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理工类大学生文化素养(共5页).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文库****9
  • 文档编号:210276573
  • 上传时间:2021-11-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浅谈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摘 要】: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培养具有独立的人格、敏锐的创造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才理工科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其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相对薄弱环节,表现在人文知识匮乏和人文精神遭遇迷惘,本文拟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三方面来探讨提高理工类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关键字】: 理工类大学 人文素质 对策21世纪的人才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人文素质是核心,是全面素质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力量,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人文素质,主要指人们在自身基本素质的形成过程中,将人文知识经过环境、教育、体验感悟内化于心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品格和素质其外显为人的理想志向、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等当前理工类大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知识匮乏,重理轻文,重功利轻精神等现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全面提升理工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一、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意义(一)有助于加强理工大类学生的精神文化内涵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其各方面的素养必然体现了我们整个国家的素养如果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不能适应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要求,使人们的精神追求畸形发展,就会严重制约社会进步人文素养相对薄弱的理工类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弥补自身不足,构建优秀的精神文化内涵,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有助于实现理工科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文素质通过对人的价值引导、启迪益智、自我调控等使人达到内心的平衡、宁静和幸福人文素质教育在于优化人的心理与人格,关切人的生存与价值,增进人的自由与幸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能够铸造优秀的人文精神,实现全面发展迫于各种压力和历史制度问题,理工类大学在培养学生中仍存在文理分科的现象,大学生课业繁重,很少主动关注人文素质的培养是理工科大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其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有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顺应各民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1]文化建设,核心是加强人文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深入人心,良好的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加强人文建设,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覆盖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人们精神追求的良好走向,为建立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社会努力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丰富理工类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塑造高尚的精神追求,使其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宁和谐有重要作用二、理工科的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在对南昌航空大学在校生做街头访问后可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文字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却在如何改进及通过什么途径提高自己的这些能力方面思考甚少很少主动了解人文知识,甚至对一些人文讲座,也很少主动参加是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认为分数、证书、奖学金这类实际的东西更能为自己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综合起来,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文知识匮乏在调查中发现理工科大学生很少花时间主动阅读人文书籍有些同学竟然连一些中学必读的书籍都没有阅读过,他们手上捧着计算机培训书籍抑或是教师资格证等资料,各种书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对于其他人文类书籍则无暇阅读支持此观点的还有某著名理工大学在学生中曾进行了一次人文知识测试,所有题目均为中学历史、语文、政治等最基本常识,竟然有68%的同学不及格[2]。

      二)人文精神遭遇迷惘1、重理工,轻人文在五六十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体制照搬前苏联的做法,按专业设院系,设置课程,培养“专门人才”,学科口径变窄,对就业率过分倚重,大学的“职业培训所”气息越来越浓理工类大学生更重视自然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轻视人文科学知识,知识面越来越窄2、重功利,精神追求匮乏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浪潮冲击下,实用主义在大学中明显抬头,在选择专业、学习知识及选择职业等方面存在着明显急功近利的倾向,大学生对金钱和物质过分追求,对理想精神追求却出现了精神真空3、重个人轻集体,道德水平滑坡我国社会目前处在转型时期,社会主义物质文化大繁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重建时期但是商品经济发展不能以人们的道德退步为代价市场经济更强调竞争,注重个性张扬,但并不是不注重集体观念,抛弃诚实守信、扶弱济贫的社会美德宣扬个性,不能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要以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共治安为基础尽管高校中不乏一批道德品质高的同学,但是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多如上课喧哗,迟到早退,考试作弊,乱扔垃圾,践踏草坪道德滑坡现象还表现在部分大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只讲个人奋斗,不讲协作有些学生认为参加集体活动浪费时间和精力,对他人漠不关心,对集体、国家和社会缺乏责任感。

      三、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质较薄弱的原因分析(一)社会影响市场经济对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产生了强力冲击,“粥少僧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增大高考生选择专业时,不再考虑个人理想追求,而是以专业的就业和发展前景为尺度大学生活也是以就业为“指挥棒”,把大量时间用在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取得荣誉证书、资格证上,忽视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科技发展的影响,也使很多大学生“物化”了,即过分追求物质带来的享受,而渐渐忽略了精神上的追求二)学校引导学生过早分专业,专业课程设置较多,人文课程设置较少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必修课占用大部分时间,都略感力不从心,没有时间再去顾及别的活动由于强大的理工科背景,学校综合性的文化氛围不足,对一些讲座和社团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时间,另一方面是因为活动流于形式,没有激发同学们的兴趣由于高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学校专注于师资力量、学校规模、论文发稿数量等影响指标,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针对性的文化建设的措施,把素质教育当作教学工作的点缀,没有把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到由课堂到课外、由学习到生活的学生生活的立体空间中另外,教师人文素质教育意识也影响着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如责任感、敬业精神对塑造学生的人文素质涵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个人思想和初等教育不同,高等教育是让学生在高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并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很多大学生在刚踏入高校的那刻,就被很多思想包围着,他们甚至来不及去确立自己的“三观”就不知不觉的接受了现有的思想,这样就导致了一些学生重实际、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形成一种认识的误区---人文素质远不如分数、奖学金、各种各样的证书来的有意义,他们自身提高人文素质意识较弱另外,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正在逐年攀升,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式给在校生很大的压力,压力迫使他们更加注重自己专业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理工类大学生,他们放弃了原本就不多的人文课程的学习转而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四、加强与改进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对策(一)多渠道了解社会,全面客观的认识社会每位求学者接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其所学反馈给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使自己安身立命于社会中大学生需要多渠道地了解社会,对社会有一个完整的认知,这样,才能明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也只有了解社会需要什么,和社会有一个良好的互动,才能明确自身的责任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和其他空余时间在校外兼职,既增长见识,又锻炼自己与人相处的能力,为迈入社会做准备同时,正确而全面地宣扬社会,让当代大学生对社会有一种积极的认同感,在社会大氛围的熏陶下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二)建立开放式校园,丰富校园生活建设开放式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社会责任感,做时代先驱,学生踏入社会,应该是一个入世之人,是一个能迅速适应社会的人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既能使其形成独特的品格和精神内涵,又能够影响和引导周围的人学校可采取的措施,如举办人文知识讲座,阅读史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时,我们还要放眼世界,不断吸取和融入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战略人才构建生活园区育人体系,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我校施行从大二学生中选拔出学习工作各方面表现突出、思想上进、政治素质高的学生作为大一新生的教官兼班级管理员,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指导他们的学习、生活,这些学生班主任入住到学生中间,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学习,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不但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渗透式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使其感受到强烈的人文关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同时,强化学生社团育人功能,以兴趣带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社团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发组织和自主选择的,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身的兴趣特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有专门的指导老师,有挂靠的业务指导部门,有完备的内部组织和考评体系,为开展高质量的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生按照兴趣参加相应的社团,在社团活动中能够主动投入到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志趣,还可以通过集体活动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最后,打造宽口径的学科和课程大平台,激发学生内动力合理开设人文课程,必修课中增加学生选择机会,增设丰富多彩的人文选修课,注重课程综合化,强调知识整体性,为学生提供宽口径的学科和课程平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使学生学习人文课程的兴趣内化为其学习动力,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如我校在选修课中开设了《演讲与口才》、《中外文学名著赏析》、《电影欣赏》、《礼仪与修养》、《孙子兵法》等人文性质较强的课程,并从2008级起对所有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将《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必修课,为学生搭建了学习人文知识的平台三)加强学生思想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主体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从根本上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认识到人文素质的不足及其对未来发展的深远意义,才能够真正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实现人文精神内涵的重塑对大学生积极引导,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定位,思考提高人文素质的举措,自发地在学习生活中逐步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参与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有机会去发现和克服自身不足,发掘和提升能力,激发学习人文知识化的主动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作者:南昌航空大学党委组织部 王秋先 经管学院班 刘芳 班 张绍云 2008年11月10日[参考文献][1]十七大报告[2]唐英 人文科学与人文素质导论[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3]王宗光 李建强 盛懿 高等教育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2003[4]朴雪涛 知识制度视野中的大学发展[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5]杨叔子 高校应努力成为知识经济的动力源[J] 高等教育研究 1998(6)[6]荀国稳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J] 前沿 2002(11)[7]戴跃侬 人文素质:理工科大学生成才之基[J] 教育发展研究 2005(3)[8]鲍宗豪 数字化与人文精神[M]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2003专心---专注---专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