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窒所.doc
6页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窒所拓收研究圭专业介绍二0-0弄五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南京市玄武湖畔,其前身为1930年创建的中央地 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是中国土壤科学研究的发源地该所针对土壤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可持续 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从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态 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力量雄厚,研究手段齐备,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 声誉的国家级高级人才培养基地现有高级研究人员112名,其中中科院院士 2名、研究员46名 设有“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土壤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中 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等9个研究室、研究中心和包括3个国家级野外实验站在 内的科研支撑系统作为国家首批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目前已发展到拥有1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农业资源利用含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资源环境与遥感信息、 环境污染过程与生态修复);生态学、环境科学博士学位培养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 环境科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培养点;环境工程、生物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 学位培养点及1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及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0余名,在读研 究生25()多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办公条件、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后勤保障等方面均 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因此有能力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招收硕士研究生)专业特色: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基于现代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GIS)及空间分析、数学 建模等理论,围绕土壤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农业生产与环境建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开展数字土壤 制图、SOTER数据库、中国土壤信息系统,中国土壤参比与查询系统,土壤质量时空表达与模拟, 土壤质量定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资源数字化管理、土壤(土地)资源质量GIS建模与评价、城市GIS资源 信息化管理与应用、资源环境与信息技术等主要涉及数字化土壤制图、土壤数据库及中国土壤信 息系统(WebGIS ).空间数据的尺度效应与质量评价、土壤性质数据时空模拟及不确定性评估等 专业实力:现有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6人配备有高性能工作站/服务器2台,A0幅面扫描仪1 台,A3幅面扫描仪和GPS等多台;装有国外引进的ArcGIS软件、遥感图象处理软件(如ERDAS、 ENVI和PCI等),及其它各种专业软件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基础性工作专项 和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项目、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 创新重大项目和欧盟重大合作项目等10余项,总经费近2()00万元。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和省部级一、二、三等科技奖等5项率先建成了中国1: 1400万〜1: 5万多尺度土壤空间数据库 和土壤属性数据库,开发了中国土壤参比查询系统( )和中国土壤信息 查询系统( )作为中国土壤资源的基础平台数据,它们在国际国内诸多领域得 到 了 广泛应用在 SSSAJ (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Geoderma.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近100篇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向:该专业的特色主干课程包括土壤资源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计算机统计学 等同时还依托南京市诸多高校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根据研究兴趣跨校选择相关基础课程学生在 读期间还将参加野外专业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能力学生可以直接参与科研项目 申请、设计、执行和总结的全过程,从而奠定了扎实的科研基础通过导师指导学生自主选题,系 统设计研究方案和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对事物内在本质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通过组织学术小组讨论,开题报告、中期评估报告和毕业论文答辩报告,训练学生对科技论文初稿 审阅、讨论及相互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准备报告、总结汇报等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 写作能力和科研综合能力的目的,就业方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随着GIS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各 级企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院所对GIS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该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一部分继 续留所或到国外深造,其它大部分进入高等学校、部属研究规划院、各级环境、农资、农业(土地) 管理等部门,从事城市、资源、环境、交通、人口、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工作071012生态学(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特色与主要研究内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自70年代起就开始从事生态学研究,是国内 最早开展土壤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单位之一,在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区域生态农业建设、 大型工程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农村环境治理的生态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我所在知识创新工程三期方案中将“土壤生物与安全”列为四大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由我所牵 头组织了全国有关优势单位承担了与生态学及其相关领域有关的973项目如“我国农田生态系统重 要过程与调控对策”以及863水专项“太湖河网区面源污染控制成套技术”和国家基金重大项目“主 要农田生态系统氮素行为与氮肥髙效利用的基础研究”等作为具有生态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现拥有研究员13人、副研究员20人,其 中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86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本所生态学的研究特色是以土壤生 态系统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及其调控为主要研究内容,形成了生态学领域 3个主要研究方向:(1 ) 土壤生态过程与土壤质量演变及其调控;(2)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 能及其演变;(3)污染生态过程与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077501环境科学(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特色与主要研究内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自60年代起就开始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是国 内最早开展土壤环境保护研究的单位之一,几十年来在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平及研究 成果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产生较大的影响我所环境科学专业以土壤环境科学研究 为主体,同时注重向水、大气、生物等环境研究方面扩展和延伸,形成了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环境科 学研究领域主要创新研究方向有:(1)环境化学与污染控制;(2)环境生物学;(3)水土环境与 健康;(4) 土壤环境与全球变化;(5)环境污染过程与生物修复;(6)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效应;(7)面源污染控制本专业的特色是:厚基础、宽专业、强技能厚基础”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 数学、化学、生物学和地学基础宽专业”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热点与前 沿、掌握环境科学及与其交叉渗透的相邻学科如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学、环境土壤学、 农业资源利用等专业基础知识强技能”要求学生具有环境科学理论与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分析化 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野外调查与监测技术等多项基本技能;熟悉国家有关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方针、 政策和法规,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资源与环境领域宏观和微观问题的能力。
090301 土壤学(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特色与主要研究内容:土壤学是农学和环境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土壤科学兼具专门性和综合性, 是从事农业和环境科学研究、土地和环境管理等不可缺少的专门知识,在解决耕地资源保持和培育、 土壤污染防止与治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全球变化、湖泊河流水体面源污染防止和治理等当前 热点问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壤学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本色学科,是我所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之 一,也是研究所享誉国际,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基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是我国土壤 学的发源地,引领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方向,由我所培养的土壤学硕士和博士不仅活跃在世界各地, 而且在我国的土壤科学、农学和环境科学研究和教育中,在各级农业和土地管理部门中发挥着极其 重要的作用土壤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土壤资源与利用管理、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土壤肥 力和土壤环境保护等主要研究土壤的发生、分类、分布及其不同土壤类型的利用与管理;土壤的 结构、形态、耕作特性、土壤的可蚀性、水分渗透和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土壤的物质和元素 组成、形态转化、有毒有害成分的转化和迁移、有毒有害物质清除原理和方法;土壤生物群落、类 型、组成、土壤酶、土壤生物及其酶在物质转化中的作用、土壤有机物质组成;土壤养分含量及其 有效性、土壤养分调控原理和方法等.090302植物营养学(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特色与主要研究内容:植物营养学主要研究土壤-植物-肥料-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中 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1.土壤-作物营养与施肥;2.植物营养生理生化与 分子遗传;3.植物营养与生态环境;4.新型肥料研究与应用;5.植物营养与农产品品质。
其研究内 容主要包括:土壤养分和肥料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以及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交换 和循环;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转化、交换及其生物调控;植物根系吸收利用土壤养分的分子生 物学机制,植物适应土壤不良环境的生理生化机制和分子基础;养分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 肥料向水体和大气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新型控释肥料的研制研究;特种经济作物和优质农产品生 产的施肥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施肥理论和技术,同时推动植物营养 学科的深入发展090320资源环境与遥感信息(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特色:资源环境与遥感信息专业是以土壤学为基础,利用遥感和信息技术,从事土壤(土地) 资源信息的获取、分析、表达和管理该专业是在“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下的“土壤学"和“植物营 养学”二个专业不能涵盖上述学科内容的状况下自主设立的,是对土壞学科的继承和发展学科实力:现有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6人该专业配备有高性能工作站/服务器2台,AO幅面扫 描仪1台,A3幅面扫描仪和差分GPS等多台;装有国外引进的ArcGIS软件、遥感图象处理软件, 及各种专业软件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基础性工作专项和支撑计划项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项目、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和欧盟重 大合作项目等10余项,总经费近200()万元。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一、二、三等 科技奖等5项建成了中国1: 140()万~1: 5万多尺度土壤空间数据库和土壤属性数据库,作为国 内外网络平台数据,在国际国内已广泛使用国际著名杂志SSSA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首次以封面文章刊出中国土壤学家本研究领域有关的成果,表明了对国际土壤学的贡献 国际土壤联合会2006年邀请全世界55位专家起草国际土壤学发展战略报告,其中受邀的3位中国 专家之一就来自本研究领域在SSSAJ、Geoderma,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等国际知名刊物 上发表SCI论文近100篇,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培养目标:该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根据全国尺度或区域尺度 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特点,掌握资源环境信息采集、处理、开发、应用及研究资源环境的演变过程与 机理等技能,具备运用遥感和信息技术结合土壤(土地)资源特征数据,解决土壤(土地)资源利 用过程出现的各种资源环境问题的能力该专业着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能力通过对选题内容、国内外研 究趋势、存在问题和研究工作设计的研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