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三十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思想者园地.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389816523
  • 上传时间:2023-09-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60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十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考点展示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核心考点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 正确理解矛盾的含义(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不能认为对立统一是矛盾的双方提醒 哲学上所讲的矛盾≠生活中所讲的矛盾 (矛盾双方斗争性的具体体现 );哲学上所讲的矛盾≠逻辑矛盾 (人们主观思维上的前后不一致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与联系同一性 (统一性 )斗争性 (对立性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含义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区一定条件下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渗别表现相互区别、相互排斥透、包含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条件相对的,有条件的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联系 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对立统一规律提示 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两大方法论: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12 浙江高考 ·28以漫画形式考查矛盾概念成为最近两年考查的2012 海南高考 ·23重点,值得我们注意题型既有客观题,也有2011 广东高考 ·34主观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找出对立统2011 浙江高考 ·30一的两个方面,其次立足对立统一的内涵,全2011 天津高考 ·7面分析材料命题点 1 矛盾的同一性典例 1 (2011 ·广东高考 )观察下图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是( 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A .目标:奋斗的方向B .信念:勇者的利器D .天才:勤奋的结晶答案 C解析 题目要求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做出选择,四个选项中只有 C 项体现了障碍与跨越的对立统一 A 、 B 两项强调意识的重要性, D 项强调量变的重要性,均不符合题意命题点 2 对立统一典例 2 (2012 ·海南高考 )辨析题有人认为: “ 成功的关键在于发挥优点,而不是克服缺点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辨析答案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

      优点与缺点是对立统一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发挥优点有利于扬长避短,取得成功,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观点具有合理性不克服缺点,就不能真正发挥优点并取得成功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观点具有片面性解析 本题只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 即优点和缺点的对立, 而没有看到二者统一的一面,即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运用教材相关哲理对题中观点的合理性及不合理之处分别进行分析即可1.下面漫画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 )A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B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D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答案解析C漫画的意思是:上帝要使一个人遭难,总是让他忘乎所以,强调了祸与福的相互转化,故C 符合题意A 讲的是矛盾的普遍性;B 讲的是矛盾的特殊性;D 讲的是矛盾的斗争性,均不符合题意2.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王选说过,一个人献身于学术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一些乐趣,也会得到常人所不能享受到的一些乐趣下列选项中,与王选的观点一致的有 ( )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②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③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 .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A解析 王选强调了得与失的辩证关系,他认为献身于学术虽然会失掉一些乐趣,但也能得到另外的乐趣,故选 ①② 。

      ③④ 都只强调了奉献,不选核心考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 矛盾具有普遍性(1)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2)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提醒 “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2. 矛盾具有特殊性(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点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表现上的对应关系3. 全面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坚持矛盾普遍性原理为指导 只有在承认矛盾的前提下, 才能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②要全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仅要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还要具体分析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以及矛盾双方各自的特殊性③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4. 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并且贯穿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含义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面各有其特点区别特征同类事物的共性每一个事物的个性要承认矛盾, 分析矛盾, 勇于揭露方法论要求矛盾,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联系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相反的方面转化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提醒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 “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了、抽象出它们共同的本质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12 大纲全国卷 ·32从近年高考题型看, 既有选择题, 也有主观题,2012 江苏高考 ·32多以社会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矛盾普2011 安徽高考 ·9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2011 江苏高考 ·30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命题点 1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典例 3 (2012 ·江苏高考 )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中外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体现了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也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①② 应选。

      题干没有体现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③ 不选; ④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不等于文化的同一性命题点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典例 4(2012 ·大纲全国卷 ) 邓小平根据香港、 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提出的“一国两制”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这一伟大构想()①承认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重要动力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④承认矛盾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A .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① 说法错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根据香港、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提出一国两制 ” ,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②③ 说法正确; ④说法与题意不符3. 2012 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 40 周年这 40 年间,中日关系经历了从敌到友,再到今天因钓鱼岛问题而趋冷的变化这主要表明 ( )A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B .同一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C.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D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答案 D解析 A 说的是矛盾的普遍性; B 说法错误 C、D 都是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