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地区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使用行为分析.doc
13页上海地区在校大学生阅读使用行为分析[摘要]利用问卷方法,从使用年限、使用频 率、使用时长、阅读场所、阅读方式、付费方式、读 物类型和依赖程度等8个方面初步揭示上海地区在校大学生阅读的使用行为状况同时,进一步考;性别、年级、学科和使用类型这4个控制变量对 用户使用行为的干扰作用[关键词]阅读受众分析在校大学生[分类号]G2521. 引言根据2010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而手 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半年内新增4334万,达到2.77亿人,增幅为18.6% 在媒体化和网络化进程中,作为重要的应用之一的阅读备受多方关注以中国移动为例,在 试水“报”业务并取得较好的业绩之后,中国移动于2009年6月率先在浙江省建立了阅读基地 此外,结合3G技术,中国移动还推出了专门电子阅 读终端__G3阅读器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阅读到底能走多 远?基于用户接受视角的受众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 地回答这个问题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连续几年定期 开展大型国民阅读调查工作,其中涉及到用户阅 读使用行为的调研。
另外,易观国际Enfodesk产业数 据库近期发布的《中国阅读市场用户调研报告 2010》也显示了用户阅读使用行为的一些信息(下 面简称易观国际调研报告)本研究则重点选取上海地 区在校大学生作为考察对象,对这一特定群体阅 读的使用行为、使用动机和满足程度三个方面开展小 型的调研工作在开展数据收集工作之前,本研究将 “阅读”的概念操作化为“用户利用终端以 或离线的方式阅读和浏览报、电子书、网络 杂志与网站新闻”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利用OQSS版设计了调查问卷在经过预测试后,最终版问卷于2010年9月5日正式发布 本研究采取非随机抽样原则,但重点在复旦大学、上 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 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做了宣传工作这6所大学分 别代表上海地区的综合性大学和专业性大学,同时也 年9月20日,井收到205份反馈问卷通过对无效问 卷的剔除,本研究最终保留的有效问卷为183份代表了教育部重点大学和地方普通大学至 2010在研究样本人口统计变量方面,就性别而言,男 性75人,占41.0%;女性108人,占59.0%在年 级方面,研究生为65人,占35.5%;本科生为118 人,占64.5%,其中包括低年级本科(包括大一和大 二)56人和高年级本科生(包括大三和大四)61人。
在学 科方面,来自社科/人文的学生为118人,来自理工 科的学生为65人,两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64.5%和 35.5%另外,从使用类型的角度来看,3G 使用者和非3G使用者的人数分别为61和122, 其对应的比例为33.3%和66.7%在资料分析方面,为了探索在校大学生的阅 读使用行为是否受到性别、年级、学科和使用类 型等控制变量的影响,本研究根据不同使用行为的变 量类型采取不同的考察策略对于离散变量,本研究 采用卡方检验和列联表分析对于连续变量,本研究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也就是说,若控制变量只有两个属性,本研究采用独 立样本T检验方法;若控制变量的属性在三个或三个 以上,本研究采用ANOVA分析法,如果检验结果达到 显著水平,用LSD(最小显著性差异)检验法进行两两群 体比较,以确定组别之间的差异需要说明的是,为 了节省版面篇幅,对于采用同一种策略进行数据分析 的结果,只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才给予罗列3. 研究发现3.1使用年限研究发现,在已经利用开展阅读的在校大学 生群体中,超过一半(占50.3%)的学生的使用年限在1 年或1年以上与之对应的,使用年限为1年或1年 以下的学生占样本总数的49.7%。
可见,在已经利用 开展阅读的在校大学生中,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 和在1年以下的学生各占半壁江山如图1所示:通过独立T检验分析,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在 校大学生在阅读使用年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进一步的均值比较,发现女生阅读的使用年限 普遍高于男生如表1所示:3.2使用频率研究发现,在已经利用开展阅读的在校大学 生群体中,日平均次数在2-3次的学生是其主要群体, 共有71人,占样本总数的38.8%而日平均次数在1 次以上的学生数量占样本总数的77.6%,这一数据远 远高于易观国际调研报告的对应数据__45%这也 充分说明了在校大学生较其他人群更为频繁地利用手 机开展阅读通过独立T检验和ANOVA分析,本研究发现性别、 年级、学科和使用类型这4个控制变量对在校大 学生阅读的使用频率均无干扰作用如图2所示3.3使用时长研究发现,在已经利用开展阅读的在校大学 生群体中,大多数用户毎次利用开展阅读的时间 都在5-15分钟或15-30分钟,两者累计共104人, 占样本总数的56.9%而每次利用开展阅读的时间在1个小时以上的用户数量则只有14人,只占样本 总数的7.7%相对于其他阅读方式,从事阅读的 用户主要是利用被现代生活碎片化了的时间,本研究 关于使用时长方面的发现进一步验证了用户阅读 的这一特征(见图3)。
通过独立T检验分析,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在 校大学生在阅读的使用时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比较,笔者发现女生阅读的使用时长普遍高 于男生,即女生毎次阅读所持续的时间要多于男 生考虑到男女学生在使用频率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笔者判定女生每天予机阅读的时间要显著多于男生 据第六次国民阅读调查,在于机阅读的时间和费用方 面,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这与本研究的这一发现有 较大出入另外,通过ANOVA分析,本研究发现不同 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在阅读的使用时长方面同样也 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低年级本科生阅读的 使用时长高于研究生阅读的使用时长如表2所- ▲3.4阅读场所通过先导访谈,本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开展 阅读的主要场所集中在教室、宿舍和公共交通工具 为此,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本研究采用李科特五级量 表对用户在上述场所的阅读频次进行了测量工作分 析表明,公共交通(比如公交、地铁或火车等)是在校 大学生阅读最为频繁的场所,教室(专指上课、听 讲座的时候)是在校大学生阅读最不为频繁的场 所通过独立T检验分析,本研究发现不同学科的在 校大学生在阅读场所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 理工科学生,来自社科、人文学科的学生在教室(专指 上课、听讲座的时候)利用开展阅读的频次更高。
这也许跟来自这两大类学科的学生的听课认真程度有 关通常而言,理工科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专心听课, 而来自社科、人文学科的学生则更容易在课堂上分心 做苏他事情如图4所不:3.5阅读方式研究发现,首先在已经利用开展阅读的在校 大学生群体中,将近一半(46%)的在校大学生都采用 直接登录WAP、WWW阅读的方式,这与易观国际调研报告数据大体是吻合的其次,采用通过收取 短信、彩信的方式也是在校大学生的阅读方式之一, 占样本总数的19%再者,通过客户端软件离线阅读 较采用通过客户端软件阅读的方式更为普遍前 者即通过客户端软件离线阅读占样本总数的20%,而 后者即通过客户端软件阅读只有7%如图5所 示:卡方检验表明,不同类型使用者在阅读 方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进一步的列联表分析, 笔者发现,相对而言,非3G使用者更倾向于通 过收取短信、彩信的阅读方式,而3G使用者更 倾向于通过客户端软件进行阅读,包括阅读和离 线阅读这种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归因为3G手 机相对于非3G的独有优势:即3G的宽带宽和高 速率以及更为友好的用户界面如表3、表4所示:3.6付费方式研究发现,在已经利用开展阅读的在校大学 生群体中,包月方式是目前在校大学生开展阅读行为的主要付费方式。
共有96位在校大学生采用按包 月方式支付浏览费用的方式,其占样本总数的比例超 过50%另外,表示“只阅读免费的读物”的用 户人数也占样本总数的1/4这一比例与易观国际调 研的结果完全吻合通过卡方检验,本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手 机阅读付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在利用手 机开展阅读时,本科生更倾向于按包月方式或按流量 支付浏览费用,而研究生更倾向于阅读免费的内容 这应该跟学生长期免费使用网络资源所养成的习惯有 关一般来说,研究生比本科生接触互联网时间会更 久,在长期的网络使用中,他们关于网络资源免费使 用的观念也就越强很显然,这种观念也同时反映到 他们对于阅读付费方式的选择倾向上面如图6 所示:3.7读物类型正如前面所言,本研究将“阅读”的概念操 作化为“用户利用终端以或离线的方式阅读 和浏览报、电子书、网络杂志和网站新闻”为此, 本研究采用李科特五级量表对用户阅读这些不同类型的读物的频次进行了测量工作分析表明,网站新闻 是在校大学生利用开展阅读时最为经常浏览的读 物类型,而网络杂志是他们开展阅读时最不经常 浏览的读物类型在校大学生对报和电子书的阅 读频次则介于网站新闻和网络杂志之间,而且对这两 者的阅读频率大致相当。
通过独立T榆验和AN OVA分析,本研究发现学科 和使用类型对在校大学生利用阅读不同读物 的频次存在干扰作用就使用类型的角度来看, 3G使用者比非3G使用者在阅读报、电子书和网 络杂志这三类读物类型方面的频率都更高就学科的ZTJ度来看,来自社科、人文的学生比理工科的学生更为频繁地利用阅读报和电子书,但后者比前 者更为频繁地利用阅读网站新闻这很大程度上 与学生阅读的主要动机密切相关,相对于理工科 学生获取信息的阅读动机,来自社科、人文的学生不 仅希望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同时也实现消遣娱乐 的0的而目前阅读所提供的电子书大多都是消 遣娱乐性质的小说,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来自 社科、人文的学生比理工科学生更为频繁地利用 阅读电子书这一现象如图7所示:3.8依赖程度本研究采用李科特五级量表对用户阅读依赖 程度进行测量,其中1表示“一点都不依赖”,2表示 “不太依赖”,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依赖”,5 表示“非常依赖”通过考察,本研究发现已经利用手 机开展阅读的在校大学生对阅读的依赖程度呈现 较为典型的负偏态分布其中,对阅读“较为依 赖”的学生数量最多,占39.3%;紧随其后的是对手 机阅读依赖程度为“一般”的学生,占30.1%。
而对 阅读“一点都不依赖”和“非常依赖”的学生的 数量分布在两端,其数量占样本总数的比例分别为8.2% 和 10.4%通过独立T检验和AN OVA分析,本研究发现使用 不同类型对在校大学生的阅读依赖程度存在 干扰作用通过进一步比较均值,笔者发现3G使用 者对阅读的依赖程度要显著高于非3G使用 者对阅读的依赖程度这种现象与前面提到的发 现(包括3G使用者更倾向于通过客户端软件进行 阅读,3G使用者比非3C使用者在阅读报、电子 书和网络杂志这三类读物类型方面的频率都更高)一 样,都可以解释为3G相对于非3C所具备的宽带宽和高速率以及更为友好的用户界面特征,所以 用户使用3G阅读会有更加强烈的愉悦感,从而加深他们对阅读的依赖程度具体数据如图8所— ▲不:4.结论通过问卷调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