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宝典】2015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5小说阅读.pdf
24页考点 15 小说阅读一、(2015全国卷 I)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4 题25 分)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 , 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 , 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 : “兰花姐 , 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 : “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 , 麻婶收摊回家后 , 突发脑溢血 ,幸亏被邻居发现 , 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 , 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 “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 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 , 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 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 , 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 不忙的时候 , 就和马兰花说说话 , 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 , 马兰花忙不过来 , 不用招呼 ,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 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 “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 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 免得日后有麻烦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 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 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 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 , 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 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 不满地对马兰花说 : “我碰你好几次 ,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 : “你也不看看 , 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 : “你现在不提 , 万一麻婶救不过来 , 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 ?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 ?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 ?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 , 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 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 , 有消息传来 , 麻婶没能救过来 , 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 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 , 特意赶过来 , 冲着马兰花吼 :“钱呢 ?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 ?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 ”男人离开时 , 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 , 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 男人耿耿于怀 , 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 正吃着饭 , 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 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 ,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 眼里含着泪说 : “你有完没完 ?不就六百块钱吗 ?是个命! 就当麻婶是我干妈 , 我孝敬了干妈 , 成了吧?”男人一撂碗 , 拂袖而去 , 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 , 一个月过去这天, 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 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 , 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 , 诧异地说 : “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 说: “妈妈 , 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 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马兰花看着男人说 : “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 , 嘿嘿一笑 : “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 说: “你自己看嘛马兰花接过信 , 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 , 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 , 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 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 , 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 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 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 我敢肯定 , 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 , 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 , 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 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 我听母亲说过 , 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 母亲走了 , 房子我用不上 , 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 大姐如果不嫌弃 , 就搬过去住吧 ,就当帮我看房子了 , 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 , 读出满眼的泪水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 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 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 , 说明三孬好嚼舌 , 是个搬弄是非的人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 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 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 既在意料之外 , 又在情理之中 , 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 , 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 颇具艺术匠心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 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 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 , 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 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 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解析】 选 EC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本题为多项选择题其中 A、B、C、D四个选项是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E 项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概括E项符合小说写作意图 , 小说重在忧虑与反思 , 所以是第一正确项 ,给 3 分。
C项虽然符合材料意思 , 但是“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与原文意思的表达稍有出入 , 所以是第二正确项 , 给 2 分D项“又是一个精明的人” 不太恰当 ,所以得 1 分A 项“三孬好嚼舌 , 是个搬弄是非的人”与原文不符B 项“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不符合材料的意思A、B两项为错误选项 , 所以均不给分2.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 , 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 分) 答: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构的能力本题涉及小说的全篇我们可以从小说结构方面来具体分析, 首先, 贯串全篇的是马兰花一家面对借款的表现, 所以马兰花一家面对借款不同态度的冲突应是表面的线索, 即明线其次 , 小说中一直没正面出场的人物麻婶母女, 也是值得歌颂的人物形象, 她们的还款过程则构成了小说的暗线明暗双线的作用要分三个方面回答, 分别是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主题表达答案 : 第一问 : 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 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第二问 :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 虽然着墨不多 , 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 丰富小说的主题 ; 明暗线索交织 , 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 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评分标准】 第一问 2 分; 第二问 4 分, 每点 2 分3. 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 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是否能够由表及里,从人物的外部形象深入到人物的精神世界, 看到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和对人性的理解根据小说场景的转换和叙事情节结构的发展变化, 这篇小说主要安排了几个情节来表现马兰花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首先是在听到麻婶住院的消息后表现出着急 , 可见其心地善良 , 富有同情心接着写男人催马兰花要钱的情节表现出马兰花重情重义再有一个情节就是面对男人对她的责备, 她选择了宽容与忍让答案: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 不时发呆 ,并及时到医院探视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 , 便不再提借钱的事 , 丈夫对她不满 , 她尽量忍让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 , 但不为钱伤害情义 ; 丈夫言行过分 , 她会据理力争评分标准】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4. 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 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 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 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 分) 答: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宏观把握整个作品结构及思想主旨的能力, 看学生能否理解细节描写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并从中分析小说的中心和作者的感情。
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具体来说,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突出人物的性格 , 展示故事情节 , 升华小说的主旨第一次 ,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 此段前马兰花的男人指责马兰花不在医院向麻婶要钱, 结果无处要钱 ,马兰花感觉受了委屈第二次, 马兰花“眼里含着泪”, 此段前男人一直斤斤计较那六百块钱 , 不明人情事理 , 马兰花流泪表达着不满 第三次 ,“马兰花读着信 ,读出满眼的泪水” , 此段前写到了麻婶女儿还钱的来龙去脉, 饱含了马兰花的复杂情感 , 有对麻婶去世的惋惜, 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动, 有对丈夫不再抱怨的释然三次描写层层递进, 丰富了人物形象 , 凸显了小说主题答案: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强忍泪水的背后 , 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 ; 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 含着泪水的背后 , 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 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 满眼泪水的背后 ,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 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 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说明效果 : 三次描写 , 层层递进 , 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 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评分标准】 具体分析 6 分,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 说明效果 2 分二、(2015全国卷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1) (4) 题25 分) 塾师老汪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 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 留个分头 , 穿上长衫 , 像个读书人 ; 但老汪嘴笨 , 又有些结巴 , 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 但像茶壶里煮饺子 , 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 , 每到一家 , 教不到三个月 ,就被人辞退了人问: “老汪, 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 : “拿纸笔来 , 我给你做一篇述论人: “有, 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 : “我跟你说不清楚 , 躁人之辞多 , 吉人之辞寡但不管辞之多寡 , 学堂上 , 论语中“四海困穷, 天禄永终”一句 , 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 , 动不动还跟学生急 :“啥叫朽木不可雕呢 ?圣人指的就是你们四处流落七八年 , 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老汪的私塾 , 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 , 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 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 ,不用交束脩 , 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 , 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
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 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 , 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 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 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 便平添了许多烦恼 , 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 说: “我讲你们也不懂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 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 孔子高兴 ,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 恰恰是圣人伤了心 ,如果身边有朋友 , 心里的话都说完了 ,远道来个人 , 不是添堵吗 ?恰恰是身边没朋友 , 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 这个远道来的人 , 是不是朋友 , 还两说着呢 ; 只不过借着这话儿 , 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 , 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老汪教学之余 , 有个癖好 , 每月两次 , 阴历十五和三十 , 中午时分 , 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 , 一路走去 , 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 , 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 , 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 但月月如此 , 年年如此, 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 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 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 , 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 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 , 两人在门口碰上了。
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 :“老汪 , 这一年一年的, 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 “东家, 没法给你说 , 说也说不清这年端午节 , 老范招待老汪吃饭 ,吃着吃着 ,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