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华裔子弟学习汉语动机调查.pdf
7页书书书《 海外华文教育》 2 0 0 9年第 3期( 总第 5 2期)美国华裔子弟学习中文存在的动机、问题及对策蓝 杨提要 本文以本人在美国的留学经历和调查作为开头, 论述美国华裔家庭子弟是否学汉语以及为什么要学汉语的原因然后, 对美国华裔家庭子弟在学习汉语方面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办法以期对美国的华裔移民家庭中的子弟成员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有所帮助关键词 华裔 子弟 中文学习 策略本人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求学, 并在那里完成了我的硕士论文对于那段快乐时光的回忆, 可以说是魂牵梦萦, 那不仅仅是因为我在那里获得了更高层次的教育, 而且还我在那里有一段精彩的富有意义的异域生活经历, 这篇文章亦得益于此一 美国华裔家庭子弟学习中文的必要性本人在威大攻读的是英语教育学课程, 含有大量的教育实践和考察内容其中有一项的调查内容就是美国华裔家庭子弟学习中文的有关问题在我居住的城市大约有不到2 0 0的华裔, 他们大多是八、 九十年代移民去美国的, 后来留在了美国并在美国组建家庭,生育后代这给我的调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保证当时, 本人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美国华裔家庭的子弟究竟学不学汉语调查给了本人一个肯定的回答, 所有的华裔移民家庭都要求他们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必须学习中文。
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他们要求他们的孩子必须学习中文根据我调查的结果,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认同及刻骨铭心的母语情结语言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人和环境的产物, 奇妙的是这最初的语言一旦生成, 仿佛成了人的生命的天然朋友而更其奇妙的是, 个人与民族的感情总跟语言息息相关, 平时和非常时刻都如此, 最突出的例证是法国小说家都德写的《 最后一课》 里那个小弗朗士, 那个一向顽皮的孩子为什么一下子变得那么感伤而好学, 就因为整个法兰西快要当亡国奴了, 他再也不能够好好学习优美的法语了小说的主人公确为一个极感人的小爱国者的可爱形象, 他的爱国情感不是抽象的, 那可触可感知的语言便是其载体, 此时此刻他对法语多么依依不舍认同(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 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 是指个人对社会影响的一种反应文化认同即是指个人对某一民族文化的归属感本文所说的“ 文化认同” 系指美国华裔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这是他们对自己华人身份认同中的一种这种文化认同极大地影响到他们的汉语学习动机, 并因此而影响到汉语学习的方方面面, 是华文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华裔家庭的父母们给我说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每次去超市看·56·到有的商品有汉字标识, 觉得是如此的亲切; 听见说中国话, 抬头看一看人有一种久违的感觉每逢聚会, 倒不是因为有些人不会英语大家才不说英语, 我看与会者用汉语沟通更方便而更痛快: 汉语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中无疑, 来自同一个祖国的我们有着共同的母语情结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子弟的血液中流动着汉语的细胞汉语言文化在东南亚华裔身上的留存之多、 影响之大, 在很多方面确实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下面分别是前几年和近年的几组相关调查数据, 可资参考:( 1 ) 美国一个华人幼儿园作过一个统计, 他们向每位家长印发一本“ 园家联络簿” 在发出的 1 3 6 0本中, 家长用英文填答者 6 1 2本, 占 4 6 . 4 %; 用中文填答者 7 4 8本, 占5 5 %; 可见家长中掌握中文者占多数 2 ) 暨南大学做的一次对华裔留学生的调查显示, 来自美国、 加拿大等五国华人、 华侨子女的入学人数为 2 5人, 他们的父母能读写中文, 家中讲方言者 1 8人, 占 7 5 %; 父母不能读写中文, 但讲方言者 3人, 占 1 2 %; 父母不会中文又不讲方言者 4人, 占 1 6 %。
即使父母不会中文, 家中只讲所在国语言的第三、 第四、 第五代华裔学生, 由于亲朋中会中文者大有人在, 多少受点熏陶, 接受中国文化影响 3 ) 据王爱平等对 1 1 0多位各类美国华裔学生的调查显示: 知道自己生肖属相为1 0 0 %; 出生时就有中文名字为 1 0 0 %; 家人称呼时用中文名字为 1 0 0 %家人常用与有时用的语言: 普通话为 6 1 %; 方言为 7 4 %; 家中有中文报纸为 5 4 %; 家中有中文杂志为4 7 %; 家中有中文书为 8 1 %来华前本人学过汉语为 7 1人, 父母教为 1 7 %; 家庭教师教为 3 4 %; 补习班或华校为 3 6 %自己看中文电视、 V C D为 7 4%; 爸爸看中文电视、 V C D为 6 0 %; 妈妈看中文电视、 V C D为 7 9 %自己看过中文书为 1 3 %; 爸爸看过中文书为6 9 %; 妈妈看过中文书为 5 6 % 4 ) 本人自己曾经在我生活的麦迪逊华裔子弟中做过调查, 调查是采用访谈、 观察与问卷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的, 调查人数共 3 8人, 年龄从 9岁至 3 8岁考虑到调查对象许多年龄较小, 抽象概括能力有限, 我们在设计问卷中的汉语学习动机、 目的时, 尽可能具体化、 细密化, 列出了项学习目的, 其中非实用性目的项, 实用性目的项包括职业性目的项, 非职业性目的项, 另有一项无明确目的同时采取按自己认为的重要程度“ 打分”的办法。
统计结果表明, 选择“ 是华人就应该学习汉语” 的人最多, 占总人数的 9 8 %, 同时分值也最高, 不管哪个年龄组均如此除此之外, 其它选择的情况如下:年龄组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9- 1 5岁父母长辈的要求非实用性目的职业性实用目的非实用性目的1 6- 1 9岁非实用性目的职业性实用目的职业性实用目的实用性目的2 0岁以上职业性实用目的非实用性目的父母长辈的要求实用性目的 除此之外, 对父母、 长辈要求的遵从构成巧岁 1 5以下年龄群学汉语的第一位原因而且在 1 6- 1 9岁以及 2 0岁以上的年龄群的透择中, “ 父母长辈的要求” 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应该可以说明这样的看法第一, 在华裔儿童因年龄小, 自己无法或难于做出独立选择·66·时, 父母、 长辈的要求对于他们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第二, 华裔学生对父母、长辈是十分尊重的, 这也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二年第三期明显地反映出中华文化的熏陶作用第三, 父母、 长辈的教导对于传承中华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9岁的儿童就懂得“ 是华人就应该学习汉语” , 这种本能的认同从何而来?这只能是从小就受到长辈的教育及家庭影响的结果。
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汉语地位的提升改革开放后, 中国逐步走向世界, 不仅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也使中国自身得到了持续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美国政府民间代表团到中国来参观访问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到中国投资办厂所有的这些都迫使美国人去积极的学习汉语美国马萨诸塞州布莱克林恩市的德里斯科尔公立学校, 二年级的小学生就已经能够把一个个汉字连成句子, 八年级的学生则已经能讲比较流利的汉语了他们现在掌握的汉语可能比大部分美国人一生掌握的都多校长解释说, 开设汉语课是为了给未来世界培养人才因为经济学家预测,当这些孩子长大后, 那时的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就连美国总统布什也在今年宣布一项计划, 准备在美国国内大规模推广外语教学, 并称这是出于反恐和传播“ 自由” 、 “ 民主” 的战略考虑他希望能在 2 0 0 7财政年度的拨款中调出 1 . 1 4亿美元用于这一项目的启动基于这些美国人对中文的重视的热衷, 我们更不难理解华裔移民的后代为什么要学好中文了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只要熟悉这两门语言就可以到世界上 1 / 2的地区无语言障碍, 可以与世界上 1 / 3的人交谈, 这对于华裔移民子弟的竞争力是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的。
就是在这种大的国际环境下, 汉语在加拿大越来越受到重视, 已成为仅次于英语、 西班牙语、 法语的第四大语言有人预测, 随着华裔新移民的日益增多, 中文很快将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语言 三) 美国政府的多元文化政策和中国政府的重视美国政府的多元文化政策是中文教育得以长足发展的土壤社会基础与国家政策是语言文化得以流传与流行的根本因素美国政府积极提倡和建设多元文化, 重视族裔语言的学习七十年代初, 美国联邦政府宣布实施多元文化的新政策, 并开始为各种族裔的语文学校提供资金多元文化政策的提出和落实, 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新老移民的拥护中文教育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例如, 在推广多元文化发展方面处于前列的加州, 中文教育在财政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许多街牌、 店匾甚至警察局门口都有赫然的中文大字为了便于新移民考驾驶执照, 有关部门提供中文交通规则的小册子作参考,应试者也可以在电脑上用中文答题一些移民子女进读大学也可以将中文作为州试科目政府、 商业机构大量增加中文服务, 要求职员具备一定的中文水平总之, 在美国汉语的使用面越来越广, 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这极大地鼓舞了移民子弟学习中文的积极性中国政府对海外中文教育的重视与支持, 促进了美国中文教育的发展。
美国的中文教育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每年, 国务院侨办都有计划、 有组织地派出中文教师对加拿大中文教师进行培训国家汉办也设立“ 外国汉语教师短期研修奖学金” 和“ 汉语桥” 奖学金资助海外中文教师到国内培训国务院侨办还将大量的教材和各类中文图书、 音像资料等物资寄送到美国各中文学校, 对海外中文教育进行实实在在的支持, 使海外中文学校和团体深受鼓舞·76·二 美国华裔家庭子弟学习中文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虽然汉语教育发展迅速并具良好前景, 但它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并以不同的形式, 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汉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以下择其要者略加阐述:( 一)来自文化方面的冲击移民社群虽然主观上有保存祖先传统的愿望, 但作为少数民族的海外华裔不能不受到来自主流社会的影响,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重夹击之下, 保留民族传统殊为不易尤其是土生华裔, 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已被当地同化, 对于民族语言、 文化教育的淡漠、 隔膜也就在所难免其后果一方面是占华裔人口比重越来越大的土生华裔渐渐游离出华文教育; 另一方面, 即使是走进华文学校的那一部分, 也会抱着“ 中文是一门外语” 的态度来学习这种状况的持续发展, 必然动摇华文教育的根基。
二)学生方面主要是兴趣及与之相关的学习动力问题前面已经提到, 学生的低龄化和土生华裔儿童的增加是华文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虽然他们基于血缘的作用, 易于对中文产生本能的心理认同, 但是这种朴素的认同并不足以构成学习中文的根本动力至于将中文作为一种工具的意识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具备加之华文学校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 致使学生缺乏动力, 学习中文仅出于对父母要求的“ 被动遵从” 此外, 非华裔的增加也给中文学校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他们在文化背景、 汉语基础和汉语领悟能力等方面与华裔的差异是不言而喻的有少数几所华文学校为此提出并尝试“ 为非中文家庭背景的学生开设双语班” , 其成效尚待检验 三)师资、 教材和教法, 为海外中文教育所面临之最现实最迫切的挑战首先在师资方面数量不足, 素质偏低, 此在美国较突出如威斯康星州, 中文教师现缺员 2 0 0以上, 同时有相当数量的教师语言基础知识不够全面, 也不掌握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有些教师仅在中国突击学习数月便匆匆任教另外华文教师待遇偏低也是原因之一其次教师数量充足素质也高, 但缺乏专业训练与语言教学的实践, 这种状况在欧美澳等发达国家的华文学校中较普遍。
这些学校的教师绝大多数来自新移民, 拥有高素质高学历, 但不具备汉语言教学的经历, 亟待教学法方面的培训 四)家长自身把握不够对于华裔移民家长来说, 一方面是迫切地要求自己的孩子掌握好中文, 但是另外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努力又非常的少比如说, 我在美国有个 H O S TF A M I L Y , 是一户来自北京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移民家庭,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说好汉语, 可是他们的孩子平时几乎不和他们说汉语, 每次我去他家, 他们都在用英语交流, 只是经常听到他的父母要求他的儿子和我用中文交流, 我想, 这样对子弟的中文水平的提高是没有太大帮助的此外, 方言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有的移民父母自己的英语倒是说得非常标准, 可是汉语夹带着浓重的方言音调, 比如把“ 太难(n a n )了” 读成“ 太蓝( l a n ) 了” 当然这还是好的, 有些偏远地区的方言本身和普通话的发音就有很大差别, 连我都不能听懂, 更别说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他们的子弟了要培养华裔子弟的中文水平需要对中文教育的性质和规律的准确认识, 需要多方面长期不懈的实践与探索但是, 有一点可以肯定, 只要世界·86·上有汉民族存在, 美丽的汉语就会存在并且不断发出其美丽的光芒。
三 美国实施中文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大力加强师资和教材建设到目前为止, 加拿大还没有针对当地华裔中文教学需要而编写的统一教材目前美国华裔中文学校使用的教材主要来自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教材与台湾教材并用其中用得比较普遍的有《 中文》 、 《 标准中文》 、 《 华文》 、 《 华语》 等下面介绍目前使用的几种主要中文教材并对其进行评价《 中文》 是中国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为海外华人子女编写的它是 1 2册一套( 加上练习) 的系列教材, 采用简体字和汉语拼音其内容、形式、 题材以及用语用词等照顾到了学习者学习中文的环境条件, 难度略低于国内同年级的水平被称为目前海外中文族裔语言教材中比较好、 比较完整的教材它的发行结束了过去二、 三十年简体字教材“ 少得可怜, 质量差得可怜” 的局面但这套教材对海外中文教育的特殊性考虑不足, 针对性不够强《 标准中文》 是由中国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于 1 9 9 9年 8月出版的系列教材它是为中国赴加拿大、 美国等海外留学人员子女和其他有志于学习中文的青少年编写的全套教材包括《 标准中文》 九册( 分三级, 每级三册)、 《 练习册》 十二册( 分 A 、 B本, 与第一、 第二级课本配套)、 《 语文读本》 三册( 与第三级课本配套)、 《 教学指导手册》 、 录音带、 录像带等。
《 标准中文》 力求丰富多彩, 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 并有利于语言训练和适当了解中国文化教材编者注意从学习者的特点出发, 在编写过程中尽量做到教材具有针对性但是编者对海外中文学习者的文化类型、 社会制度、 教育传统等因素考虑不够, 过于强调海外中文学习者必须在学习中文的同时了解中国社会现实等方面的内容还有一些是当地教师根据大陆和台湾教材“ 加工改造” 的教材这部分教材充分考虑了当地中文教学的实际, 针对性、 实用性较强,教学效果不错根据美国专业人士协会汉语培训中心调查结果, 了解到目前美国中文教材的基本情况他说: 现阶段, 中文教材的老化与过时已经成为制约美国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由于对美国中文教学的特点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目前, 中国大陆、 香港、 台湾三地编写的海外中文教材中, 很多教材的指导思想基本上是把中文定位在“ 第一语言” 上,这些教材从形式到内容跟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差距, 尤其是在传统的思想下, 过于强调汉字的作用, 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及海外中文教学的特点这些教材中汉字教学内容过多, 不但所占比例大, 而且练习的设计机械、 呆板、 单调, 缺乏趣味性、 创造力和系统教学带给孩子的成就感。
最后建议国内人士在编写海外中文教材时, 要充分考虑华裔学生所在国的不同的文化背景、 语言习惯、 生活环境目前, 美国特别需要一套适应时代需求、 符合华裔学生学习规律的全新的中文教材加拿大中文教育研究院院长李宁玉博士也向我们介绍说: “ 在国外, 从事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体会最深的是缺乏实用、 统一规范的教材 ”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 目前美国缺乏各种教材、 教具及参考资料, 包括成套教材及录音、 录像和网上教学资料; 教材使用上不配套, 缺乏系统性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 教什么” 和“ 怎么教” 的问题上, 似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 中文学校的汉语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今后的升学和就业问题, 以增强华裔青少年·96·生存与发展的竞争力为最高准则普通话、 汉语拼音、 简体字已成当地主流社会汉语教学的内容, 汉语作为外语的各类考试一般也以此作标准; H S K证书在越来越多的地区成为求职的凭证, 这些重要的事实皆成为中文学校应教授之的有力理由2 . 要考虑海外华人语言生活的实际需要与其他外国人不同, 华裔学生的汉语学习不仅仅是因由兴趣或对资历等的追求, 适应华人社会的语言生活及与家人、 国内亲友的沟通也是其目的之一。
虽然普通话、 汉语拼音、 简体字在国内和海外华人社会的推广迅速而有力, 但是海外华文印刷品仍多以繁体字印刷, 方言也仍然是多数华人的主要交际语言,对此亦应具清晰认识, 教学上因地因人而宜3 . 要考虑文化认同的问题方言在沟通海外华人、 维系华人社会的乡土情谊, 保存中华文化艺术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诸如南洋客家人“ 宁卖祖宗田, 不卖祖宗言” 类的俗谚更足以反映部分华人对于自己方言母语的深厚感情和顽强态度4 . 要考虑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重视学生原有的语言资源, 还要考虑诸如师资、 教材等实际问题调查表明, 相对于非华裔, 华裔因对中华文化有兴趣和为了学术研究而学汉语的比例要小得多, 相反, 动机不明和被迫学习的倒占很大比例对于在方言家庭生长的华裔孩子, 学习普通话无异于再学一门外语, 对业余学习中文本已存有抵触情绪的他们, 这样的难度无疑会大大加重其心理负担, 降低甚至消泯他们学习中文的兴趣但是,中文学校若出于这样的考虑而一律采用方言教学显然也不利于具有普通话简体字背景的新移民子女, 由之而导致的消极后果乃至华人社会的尖锐冲突亦曾给当事者及当地的华文教学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 在教什么的问题上, 应充分考虑对学生原有语言能力的利用, 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积累而造成其语言能力的浪费。
5 .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文化因素的教学, 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汉文化如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在课文中介绍文化因素、 在练习中融入文化因素等都是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针对华裔学生语言学习和文化心理形成的特殊情况, 我们认为在具体教学中还有两种方法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即发展文化意识和开展文化寻根之旅所谓发展文化意识, 是指发展对文化的认识与重视它包括发展教师的文化意识和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两个方面发展教师的文化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尽可能地对华裔学生进行文化调查尽管华裔学生对汉文化有先天的亲近感与认同感, 但新一代的华裔子弟已很大程度地归附了所在国的语言— — —文化集团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还必须考虑学生所在国的文化差异而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言时所遇到的困难和语言使用时所出现的偏误, 除了语言上的原因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只有不断提高华裔学生的文化意识, 使他们对汉语与其第一语言之间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具有识别的敏锐性, 才能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汉文化, 完成对汉语的学习任务而在华裔学生来华刚刚接触华文教育的时候经常开展文化寻根之旅, 让华裔学生去寻访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去切身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 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华裔学生的民族虚无感和文化边缘人心态, 帮助他们进一步地了解、 认同、 依附中华优秀文化, 使他们克服文化震荡症, 顺利地度过文化适应期。
要培养华裔子弟的中文水平需要对中文教育的性质和规律的准确认识, 需要多方面长期不懈的实践与探索但是, 有一点可以肯定, 只要世界上有汉民族存在, 美丽的汉语·07·就会存在并且不断发出其美丽的光芒参考文献新加坡爯 联合早报爲 . 第四座桥— — —跨世纪的文化对话. 新世界出版社牞 1 9 9 9 牶 2 1 1 .梁培炽. 华文教育发展的深层思考. 华文教学通讯牞 2 0 0 0 牞 牗 2 牘 .喃 喃. 华裔青少年华文扫盲与海外希望工程. 牗 美牘 侨报牞 1 9 9 5 1 1 9 .赵德麟. 美籍华裔学习中文个案研究. 牗 台牘华文世界牞 1 9 9 5 牞 牗 6 牘 .刘 询. 关于汉语教师培训的几个问题. 世界汉语教学牞 1 9 9 6 牞 牗 2 牘 .国侨办主任刘泽澎. 话 汉语热 . 华声龙脉网牞 2 0 0 1 5 1 7 .顾圣皓牞 金宁. 华文教育教法研究犤 M犦 . 广州牶 暨南大学出版社牞 2 0 0 0 .吕必松. 华文教学讲习犤 M犦 . 北京牶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牞 1 9 9 2 .邹家彦牞 游汝杰.汉语与华人社会犤 M犦 . 上海牶 复旦大学出版社牞 香港牶 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牞 2 0 0 1 .李如龙.东南亚华人语言的研究犤 M犦 ∥东南亚华人语言研究. 北京牶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牞 1 9 9 9 .麦礼谦. 传承中华传统— — —在美国大陆和夏威夷的中文学校犤 E B / O L 犦 . w w w . c h i n a q w . c o m . c n . 2 0 0 2 5 1 7 .陈松岑牞 徐大明牞 谭慧敏.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情况的研究报告犤 M犦 . 东南亚华人语言研究. 北京牶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牞 1 9 9 9 .陆俭明. 加强学科意识牞 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犤 J 犦 . 世界汉语教学牞 2 0 0 4 牞 牗 1 牘 .彭 俊. 华文教育研究犤 D 犦 .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牞 2 0 0 4 .爱 平牞 乔印伟牞 朱蓉玲. 语言文化背景与汉语学习— — —对东南亚华裔学生的调查与思考犤 J 犦 . 海外华文教育牞 2 0 0 2 牞 牗 3 牘 .陆俭明. 新加坡华语句法特点及其规范问题犤 J 犦 . 海外华文教育牞 2 0 0 2 牞 牗 1 牘 .( 蓝 杨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