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注会考试大纲【专业阶段】.pdf
100页20202 21 1 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专业阶段考试专业阶段考试概概述述一、总体目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 (以下简称专业阶段考试)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二、能力等级能力等级是对考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划分,分为三个级别:(一)能力等级 1知识理解能力是指考生应当理解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掌握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二)能力等级 2基本应用能力是指考生应当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在比较简单的职业环境中, 坚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遵从职业道德要求,保持正确的职业态度,运用相关专业学科知识解决实务问题三)能力等级 3综合运用能力是指考生应当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在相对复杂的职业环境中, 坚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遵从职业道德要求,保持正确的职业态度, 综合运用专业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解决实务问题三、考试科目专业阶段考试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 6 个科目各科考试均设置 5 分的英文作答附加分题, 鼓励考生使用英文作答会计科目考试时间为 3 小时,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科目考试时间为 2.5 小时,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科目考试时间为 2 小时。
四、考试题型专业阶段考试的题型主要分为三类:(一)选择题,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二)简答(分析)题、计算(分析)题,重点考察考生的基本应用能力三) 综合题、 案例分析题, 重点考察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会会计计考试目标考试目标考生应当根据本科目考试内容与能力等级的要求,理解、掌握或运用下列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坚守职业价值观、遵循职业道德、坚持职业态度,解决实务问题考试涉及的相关法规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1.会计基本原理,包括会计概念、会计循环、会计方法、应用复式记账记录交易或事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运用原则、财务报告的目标和编制方法等;2.交易或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包括对相关交易或事项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估计运用, 以及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3.特定环境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包括运用会计基本原理在特定环境下对交易或事项实质的判断、作出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运用,并进行具体会计处理;4.财务报告编制,包括根据交易或事项处理结果,编制财务报告;5.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包括合并范围判断、内部交易抵销、合并程序、编制方法;6.会计法规,包括会计法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在内的会计法规体系,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考试内容与能力等级考试内容考试内容能力等级能力等级一、会计基本原理(一)会计的基本概念1.定义、作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12.账户和复式记账:会计等式、账户、复式记账、账务处理程序3.会计循环4.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5.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二)会计要素1.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122222.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应用原则2(三)财务报告1.财务报告目标12.会计基本假设13.会计基础14.财务报告的定义、构成1(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3二、存货(一)存货的性质及确认1(二)存货的初始计量(不同来源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2(三)存货发出的计量及成本结转(不同流转方式下存货发出的计量)2(四)存货的清查盘点1三、固定资产(一)固定资产的性质及确认1(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1.不同来源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22.弃置费用在初始计量时的处理2(三)固定资产的折旧(折旧方法及不同折旧方法应用)2(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认和计量(资本化、费用化)2(五)固定资产的处置(出售、报废等)2四、无形资产(一)无形资产的性质及确认(二)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不同来源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三) 内部研究与开发支出 (包括不同阶段研发支出的确认、计量)123(四)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使用寿命有限或使用寿命无限)2(五)无形资产的处置(出租、出售、报废等)2五、投资性房地产(一)投资性房地产的性质和确认(定义、特征、范围)1(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2(三)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 (包括后续支出的确认和计量)2(四)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3(五)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2六、长期股权投资及企业合并(包括个别和合并报表)(一)基本概念(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子公司、企业合并)1(二)对联营、合营企业和子公司投资的初始计量1.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的初始计量32.对子公司投资的初始计量(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子公司的初始计量 (不同合并方式)3(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子公司的初始计量 (不同合并方式)3(三)对联营、合营企业和子公司投资的后续计量1.成本法32.权益法3(四)权益性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1.权益法与成本法转换32.成本法与公允价值计量转换33.权益法与公允价值计量转换3(五)合营安排(包括与合营安排相关的概念、确认和计量原则)2七、资产减值(一)资产减值的基本概念1(二)存货跌价准备的确认和计量2(三)其他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范围、减值迹象的判断、减值方法等)3八、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一)负债1.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范围、确认、初始和后续计量、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方法)2.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包括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薪酬、 与离职后福利相关的设定提存计划、设定受益计划、辞退福利以及以现金或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3.其他负债的确认和计量2324.或有事项的确认和预计负债的计量3(二)所有者权益1.实收资本和其他权益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包括个别和合并报表)22.资本公积的确认和计量23.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和计量34.留存收益(包括利润分配事项)2九、收入、费用和利润(一)收入1.收入的定义及其分类22.收入的确认和计量33.合同成本34.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3(二)政府补助3(三)期间费用的构成及确认和计量2(四)营业外收支的范围及确认和计量1(五)利润的构成及相关会计处理3十、所得税(一)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理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2.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的认定1.资产的计税基础2.负债的计税基础3.暂时性差异的确定4.特殊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三)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四)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1.当期所得税2.递延所得税3.所得税费用(五)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费用的调整133333333333十一、金融工具(一)金融工具概述(二)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和重分类(三)金融负债和权益的区分(四)金融工具的计量(五)金融资产转移(六)套期会计(七)金融工具披露2333322第十二、租赁(一)租赁的识别(二)租赁的分拆与合并(三)租赁期(四)承租人的会计处理(五)出租人的会计处理(六)特殊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333333十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包括定义、范围等)1(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与计量(原则、商业实质的判断等)3(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2.以账面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3.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3十四、债务重组(一)债务重组的概念(包括定义、重组方式等)1(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1.以资产清偿债务22.修改其他债务条件23.以组合方式进行的债务重组3十五、外币折算(一)记账本位币1.企业记账本位币的确定22.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23.记账本位币变更的会计处理2(二)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1.外币交易的核算程序12.汇率的确定23.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三)外币财务报表折算31.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22.境外经营的处置2十六、财务报表(一)财务报表列报原则2(二)个别财务报表2(三)合并财务报表1.合并范围的确定(包括控制的判断、合并范围的豁免、投资性主体的概念等)32.合并财务报表的格式、编制原则和基本程序33.合并抵销原则 (包括对子公司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内部交易在合并报表中的处理、特殊交易在合并报表中的处理、所得税在合并报表中的处理、增减对子公司的投资在合并报表中的处理,以及合并报表中对当期和前期事项的处理等)3(四)每股收益的计算3(五)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原则和主要内容3(六)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涵盖期间1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 (调整事项、 非调整事项)(七)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22十七、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差错更正(一)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概述(包括如何确定企业的会计政策)2(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概述2(三)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划分3(四)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1.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32.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3(五)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3十八、公允价值计量(一)公允价值概念(包括主要市场、最有利市场、市场参与者)(二)公允价值计量1.公允价值的初始计量2.估值技术3.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4.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5.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111111十九、政府及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一)政府会计概述2(二)政府单位特定业务的会计核算2(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2参考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4 号,1999 年 10 月31 日)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87 号,2000 年 6月 21 日)3.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 76 号财政部关于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决定,2014 年)4.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财会20063 号)5.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会200618 号)6.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 号(财会200714 号)7.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2 号(财会200811 号)8.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3 号(财会20098 号)9.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 2008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 号)10.关于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会计处理的复函(财会便200914 号)11关于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会计处理的复函(财会便200917 号)12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 2009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0916 号)13.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4 号(财会201015 号)14.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 2010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1025 号)15.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2011 年年报监管工作的通知(财会201125 号)16.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5 号(财会201219 号)17.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224 号)18.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2012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1225 号)19.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6 号(财会20141 号)20.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财会20146 号)21.企业会计准则第 30 号财务报表列报(财会201714 号)22.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财会20148 号)23.企业会计准则第 33 号合并财务报表(财会201410 号)24.企业会计准则第 40 号合营安排(财会201411 号)25.关于印发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 的通知 (财会201413 号)26.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财会201414 号)27.企业会计准则第 41 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财会201416号)28.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7 号(财会201519 号)29.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8 号(财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