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案3地球仪、地图与“3S”技术的应用.doc
12页专题二 自然地理学案3 地球仪、地图与“3S”技术的应用【考纲点击】 1.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2.地图三要素3.地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构建知识体系】考点一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典例1 (2013·重庆文综)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1)~(3)题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A.虫害 B.冻害C.滑坡 D.洪水(3)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含沙量高 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 D.冰川补给为主1. 经纬网的判读(1)侧视图中,根据经纬度的递变规律进行判断:度数往北增大为北纬,往南增大为南纬,往东增大为东经,往西增大为西经要尤其注意180°经线东西两侧的经度2)极地俯视图中极点的判读方法①字标法:在极地中心处标注“南”或“S”为南极,标注“北”或“N”为北极②自转方向法:极地俯视图若画有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可以根据“北逆南顺”判定。
③经度递变法:根据东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减小的规律,画出地球自转方向,从而判断南北极④海陆轮廓法:极点处为陆地判定为南极,极点处为海洋则为北极2. 经纬网的应用定位置地球上除了极点外,任何地点都有一定的经度和纬度,这也是区域定位的重要方法如北回归线经过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我国华南地区、墨西哥高原等地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经纬度分别为(0°,0°)、(20°E、40°N)、(40°E、0°)、(60°E,20°S);甲在乙的西南方,甲在丙的正西方,甲在丁的西北方;甲丙之间的距离约为4 440 km定方向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定距离经线上,纬度差1°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都相等,大约是111 km;赤道上,经度差1°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大约是111 km;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而缩短;在纬线上(假设其纬度为α),经度差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 km[特别提示]两点间“最短航线”的判断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圈)(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两点均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线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②两点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线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③两点位于不同的半球,要看过北极点的为劣弧还是过南极点的为劣弧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下图为“某地区经纬网局部图”,图中虚线为昏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地位于丁地的方位是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2)当图中乙地的地方时为20时时 ( )A.北半球昼长夜短B.全球昼夜平分C.丁地的地方时为21时20分 D.北京时间为次日4时(3)若某直升飞机从乙地飞往丁地,其最近的航线方向是 ( )A.向正西方向 B.向正东方向C.先西南,后西北 D.先东南,后东北考点二 地图三要素典例2 (2013·天津文综)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
读图回答(1)~(2)题1)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 )(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1. 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北方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 比例尺的比较与计算在解答比例尺的比较或计算等相关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设问中量化关系的限制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②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④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2)段式比例尺的地图上度量图距线段式比例尺是随图幅的放大或缩小而变化的,在图上度量图距时,要用图中比例尺线段的长度度量,不能使用米尺上的刻度单位度量,否则可能出错如下图中每厘米单位长表示5千米实地距离,但图上的厘米单位明显小于米尺的厘米单位,说明该图幅已缩小,应用图中单位度量两点间的图距。
3.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据新华社北京2013年9月2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日证实,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武大伟于8月26日至30日赴朝鲜磋商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1)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km2,在比例尺1∶10 000 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 )A.2 cm2 B.20 cm2C.200 cm2 D.2×1015 cm2(2)图2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有:①比例尺变为1∶2 000 000;②每点代表2 000人;③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考点三 地理信息技术典例3 (2013·江苏地理)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回答(1)~(2)题1)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提供短文联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 )①震级较低 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 ④救援及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S”技术的判别RS(遥感)主要用于获取信息;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三维空间定位;GIS(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处理空间数据,进行地理事物的查询、分析、模拟和评估其功能差异可简单地理解为:RS负责拍片,解决是什么的问题;GPS负责找位置,解决在哪里的问题;GIS如人脑,负责存储和处理信息,解决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办的问题[特别提示]“点、想、看”三字诀判别“3S”(1)“点”与“面”判断GP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2)“想”与“看”区分RS、GIS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地理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运用RS技术可以 ( )A.测量上海耕地面积 B.精确获知自己所在的位置C.为商业网点选址提供依据 D.了解上海的土地利用现状(2)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时尚,某购物网充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GIS分析,实现就近网点配送B.可以通过GIS技术,追踪包裹的位置C.可以通过RS技术获知各配送网点的库存D.可以在GPS技术的指引下设计最佳配送路线考点四 等高线图的判读典例4 (2013·四川文综)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1)~(2)题。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 ( )A.156米 B.178米C.220米 D.255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规律等高线是高考试题经常涉及的常见等值线之一,在复习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等高线的判断要遵循以下规律:第一,看数值大小: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第二,看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第三,看等高线形状特征: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鞍部地形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第四,看特殊区域: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
如下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b,则M地数值大于a,N地数值小于b第五,会计算:陡崖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其中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拓展延伸]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坡;高处疏,低处密表示凸坡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凹坡不会对视线形成障碍,通视状况良好,凸坡视线常被阻挡,很难通视如图所示: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3)题1)ab段河流流向是 ( )A.由东向西 B.由东北向西南C.由西南向东北 D.由南向北(2)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D.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3)②处修建了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