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配关系变迁与分配制度变革.docx
11页社会分配关系变迁与分配制度变革 甘润远①就人类社会的整个经济生活来说,“分配”这一环节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很多西方经济学家把大量精力放在了对产量增长和市场交换的分析中,而对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分配环节却很少给予关注,由他们提出的经济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西方社会的畸形发展人类社会从事经济活动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类本身的生活质量和促进个人的充分发展;而所有忽视“分配”这一环节的经济学家们却恰恰忘记了这一点对于人们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不考虑生活质量的行为,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早在19 世纪中叶就提出了批评,他指出:“世界上只有落后的国家把增加生产当做重要的目标,在那些最先进的国家,需要做的最合算的事是更好地分配②就一个具体的社会群体来说,对劳动成果分配的结果是否合理与公平,直接会影响到社会群体中每个个体的生存质量和生活状态当一个社会出现劳动成果分配(也即收入分配)严重不合理或不公平时,这种分配方式不断累积就会导致社会不同阶层贫富悬殊、两级分化的必然结果,这样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充满着剥削、对抗与冲突的社会,在极端情况下往往就容易发生暴力革命,而社会秩序也常常会在革命冲击下崩溃瓦解。
关于这一点,已经被人类历史上无数次的社会革命与国家覆亡的事实所一再证明从这些基本事实出发,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经济学与社会学是紧密相连的,它们之间是不能绝对割裂开的正如美国圣菲研究所经济学家布赖恩?阿瑟(Brian Arthur)所指出的:“经济学,就像任何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可以告诉人们的那样,是与政治和文化紧紧纠缠在一起的”③在人类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些环节之间的联结方式发生着长期变迁,而且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也发生着不断演化鉴于“分配”这一环节在社会再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就从“分配”这一环节来探讨一下社会生产中分配关系的长期演化历程、人类认识水平与社会分配结果之间的关系、分配关系变迁与分配制度变革趋势等问题一、社会生产中分配关系的长期演化历程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人类社会的分配关系大致上经历了一个原始社会的基本“公平与平等”、到奴隶社会的极端“不公平与不平等”、到封建社会和资本社会的一般“不公平与不平等”、再到现代社会的比较“公平与平等”的演化历程在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类组成的氏族或部落实行的是原始共产主义生产方式,人们共同采集野果、共同狩猎,也共同分享劳动成果,这时由于社会生产水平极端低下,人类社会尚未产生阶级分化,可供氏族或部落分配的劳动成果很有限,社会生产体现出的是一种相互平等的生产分配关系。
甚至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原始部落依然将公有土地平均分配给家庭使用,并在部落首领、村寨头人或家族长主持下对集体劳动收获进行平均分配例如,生活在中国云南的独龙族人,在20 世纪初仍然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他们每年大约有200 天用来采集食物,在家族内年长妇女的主持下,对集体采集的食物按人头进行平均分配,没有采集到食物者也同样分到一份①在奴隶社会时期,由于部落集团之间的相互掠夺和频繁战争,战败被俘者变成了战胜者进行奴役的对象,人类社会因而分化成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两大阶级,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奴役产生了对人本身的严重歧视,统治集团的最高首领往往被神化,而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阶级却被非人化(奴隶往往被当作归奴隶主所有的、没有自由的动物);这时奴隶主与奴隶之间是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经济关系,社会劳动成果主要被奴隶主阶级所瓜分,社会生产体现出的是一种极端不平等的生产分配关系在封建社会时期,社会进一步分化为农民、地主、手工业者、商人、士兵和封建官吏等阶级,由于农业在整个社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时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土地租赁和契约关系是生产领域中主要的经济关系;在地主的土地价值长期被高估而农民的劳动力价值长期被低估的社会背景中,地主与农民之间长期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经济关系,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包括劳役地租、产品地租和货币地租等)是两者之间分配劳动成果的主要形式;在劳动成果分配中,尽管农民获得了一部分劳动成果,但由于土地所有权在整个分配关系中具有绝对的支配力量,所以社会生产依然体现出了很多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生产分配关系。
在资本社会时期,社会进一步分化为农民、地主、工人、商人、资本家、士兵和官吏等阶级,由于工业在整个社会生产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时产业工人与产业资本家之间的雇佣关系、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契约关系是生产领域中主要的经济关系;在资本和土地的价值被高估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力价值被低估的社会背景中,资本家与工人、地主与农民之间依然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经济关系,工人和农民创造出了主要的社会财富,而大部分劳动成果却被资本家和地主所占有;在劳动成果分配中,尽管工人和农民获得了一部分劳动成果,但由于资本在整个分配关系中具有绝对的支配力量,所以社会生产依然体现出了一些欠缺公平和不够平等的生产分配关系在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社会中,现代技术对各国社会生产水平的大力提升,使人们认识到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是拥有技术发明专利或掌握新技术的阶层在社会生产分配中的地位随之上升自19 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经营的日益复杂,企业管理随之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变成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导致了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专业化企业管理阶层的兴起;而随着企业管理阶层力量的增强,在与资本家的反复博弈中,企业管理阶层的管理知识价值才得到了人们的逐渐认识。
随着人们对企业管理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才逐渐拨开了笼罩在人力资源上的重重迷雾,并发现了人力本身所蕴含的独特价值和多重功能通过对社会生产中分配关系演变过程的了解,我们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到,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无意识(如把人当作动物来奴役)到有意识、从低价值(如劳动力价值低于土地价值)到高价值、从工具价值(如把人当作创造剩余价值的工具)到资源价值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类对自身价值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二、人类认识水平与社会分配结果之间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人们对社会生产的认识水平与社会分配结果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从长期的历史变迁过程来看,它们之间存在着“作用—反作用”、“反馈—调整”的动态关系;一方面,人类认识的较低水平决定了人们不合理的价值取向,而不合理的价值取向又导致了不公平的社会分配结果,这反映了人类认识水平对社会分配结果的决定作用,而另一方面,不公平的社会分配结果又会导致被剥削阶层的反抗或革命,这种反抗或革命又会迫使剥削阶层调整不合理的分配制度,这些行为又会推动人们对社会生产认识水平的逐步提升,这反映了社会分配结果对人类认识水平的反作用。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人类认识水平与社会分配结果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图1)来表示:在图1 中,黑色箭头表示“人类认识水平对社会分配结果的决定作用”,白色箭头表示“社会分配结果对人类认识水平的反作用”,下边的弧线箭头表示“社会分配结果对人类认识水平的反馈”,而上边的弧线箭头表示“人类认识水平对社会分配结果的调整”从系统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把一个社会的经济系统看作是输入资源、输出功能的复杂系统在社会经济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生产要素投入关系和生产分配关系,而在生产分配关系中关于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尤为重要这里,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如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关系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开始前各投入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及投入的比例结构关系生产分配关系是指在社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分配时各分配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及分配的比例结构关系在一个具体的社会中,生产成果分配关系具体体现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社会分配制度体系;社会生产成果分配(也即收入分配)制度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分配的公平和公正程度在一个社会的经济系统中,从长期的历史变迁过程来看,生产要素投入比例结构与生产成果分配比例结构之间也存在着“作用—反作用”、“反馈—调整”的动态关系,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类似于“人类认识水平”与“社会分配结果”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力(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和知识等生产要素的相对地位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中例如,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具有主导地位,劳动力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在前工业经济时代,土地的主导地位开始逐步下降,资本的地位开始逐步上升,自工业革命以后,资本取代土地而占据了主导地位,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地位开始逐步上升,但在整个工业经济时代,资本都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后工业经济时代(也可以说是服务经济时代),随着人力资源的价值得到普遍承认和重视,拥有各种技术和知识的智力劳动者地位进一步上升;在信息经济时代(也可以说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因素在生产领域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拥有各种知识和技术的智力劳动者的地位随之上升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而资本的相对地位则开始逐渐下降正是各种生产要素相对地位的不断变化,引起了社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长期演化,而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又推动了生产分配结构的变化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如果人们认为分配结果是公平合理的,人们就会通过制度的形式把这种投入结构和分配结构确定下来,并在以后的生产分配活动中进一步强化它;如果人们认为分配结果不公平和不合理,人们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调整或改变这种投入结构和分配结构,并在以后的生产分配活动中不断完善分配关系。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投入关系对生产分配关系的决定作用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从本质上来说是由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决定的;而生产分配关系对要素投入关系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分配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变革中这种制度变革的起因,通常是由于社会中被剥削阶级对收入分配结果不满,由此促使人们不断重新调整、改造分配制度中那些不合理、不公平的因素,进而重新评估人力(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相对价值,在要素价值重估的基础上,从而使社会分配制度逐渐趋于合理化和公平化在传统农业时代,这个调整过程主要是以阶级对抗、社会革命或国家政权重建等方式被动调整的而在资本主导的工业时代,这个调整过程一般是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或国际市场格局重建等方式进行的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世界不同地区曾发生过千万次奴隶对奴隶主的反抗、农民对地主的暴动、工人对资本家的斗争,正是这些阶级对抗或社会革命不断改变着人类社会中那些不公平和不平等的分配制度,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并逐渐走向现代文明!三、分配关系变迁与分配制度变革的趋势在现代社会,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人们对社会生产中经济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人们一般会采取主动改革各种制度的方式来改善社会中那些不公平和不平等的因素,从而使分配制度日趋合理、公平和完善。
例如,在工业经济时代的前期,这时的生产投入要素主要是资本和体力劳动,因为体力劳动者在企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人们就提出了“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从而使收入分配向体力劳动者倾斜在工业经济时代的中期,这时的生产投入要素除了资本和体力劳动外,还有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随着市场范围的拓宽和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管理阶层和专业技术阶层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所以人们又提出了“按要素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从而使收入分配开始向经营管理阶层和专业技术阶层倾斜在工业经济时代的后期,这时的生产投入要素主要是资本和智力劳动,智力劳动者的创新、创意、知识和技能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由智力劳动所创造出来的无形资产越来越多、价值越来越大,有些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甚至超过了企业有形资产的价值,这时候在收入分配中如果依然向资本投入者倾斜的话,这显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所以,人们又提出了“按。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