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地理-新课标-人教版.ppt
47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新课标,(,RJ,),,,,课件编辑说明,本课件是用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如果有的公式双击后无法进入可编辑状态,请单击选中此公式,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进入编辑状态修改后再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退出编辑状态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单元考情实录,三年考情,,最新考纲,2011,年,2012,年,2013,年,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天津卷,T,12(3),,浙江卷,T,6,江苏卷,T,17,、,18,,四川卷,T,4,江苏卷,T,19,、,20,,大纲全国卷,T,7,~,9,,福建卷,T,1,、,2,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互动探究,综合能力提升,基础自主梳理,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历史阶段,人类活动的特点,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的表现,采集渔猎,,时代,采集、渔猎为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原始的,①,____,依赖与崇拜自然,农业文明,,时期,人口迅速增长,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对抗性明显,②,__________,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已有了科学的萌芽,工业革命,,以来,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③,____,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平衡,增强,激化,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a,.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b,.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④,__________,要排放到环境中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a,.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⑤,__________,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b,.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废弃物,超过,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a,.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⑥,__________,,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⑦,__________,b,.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以⑧,__________,为主,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很严重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⑨,__________,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共同性原则,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完善提醒,],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要比发达国家严重,主要原因是:,(1),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口增长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2),限于经济科技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在环境问题产生的同时不能及时解决;,(3),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正肩负着提高社会生产力、⑩_____________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我国面临着庞大的⑪__________,应对着人均资源不足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挑战2)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增强综合国力,人口基数,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⑫__________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2)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⑬__________;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⑭__________,以实现循环经济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探究点一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原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张,一些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汽车尾气的排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的不合理使用,一些事故造成的污染,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2010,年,7,月福建紫金矿业渗漏事故,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原因,典型事例,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大量的有害垃圾,城市中及郊外的垃圾堆积,农田中的白色污染,(,废弃的塑料薄膜,),,噪声污染,工厂、交通、建筑、娱乐场所产生的噪声,机场附近的噪声,,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我国沿海的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的汞污染,墨西哥湾油井泄漏,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原因,典型事例,生态,,破坏,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楼兰古国的消失,,土壤盐渍化,不合理的灌溉等,华北平原的盐碱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呈加快趋势,藏羚羊等稀有生物濒临灭绝,,大气增温、臭氧层空洞,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氟氯烃,),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南极臭氧层空洞,北极、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等地相继出现臭氧层空洞,,2. 环境问题表现的地域差异,,,(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主要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①,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使其环境大为好转,,方法,分析环境问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应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是属于生态破坏还是属于环境污染,从而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以及在其他区域的分布等2)分析成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3)分析后果与危害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题时要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回答问题时这两方面都要分析到,不可偏颇4)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一般可从政策、法规性措施,工程、技术类措施,宣传、教育类措施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例,1,,[2013,•,大纲全国卷]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解析] (1)B (2)C (3)C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赤潮的形成原因。
赤潮是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含量大大增加,造成海域富营养化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可促使赤潮生物大量繁殖一般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利于赤潮的形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赤潮发生的主要海域赤潮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温度较高的中、低纬近海海域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 探究点,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图25,,1,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原则,内容,要求,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人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例,2,,[2013,•,江苏卷,] 《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
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图,25,,2,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2),题双选,),,,,,,,,,,图,25,,2,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1)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A.大量消耗资源 B.大量排放污染物,,,,,,C.科教投入不足 D.人口增长缓慢,,,,,,(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A.社会保障建设 B.经济基础建设,,,,,,C.农业基础建设 D.生态与环境建设,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解析] (1)AB,,(2)CD,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发展支持系统,(,经济,),发展最快,智力支持系统,(,教育、科技、管理,),和社会支持系统,(,人口、社会保障,),发展较快,而生存支持系统,(,资源、农业,),与环境支持系统,(,污染、生态,),发展较慢,尤以环境支持系统最慢只能选择,A,、,B,两项科技投入属智力支持系统,人口增长属社会支持系统,发展都较为迅速。
第,(2),题,本题要选择应大力加强的,也就是发展较慢的A,、,B,分别属于发展较快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发展支持系统,而,C,、,D,分别属于发展较慢的生存支持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故选择,CD,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 探究点三 我国可持续发展实践(含必然性和途径),,,,1,.我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必然性,,(1),庞大的人口压力,,,,,,,,,,图,25,,3,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图25,,4,,,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3)深刻的环境危机,,,,,,,,,,,,,图25,,5,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图25,,6,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3.传统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对比,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发展模式,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模式图,,,发展目标,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费、低产出,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消费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发展模式,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文明标准,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时间尺度,当代人的最大需求,强调代际公平,空间尺度,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的方式,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的发展方式,调控手段,依靠市场经济手段,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结果,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益相结合,,4.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异同,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同点,提出背景,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关注重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定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共同点,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要求,都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过程,,,基本保障,都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例,3,,[2013,•,福建卷,],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图,25,,7,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图,25,,7,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解析] (1)D,,(2)B,第,(1),题,解答本题要注意模式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水稻种植和甘蔗种植,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台湾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分布区结合两者可以得出该地位于闽浙丘陵第,(2),题,,“,加快城镇发展,”,不符合题干要求,首先排除该模式有渔业养殖、种植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农民收入多元,可提高经济效益该模式利用沼气池提供沼气清洁能源模式中既有渔业养殖又有种植业,促使民居转向鱼塘等水域和耕地面积较集中的区域发展,可能促使民居走向分散。
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答题模板,4,地理评价说明型,,典 例 精 析,,,[2013,•,安徽卷]图25,,8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综合能力提升,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图25,,8,综合能力提升,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标准答案,答题思路,(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2),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
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第,(1),题,图中陕西高原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陡坡开垦带来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不良后果导致的土地退化、肥力下降以及生态恶化现象;另外这里生产力低,种植作物单一,导致病虫害、生态失衡等问题产生第,(2),题,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光、热、水、水热组合、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效益要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分析综合能力提升,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标准答案,答题思路,,(3),方案一,(,文字表达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方案二,(,示意图表达,),:,,,,,,,,(,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第,(3),题,从循环经济角度设计方案,即要遵循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排放、变废为宝的原则,以利于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方 法 技 巧,,,评价说明型设问一般有两种情况:,,,(1)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
此类设问一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①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②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综合能力提升,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2)给出限定条件,比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评价,”,或,“,从,××,角度说明,”,这类设问分析思路同第一种,但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不足,然后对比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不足综合能力提升,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应 用 提 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近年在北京延庆县试种并扩大新型品种,“,水果玉米,”,的种植该品种生长周期短,甜度高,农民收益大每年7月到10月,大批市民慕名前来采摘,已形成当地特色的休闲农业当地政府及农业机构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销售服务,推动该项特色产业发展。
材料二 下表为延庆县与北京城区气候资料比较表综合能力提升,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材料三 图,25,,9,为延庆县玉米园和养牛场生产示意简图图,25,,9,综合能力提升,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延庆县,北京城区,气温,(,℃,),年均温,8.5,14.0,,日较差,13.1,11.1,年日照时数,(,h,),,2 826.3,2600,年太阳总辐射量,(4.186 8,kJ,/,cm,2,),,136,112,~,136,年降水量,(,mm,),,434.6,683,(1),依据材料,说明延庆县适合,“,水果玉米,”,种植的气候条件并简述该地区,“,水果玉米,”,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经济原因2),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说明延庆县发展,“,水果玉米,”,采摘观光业的优势条件3),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说出此种农业生产模式对当地发展的积极意义综合能力提升,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答案,] (1)气候条件: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社会经济原因:市场需求扩大,政策引导力度增强2)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吸引力强;客源市场大;交通便利(或交通通达性好)。
3)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减少化肥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沼气给农户,可解决农村的生活用能,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产品产出,提高农民收入综合能力提升,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解析] 第(1)题,,“,水果玉米,”,是适合生吃的一种超甜玉米,从延庆县与北京城区气候资料比较表可以看出,延庆县的气温日较差大、年日照时数长,有利于,“,水果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糖分积累,甜度高水果玉米,”,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在于政府政策引导与支持以及市场需求量的扩大第(2)题,题目要求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分析,主要从旅游资源的价值、客源市场、交通的通达性等方面考虑综合能力提升,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第(3)题,从该地农业生产模式看,该地发展,“,水果玉米,”,生产、养牛场并发展沼气,形成一种循环农业,可以增加农产品产出,促使农民的收入多元化,提高农民收入沼气提供给农户,可解决农村的生活用能,保护生态环境;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综合能力提升,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返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