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工作的历史.doc
13页走进新时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保密工作(2011-07-12 09:43:09)□ 梓 木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保密工作的新篇章保密工作的任务由保障党及革命军队的生存发展和革命斗争的胜利,转变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政权建设、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为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政务院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保守党与国家的机密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颁发了《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召开了全国保密工作会议,提出了建立统一的、国家规模的保密工作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保密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求索和大量的实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国家民主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管理制度及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保密工作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党管保密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更加巩固,国家保密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保密依法行政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国家法律为规范、科学技术为支撑、各种监督手段综合运用为保障的现代保密管理体系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保密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保密工作领导和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坚持党对保密工作的领导,是保密工作体制的基础和核心。
新中国成立以后,不论形势任务如何发展变化,坚持党对保密工作的统一领导始终坚定不移1951 年 5 月,为加强和规范党的保密委员会建设,中央下发了《中国共产党各级保密委员会组织通则》,规定“中央及各级党委的保密委员会,在中央或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按照党内统一、党外分设的原则进行组织:党的系统的保密委员会,一般设到县级及大、中城市的区级”,并规定,党的保密委员会“设主任 1 人,副主任 1 至 2 人必要时,设常务委员会各级党委的保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名单须报上级党委备案省(市)委以上的直属机关以及重要企业部门、学校的党委,要分别设立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小组,受所属党委保密委员会的领导”《组织通则》还对军队系统保密委员会设置及专职干部配备作出了具体规定为使党对保密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得到普遍遵循,同年 6 月8 日,由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颁布的《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又特别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武装部队均需成立保密组织,负责领导保密工作其组织通则另定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机关、学校、工厂、企业、矿山、仓库等视其需要建立保守国家机密的制度及保密组织”党的保密委员会组建原则和政务院的法律规定,对保密工作领导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以党的保密委员会为基本结构形式的保密领导体制不断健全完善,党管保密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人民政权的国家机构设置和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对政权机构建设经历了漫长的探索,保密工作机构设置也随之经历了若干次调整变化但从总的方面看,调整的出发点始终是为了寻求机构设置的合理性,探寻其如何适应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新任务的需要专门保密办事机构的设置始于五十年代初期1951 年,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决定重建中央保密委员会,同期成立政务院干事组保密委员会,管理政府系统的保密工作1953 年 5 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成立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承担日常保密工作任务此后,保密办事机构经历了几次较大变化到 1988 年 3 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保密局,与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88 年颁布、2010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律地位,规定“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管理本机关和本单位的保密工作”。
中央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管理或指导本系统的保密工作”为强化保密行政管理职能和提升国家保密管理能力,2010 年,党中央、国务院又决定提升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级别规格,将国家保密局升格为副部级国家机构至此,以党的领导、属地管理、系统指导、依法行政为基本特点的我国保密工作领导和管理体制构架及工作网络基本形成保密法律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保密法律制度体系建设起步较早在 1950年党中央、政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一系列有关保密工作政策性文件的基础上,经刘少奇、朱德批准,1950 年 1 月 10 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国家保密条例》1951 年 6 月 8 日,经毛泽东批准,由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颁布《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两个条例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所面临的形势、所处环境和保密工作性质、任务的转变,对国家秘密范围的划分、保密机构的建设和职能配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保密职责,对涉密载体、会议、通信和新闻出版保密管理,对违反保密规定的泄密行为及其处罚,对保密监察等作出了规定两个条例的颁布施行,在党和国家保密工作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我国保密法律制度体系建设起步的重要标志。
1951 年 6 月 11 日,《人民日报》发表《为保守国家机密而斗争》的重要社论,指出“保守国家机密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历史性的任务,也是全国人民思想建设上的巨大工程《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的制定已经给这一工作指明了方向,但这只是事情的开端,此后还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工作希望全国人民,首先是全体国家工作人员一致动员起来,为建立统一的、国家规模的保密工作,为确保国家机密而斗争1980 年 4 月 4 日,为恢复整顿遭 “文化大革命”破坏的保密工作,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高规格的“四四”保密报告会,针对当时保密工作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继续贯彻执行保密法规制度,保守党和国家秘密11 日,《人民日报 》重新发表《 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并配发题为《提高警惕,加强保密工作》的社论, 要求共产党员都要严格“自觉执行保密条例,把严守党和国家机密提高到党性原则上来对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下依法管理保密工作的需要,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提出“ 保密要立法” 的问题1979 年 11 月,邓小平同志指出 “保密应该有章程”1980 年 4 月,彭真同志提出“ 国家需要制定保密法”,并亲自召开专门会议,部署保密法制定工作。
此后,国家有关部门经过 8 年努力,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制定工作,1988 年 9 月 5 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1990 年 4 月 25 日,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了《保密法实施办法》1997 年,中央下发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为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确定了大政方针和工作任务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保密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保密工作高度重视,保密法制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2010 年 4 月 29 日,保密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发主席令予以公布目前,以宪法为依据,以保密法为主体,保密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法规中涉及保密管理的法律规范为配套,与刑法、立法法等基本法律和保密工作方针政策相衔接的我国保密法律体系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为保密工作更好地维护党和国家安全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保密科学技术工作的起步与开拓我国保密科学技术工作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1985 年,中央 25 号文件转发了中央保密委员会关于调整和加强我国保密通信工作管理的报告文件针对当时保密通信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健全、保密技术落后、通信泄密事件频发的问题,提出了保密通信管理实行“ 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和 6 条具体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科研工作,尽快改变我国保密通信技术落后的状况,尽快制定保密通信科研规划、科研成果奖励和专利申请办法,设立国家保密通信基金,列入国家预算,用于开展保密通信的基础研究、开发性项目研究、专用设备引进、技术咨询交流和考察等工作同年 9 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对保密通信、专用、有线无线通信设备的保密技术要求和使用审批管理作出了规定25 号文件下发后,保密通信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强保密科学技术研究,1990 年 5 月,经当时的国家科委批准成立了国家保密技术研究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从上世纪末开始,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大量进入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为加强保密管理,中央在连续下发的三个中央文件中,特别强调要抓好保密技术工作,加快保密技术研制和装备应用,提高保密防范能力1993 年中央下发的 14 号文件,正式提出涉及国家重要秘密的部门和单位要装备保密技术设施;规划涉密办公自动化系统和通信系统,要同步规划保密设施,同步预算。
1995 年前后,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国家保密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计算机及其网络管理的保密规定和技术标准,国家保密技术研究所自行研制出具有综合防护效果的国内领先的“新一代计算机视频信息保护机”1995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保密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对保密技术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加快研制和开发保密技术防护设备,有计划、分层次地装备党政军机关和保密要害部门保密技术发展要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重点技术装备的研制列入国家科研计划各级保密委员会要加强对保密技术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保密工作部门要充分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作,使保密技术尽快有大的发展”1997 年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指出,发展保密技术是新形势下有效保护党和国家秘密安全的重要举措要有计划地加强我国保密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现有技术成果的充分利用,要加大投入,依靠自己的力量,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使我国保密技术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增强保密技术防范能力此后,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相继制定了“八五 ”、 “九五”、“ 十五”、“十一五”保密技术工作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保密技术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有力地推进了保密技术工作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计算机及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和保密技术装备为主要内容的保密技术工作,步入持续快速发展轨道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的进一步健全完善,分级保护和强制配备等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使涉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监理和投入使用的管理更加规范,保密技术检查手段更加完备,技术监督措施更加有力,保密技术研制、应用、管理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保密技术防护能力大大增强即将出台的国家保密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未来保密技术工作发展作出了更加科学的规划,保密技术的发展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保密监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保密监督检查始终是实现保密管理功能的重要措施和主要途径从 1953 年起,在基本完成国家政权建设的基础上,国家制定并实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了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保密工作的重点也随之转移到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方面,为保障国家经济、科技和国防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强经济和新闻出版保密管理针对当时国内外敌特对我经济建设,特别是针对前苏联对华援建项目的情报窃密活动和一些报刊在经济建设宣传中出现的大量泄密问题,采取积极监管措施,加强经济和宣传领域的保密管理同时,对私营出版发行业擅自誊印、制作国家秘密资料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1954 年至 1957年,政务院保密委员会连续通报了当时发生的非法骗印涉密载体和报刊宣传泄露国家秘密的重大政治事件其中,对 20 家中央国家机关和 23 个省区市将机密文件交由私营出版商户誊印、印制的泄密事件进行。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