率模式”前者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为基础的;后者则是以韦伯的行政官僚制理论为基础的第二种模式是1930年到1965年左右的“关注人的阶段”,着重分析了“人际关系理论”(human relationship)和“人力资源理论”(human resources)第三种模式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现在的“关心政治与决策制定”这种模式重视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动力作用以及政策的发展,认为组织中的冲突是自然的和必要的,还认为决策的制定不一定总是依据理性的模式进行的第四种模式是“关心文化”模式文化模式关注“集体性和意义与价值分享” 维鲁尔(Willower, Donald J)[⑧]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也进行了批判性分析首先他认为教育管理科学“理论运动”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一直努力把教育管理学建立在社会科学基础之上,这一时期可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多样化、机械化、专门化”阶段。
70年代后,在教育管理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科学受到了批判和非难,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社会科学受到责难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抨击社会科学的主要是新马克思主义和主体主义批判理论也许一直是新马克思主义反映在研究文献中的主要形式,而格林菲尔德及其支持者的观点属于主体主义[⑨]还要提到的是尔沃斯和拉戈姆斯姬(Evers,Colin W.;Lakomski, Gabriele)[⑩]对教育管理理论新进展的讨论他们把教育管理理论的新进展分为:1、教育管理理论的科学为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是作为一个学科的教育管理学建立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以理论运动著称的,代表人物有哈尔平和格里菲斯2、管理中的价值教育管理科学排除了价值,主要受到了两种理论的批判一是受到霍金森的批判,他认为管理学不是科学,而是一种人本主义;二是受到批判理论的批判,主要人物有贝茨和福斯特前者主要的贡献是界定管理中的批判方法,后者系统地表述了教育管理中的批判理论3、管理中的主体主义格林菲尔德是这种观点的代表4、无序理论和后现代主义5、作者提出的教育管理的整体性观点 笔者运用历史分析与模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以上各种研究归纳为四种:1、把科学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官僚制理论、实证主义与关注效率的模式等结合在一起表述为“古典教育组织理论?效率为本模式”。
2、把人际关系和人力资源、实用主义与民主管理和关注人的模式结合起来表述为“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人本模式”3、把社会科学、行为科学和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关注政治与决策模式结合起来表述为“教育管理科学理论?理性为本模式”4、把开放系统与反传统观点、后实证主义、现象学、主体主义、批判理论、关注文化价值等结合起来,表述为“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多元整合模式”以下对这四种理论流派及其模式进行分析 二、古典教育组织理论?效率为本模式古典组织理论是西方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管理理论成为独立研究领域的开始,形成于20世纪初,鼎盛于20?30年代,广泛地运用于西方各种管理实践中,其后时盛时衰,但一直是影响管理包括教育管理的最大的理论流派古典组织理论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和效率?以科学的方法、原则和制度为手段,以实现组织的效率为目标主要是由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古利克和厄威克的行政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所构成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之前,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但由于管理不善导致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加强对管理问题的研究,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来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古典组织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上产生的。
泰罗(Taylor, F.W.)的科学管理理论是最早运用于管理实践中的,也是最早对20世纪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产生影响的观念之一泰罗着力研究的是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他的主要观点可以表述为:“1、对每一项工作的每一项要素提出最佳的操作方法,以代替旧的经验的方法2、一旦工作经过科学地分析后,就需要科学地挑选人员,对其培训教育,并使其得到发展而在过去,工人自己挑选自己的工作,尽自己所能自我训练3、管理人员应与工人热诚地合作,以保证所有的工作按照已经建立的科学原则进行4、管理方和工人在工作和责任方面要平等地分工管理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担下来,而在过去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给了工人[11]他的这些观点以及其他观点被斯鲍丁(Spaulding,F.E.(1913)[12]和博比特(Bobbitt, F.)[13]运用于教育管理中,强调测量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实行量化控制等 法约尔(Fayol, Henri)更多地是从整个组织的角度来看管理问题的,他的管理理论如同他给自己的著作所定的题目一样是“一般管理”,着重讨论的是管理原则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他认为“管理就是预测和计划、组织、命令、协调和控制”,[14]同时提出了管理的14条基本原则,其中有些原则成为管理中的金科玉律,如“统一指挥”、“权力与责任统一”等等。
后来古利克根据他的过程理论又提出了“计划、组织、人事、协调、报告和预算”的过程理论,对管理原则补充提出了“控制跨度”原理他们的管理理论称之为行政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中同样是适用的法约尔还认为管理不只是管理人员的事情,而是每一个人的事情,所以要加强管理教育,让所有的人都理解和遵循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韦伯(Weber,Max)的理论更多地侧重于组织的制度建设,在组织中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在他看来,传统的管理主要凭借的是“世袭权力”或“魅力权力”,而现在社会的管理则凭借的是以法律为基础的权力,所有的人在所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事,是职位规定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行为规定职位[15]可以说,韦伯的理论重在组织制度的科学化和理性化尽管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有这样和那样的缺点,受到了后现代理论的大力批评,但它迄今还是有效的这是因为组织要完成两种使命:一是协调组织成员的活动和维持内部系统的运转;二是适应外部环境前者是让组织成员适应组织的目标,是“内适应”;后者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是“外适应”只有这两种适应统一并都得到了完成,组织才可以生存和发展而完成这两项任务的则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