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代陶瓷 鱼藻纹 的装饰工艺和艺术风格(组图).doc
11页浅析历代陶瓷“鱼藻纹”的装饰工艺和艺术风格“鱼”与我国传统绘画和工艺品的艺术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先民们在劳动生活中为了形象的记录大口然,便把它装饰在口己制作的器1111上后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从商朝的青铜器到春秋时代的佩玉, 从秦汉的砖刻、瓦当到唐宋的丝绸染织和私人印章,鱼纹更是广泛地装饰在各类工艺品上在绘画领域,宋代的卷轴、扇面上的“鱼藻图”,到白石老人的水墨画《鱼》,“鱼”的艺术都深受人们的喜爱陶瓷装饰上的“鱼藻纹”,从仰韶彩陶的原始形象符号到宋代以 后的审美形象,在历史长河中是文化内涵不同的两个阶段本文重点 分析宋代以来部分历史时期陶瓷上“鱼藻纹”的装饰工艺和艺术风格宋代南北各大名窑的装饰艺术呈现群芳争艳的局面鱼藻纹” 装饰则以景德镇青白釉刻、印花、磁州窑白地黑花(绘划花),耀州 窑刻、印花和吉州窑铁绣花彩绘为代表,各自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景徳镇南宋青口釉印花莲池双鱼纹盘(江西省博物馆藏),器内 壁有莲花、水草,盘心双鱼、莲花浮于水波之上布局繁密,印花纹 样对称规整,纹样上凸部位釉层薄,釉色莹润如玉;下凹部位积釉, 釉层厚,釉色如湖水般碧绿在厚薄青白釉的衬托下,纹样更富有韵 律美。
磁州窑宋金时的白地黑花鱼藻纹枕,先用笔拓抹涂绘双鱼水藻, 再用刀划出眼睛和鳍尾的纹理涂绘的笔法简洁洗练,抓住纹样的典 型特征,刀法也干净利落,这种描绘与刻花相结合的装饰方法,使得 纹样生动,色彩明快,对比鲜明,体现了北方民窑粗犷豪放的装饰风 格吉州窑铁绣花彩绘装饰形式感强,纹样造型简练生动,多以夸张 笔法整体把握纹样的基本特征布局对称平衡,笔法洒脱灵活,运笔 酣畅,一挥而就,线条含有抑扬顿挫的笔意口地黑花鱼藻纹枕元代景德镇创烧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丰碑许多元青花纹样 成为陶瓷装饰艺术的经典,其中就有“鱼藻纹”元青花“鱼藻纹” 都是作为主体纹样装饰在大盘、大罐等器物上,以气势恢宏而著称 大盘类的装饰构思是:盘心绘鱼、水藻、浮萍等,盘内壁则配合•周 缠枝莲纹,如青花鱼藻图盘(日本出光美术馆藏),相同的纹样还有香 港天民楼的藏品盘中心绘骗蹶双鱼、莲花、莲叶、浮萍等“莲池鱼 藻纹”,盘内壁则配合缠枝牡丹纹,有湖南博物馆藏品青花莲池鱼藻 纹盘青花鱼藻图盘青花料(钻土矿)描绘在有吸水性的瓷器坯胎上,覆盖透明釉后经 高温烧成,青花色彩有浓淡烟散的变化,形成很多与中国水墨画相同 的审美特征因而元青花鱼藻纹从宋元绘画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
元 青花蹶鱼、鳍鱼,与宋画的蹶鱼、鳍鱼的造型和笔墨(料)手法都十分 相似如莲叶边缘用碎点表现枯叶的自然状态,取法于元画家张中《枯 荷鸳鸯图》元青花的彩绘工艺是依坯体上的粉本,用浓青料细线钩 勒纹样轮廓,再用浓青料平匀地拓抹在纹样内图画式的纹样则以色 调的明暗变化表现景物的立体效果如用浓青料拓抹在鱼背部,再轻 抹淡青料逐渐向鱼腹淡化,然后用浓青料画斜网细格,并微调网格线 之间距离以表现鱼的游动姿态元青花鳍鱼宋画的鳍鱼元青花“鱼藻纹”的平面构图布局均衡,虚实匀称如青花莲池 鱼藻图罐(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先把蹶、鲫、鳍、鲂五 尾鱼匀称地分布在罐腹的四周,再画莲花、莲叶、水藻、浮萍穿插在 画面的空间,这样从每个角度都可见莲花鱼藻主题,整体装饰性强 每一局部有绘画性特色:鱼、花、叶、草的形象自然写实,准确生动, 并以精致的画法突出鱼、花的体态用笔细腻,填色工谨,纹样的轮 廓清晰,与瓷胎白釉地的青白色对比鲜明青花浓淡洗染柔和,以表 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关系如鱼体的翻跃和尾部的摆动,以及莲花 瓣、莲叶的包含与转折都表现了绘画写实性另一方面浓淡关系分割 了青色的大色块,化解了闷塞,如莲叶的叶脉和转折部分。
元青花鱼 藻纹整体上形态均衡、纹样匀称、配景穿插,形成萦纟于的色块和空间, 局部形象生动,用笔精致,线条流畅,色调明快,构成了严谨、工细 又生动活拨,装饰性强又有写意性笔墨韵味的陶瓷纹样青花莲池鱼藻图罐(局部)明代早期鱼藻纹不多见,以宣德青花为代表宣德官窑青花的彩 绘工艺是,在坯体粉本上用浓青料钩勒纹样轮廓,蘸浓青料拓抹在纹 样的喑部,再用稍含清水的笔将青料洗染过渡到亮部,最后作局部的 修饰纹样的局部有小笔触带动青料产生的色调变化,但也有浑浊杂 乱的感觉空口期(正统、景泰、天顺)前期青花“鱼藻纹”延续了宣徳风格弘治青花工艺特征是用小笔触染青料水,局部料色泅晕平匀正德矶红鱼纹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矶红洗染柔和,红色过渡自然,细针划出的鳞、鳍和尾的纹理都极精致但整体上装饰单调正德矶红鱼纹碗嘉靖吋的“鱼藻纹”有在器形高大雄博的盖罐上装饰青花红彩和 五彩两个典型品种青花红彩鱼藻纹盖罐(北京故官博物院藏),先画 青花部分的莲花、水藻、茨菇等,留出游鱼的空间,烧成青花瓷后, 再在瓷胎上画红鲤鱼画鱼的工序是先用黄色料平涂鱼体,经炉中烘 烤,再用矶红料描绘鱼体的细部特征,最后还经炉中烘烤鱼体从背 到腹洗染红料浓淡的自然渐变,以表现鱼体肥润的立体感。
此罐上描 绘十二尾游鱼,造型准确,姿态生动,扬鳍摆尾,穿藻翻腾线条细 腻,运笔流畅,画法精工青花描绘得也十分精细,有双线钩勒的莲 花、莲叶、茨菇,再用青料水混水;也有一笔笔的线条描绘的水草在 水中摇曳,画意生动整个纹样以散点式布陈开来,青花花草烘托艳 红鲜黄的游鱼,十分协调且妍丽青花红彩鱼藻纹盖罐乾隆时期粉彩描绘的“鱼藻图”颇有新意,一般均采用中国画式 的构图,吸收了工笔两的笔墨形式,这些器物上的“鱼藻图”装饰充 满着画意,已不适宜称为“鱼藻纹”如粉彩鱼藻图碗(台北故宫博物 院藏)描绘数尾金鱼,形态活泼多姿,画法精美,风格典雅,体现了 宫廷绘画的气派粉彩鱼藻图碗(局部)民国时期,景德镇民间艺人创作的青花釉里红鲤鱼纹盘(景德镇 陶瓷馆藏),采用青花混水法画鱼体,釉里红画鱼鳞鱼鳍、尾的变 形夸张,鱼周围水花四溅产生的韵律感,极精练地概括了鱼从水中跃 起的活泼姿态粗犷、泼辣的装饰风格与粗质瓷盘十分协调此吋的 釉上彩绘业有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彩绘艺人,把国画艺术与粉彩彩绘 工艺结合起来,形成瓷画艺术新风貌青花釉里红鲤鱼纹盘历代陶瓷装饰上的“鱼藻纹”因材质、品种不同而形式多样,因时代风格变化而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