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眼中的课改生活.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8859557
  • 上传时间:2018-05-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8M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美丽的家乡美丽的家乡在古都洛阳南部,伊阙正南方,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诗经·小雅》记述,这里是“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史记·周本纪》中周武王说:“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不远天室”这个曾是仙鹤满天飞,被古人认为是离天室最近的地方,就是今天的伊川土门文化遗址土门村位于洛阳市伊川县城东南 2.5 公里,西距伊河 0.5 公里,南侧有永定河流过这里人杰地灵,风景优美早在 8000 年前,这里便生活着使用石器的人类 著名的“土门遗址”就位于这里 遗址东高西低,正处在两河交汇处的三角冲积台地上,东西长约 800 米,南北宽约 250 米,总面积近20 万平方米堆积着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 该遗址先后发现房基遗址、瓷棺墓葬出土遗物有泥质红陶缸 l5 件,文饰清新,图案奇特,为国内所仅见,被学术界命名为 “伊川缸“伊川缸图案奇特,造型规整,纹饰清新为国内罕见出土后曾多次在洛阳、郑州、北京等地展出 1986 年到加拿大和日本展览我为我是土门儿女感到骄傲和自豪伊川缸 鹤鱼石斧图唐僧出家之地唐僧出家之地““净土寺净土寺””净土寺位于白元乡水牛沟村,古称鸾峪沟。

      寺前溪水环绕,寺后青山叠翠寺内现存大殿三座,古碑多通面积约 6000 平方米其中明代嘉靖年间所立的《净土禅寺记》记载:“创自唐,历乎宋,沿乎金元并落有汝州风穴寺和洛阳各县寺院主持的签名由此可见,净土寺在古代是一座名闻遐迩的皇家寺院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写道:“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明确记载了唐玄奘出家净土寺的史实净土寺大殿内南侧墙壁上,至今还依稀可辨“西天取经“的壁画此处就是唐玄奘出家的隋唐东都净土寺 公元 600 年,玄奘出生于今天的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原名陈祎他幼年父母双亡,二哥陈素便把他带往净土寺学习佛教经典,前后达 13 年玄奘就是从这里起步,踏上漫漫西域取经路,历尽千辛万苦,终成一代大师家乡名人家乡名人范仲淹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 ,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

      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渔家傲》 《苏幕遮》 ,苍凉豪放、感情强烈,为历代传诵著作《范文正公集》中‘‘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更是彰显了古代士大夫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公元 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 64 岁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即今洛阳城东南 15 公里处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万安山南侧分前后两域,前为范仲淹及其母秦国太夫人、长子监溥公范纯佑墓,中央祭庙一所,内有殿房,殿中悬光绪皇帝御笔“以道自任“匾额;有欧阳修撰文石碑宋仁宗篆额的“褒贤之碑“,高 4.08 米,宽 1.41 米,厚 0.48 米,碑文字迹大体清晰,另有翁仲、石羊、石狮等后域为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四子范纯粹及后代之墓,墓围古柏参差,绿树成荫2006 年 05 月 25 日,范仲淹墓作为宋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北宋理学家程颢和程颐中国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程颢[hào](1032~1085)、程颐[yí](1033~1107)的并称二人为嫡亲兄弟,河南洛阳人,均出生于黄州黄陂县(今属湖北省武汉市)程颢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八年。

      官至监察御史里行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宋徽宗大观元年曾任国子监教授和崇政殿说书等职二人都曾就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 “程门立雪”故事中的老师便是程颐——伊川先生程颐、程颢死后葬于伊川西山下图就是他们的墓地一角- 二程“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

      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 “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邵雍邵雍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被称为 “理学五子”之一邵雍字尧夫,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 1011 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十年( 1077 年),谥号廉节先世为河北范阳人,曾祖父邵会以军职随从宋太祖部下父亲邵古时即移家衡漳(今河北省南部)后又迁徙共诚(今河南省辉县)邵雍三十岁时,游学于河南,晚年定居洛阳,所以他又是河南人又因他大部分时间居住在苏门源(今苏门山百源湖)之上,所以又称他为百源先生因云世后赐溢“康节”,世称康节先生,北宋哲学家少年时,潜心读书,手抄 后又精研密八卦六十四卦图象,领会真谛,洞稳身秘,建立了自己的“先天学”体系宋仁宗津桥附近安居,将居所取名为 “安乐窝”,自称“安乐先生”邵雍一生未任官职,常于天津桥头卜宁神宗宁十年 (1077),邵雍云世,享年 66 岁 【邵雍墓】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洛阳城南约 35 公里处伊川县平等乡西村西部的紫荆山中,墓地东临伊水,西依紫荆山周围群峰拱围,草木茂盛墓地境域偏僻,静谧幽,确实为风水宝地,安乐佳城邵雍八卦六十四卦图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