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参编新大纲大学语文.doc

45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399685357
  • 上传时间:2023-09-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1KB
  • / 4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先秦诸子语录孔子 孟子考核目标1、认识儒家把个人的进学求知、修身养性视为经国治世的基础和前提2、明白孔子的不为富违仁、从善如流、松柏后凋、身正令行、杀身成仁等思想3、了解孟子的为民父母、推善及人、与民同乐、得道多助而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民贵君轻等思想4、背诵名句考核内容提示一、作家作品知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称为“至圣”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儒家“四书”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有“亚圣”之称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提出“民贵君轻”说,宣扬性善论,重视后天教化他的散文,长于辩论,善于比喻,气势充沛,说服力强著有《孟子》七篇二、文体知识文章从《论语》、《孟子》中节选而来,均为语录三、语言知识1、重点词句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蒙蔽,欺骗;殆:危险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不一定实指三人,可指多人;焉:兼词,在其中3)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舍:停止4)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处:接受5)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去:摈弃,摆脱;恶乎:怎么可能6) 委而去之委:放弃;去:离开,逃跑7)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前一“非”是动词,责怪;后一“非”是形容词,不对8) 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9)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表现;喻:理解,了解10) 入则无法家拂士法家拂士:执法官员和辅弼的贤士2、通假字1)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2) 亲戚畔之畔:通“叛”3) 安居而天下熄熄:同“息”,安宁4)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5)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3、词类活用1) 老吾老,…,幼吾幼,…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奉养;幼:形容词用作动词,养育2) 乐民之乐者,…,忧民之忧者,…乐、忧: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乐,以…为忧3)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4)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巩固4、特殊句式1)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主谓倒装句,即“其为民父母恶在”。

      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为“未有之也”四、课文阅读分析要点1.主题思想《论语》八则语录侧重谈增进学业和修养人格两个方面学习方法上要思考与学习相结合,学习态度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看重道德修养的以身作则力量,要经受住艰苦严峻的考验,不为富违仁,并强调为了仁义勇于自我牺牲不管是知识学习还是人格的培育,都要珍惜时间,“不舍昼夜”《孟子》七则语录主要反映了孟子的“仁政”和“民本”思想统治者只有以民为本,实施仁政,才能做到推善及人,与民同乐,得道多助,真正做好“为民父母”大丈夫不是通过武力,而是通过个人的品格树立威名国家要经常居安思危,才能发奋图强,有所作为2.写作特点《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口语化的语言凝练简括,浅近易懂,但又警策诫人,用意深远《孟子》长于论辩,篇幅较长,充分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逻辑严密,说理生动,层层深入,富有气势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二、填空题1.三、字词解释1.四、阅读理解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考核目标1、关于《战国策》的基本知识2、这篇散文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点考核内容提示一、作家作品知识《战国策》属国别体杂史,整理大都为战国中晚期各国史官,经西汉刘向整理后,分十二国策,共三十三篇。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它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二、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三、语言知识1.重点词句1) 左右以君贱之也以:因为2) 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揭:举;过:拜访;3) 为之驾:给他配车4) 居有顷:过了不久5) 吾负之负:辜负,对不起6) 请而见之,谢曰…谢:道歉7) 愦于忧愦:心思烦乱8) 约车治装:准备车马,整理行装9) 以何市而反市:动词,买10) 驱而之薛之:动词,到,去11) 后期年期年:一周年12) 孟尝君就国于薛就:靠近,到13) 孟尝君顾谓冯谖曰…顾:回头看14) 遣太傅赍黄金千斤赍:拿东西送人15) 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被:遭受;祟:灾祸;沉:深深地迷惑2.通假字1) 使人属孟尝君属:通“嘱”,嘱托2) 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责:通“债”3) 以何市而反梁使三反姑反国统万人乎反:通“返”4) 孟尝君不说,曰:…说,通“悦”3.词类活用1)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贱: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食(sì),名词用作动词,给…吃的2) 孟尝君客我客: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客人3) 孟尝君怪之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4) 衣冠而见之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衣服,戴帽子5) 不附爱子其民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6) 未得高枕而卧也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7) 于是梁王虚上位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空出来4.特殊句式1) 客何好:疑问代词“何”是“好”的前置宾语2) 食以草具:倒装,以草具食(之)3) 左右以告:省略句,即“以(之)告(之)”4) 诸民当偿者诸侯先迎之者:两个都是“者”字短语作前一名词的后置定语四、课文阅读分析要点1.结构分析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叙述冯谖到孟尝君门下做门客的经历,写其“无好、无能”却非常自信甚至贪得无厌,欲扬先抑;第二部分(3—8自然段)叙述冯谖为孟尝君凿“三窟”的过程,这“三窟”分别是“焚券市义、游说于梁、薛地建庙”,既突出其深谋远虑的政治才能,又体现其知恩图报的品格;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用一个判断句总结冯谖对孟尝君的贡献2.中心思想本文展现了冯谖不甘屈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的奇特风采和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品德3.写作特点(1)整理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用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生动有趣,人物形象与事件内容同步展现。

      2)对比手法的运用如孟尝君和其左右对冯谖的要求不同态度的对比,表现孟尝君善于养士而左右势利无知的特点孟尝君的短视和冯谖的远见的对比,突出冯谖的才能孟尝君对待冯谖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反映了孟尝君对冯谖的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同步训练离骚(节选)屈原考核目标1、屈原其人与《离骚》的艺术特色2、文章中对比描写的作用3、深刻认识屈原的人生态度及其现实意义考核内容提示一、作家作品知识 屈原(约前340—约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人,开创了楚辞文学体式,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其作品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它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本文节选自该诗的第一部分二、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楚辞三、语言知识1.重点词句1) 朕皇考曰伯庸考:亡父2) 日月忽其不淹兮淹:停留3) 昔三后之纯粹兮纯粹:品德醇正4) 彼尧舜之耿介兮耿介:光明正大5) 夫唯捷径以窘步捷径:斜出的小路;窘步:寸步难行6)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党人:结党营私的官僚7) 伤灵修之数化数化:多次变化8)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滋:栽培9) 愿竢时乎吾将刈刈:收割。

      10) 凭不厌乎求索厌:满足11) 恐修名之不立修名:美好的名声12)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信:确实;姱:美好13)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周:适合,相容14)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替:废除;以:因为;申之:加上15)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放肆纵恣16) 偭规矩而改错偭:违背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不得志17) 宁溘死以流亡兮溘:忽然18) 忍尤而攘诟尤:过错;攘:取;诟:屈辱19) 伏清白以死直兮死直:为正义而死20) 悔相道之不察兮2.通假字1)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2)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发誓3) 愿竢时乎吾将刈竢:通“俟”,等待4)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5) 延佇乎吾将反反:通“返”6)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遇7) 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3.词类活用1)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名、字: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和字2) 又树蕙之百亩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3) 步余马于兰皋兮步:名词用作动词,慢行4)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长4.特殊句式1) 恐年岁之不吾与不吾与”是“不与吾”的倒装2) 不吾知其亦已兮不吾知”是“不知吾”的倒装。

      四、课文阅读分析要点1.结构分析全文可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追溯自己姓名的由来,表达自己培养品德、积极用世的人生观;第二部分(3自然段)承接上文,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立场,以及事君不合的经过;第三部分(4—6自然段)叙述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客观遭遇,并分析其原因(一是自己培养的人才变质,二是党人排除异己而自己坚持理想,三是怀王昏庸糊涂,听信谗言),表达了自己不妥协并准备牺牲的决心;第四部分(7自然段)承接上文,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矛盾、彷徨、苦闷和追求2.主题思想本文整理执意改革但不为君王所信任,追求、坚持高尚的道德而遭到“党人”的诬陷诽谤,眷恋祖国但一再受到排斥和打击整理通过自述经历,展示了整理献身祖国的满腔热忱,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正直高洁、处污泥而不染的伟大人格3.写作特点(1)浪漫主义要素:强烈的主观感情,大量采用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以香草美人作比兴象征2)结构和语言上:长短不拘,韵散相间,“兮”字口语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性和音乐美3)象征手法的运用:各种香草象征品德和人格的高尚;采摘和佩带香草比喻自己修身养性;美人象征理想中的君王等4)对比手法的运用:前代明君与前代昏君、前代明君与当时昏王的对比,自己坚持理想和怀王“中道而改路”的对比,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的对比。

      同步训练秋水(节选)庄 子考核目标1、庄子与《庄子》2、《秋水》蕴涵的哲理思想3、理解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考核内容提示一、作家作品知识庄子(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是老子之后道家主要代表,世称“老庄”庄子在哲学上主张“无为”,在政治上批判“窃钩者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