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小说的存在主义解读教育理论论文.doc
7页哈代小说的存在主义解读_教育理论论文 摘 要:哈代是英国19世纪新旧交替时期的一名小说家,他的“性格和环境小说”不仅继承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还表现出了明显的现代主义的特征在他最著名的几部小说中,哈代对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探索,描写了世界的荒谬、人生的孤独、自由选择以及死亡哈代对人生的理解和存在主义哲学是一致的,这种一致说明了哈代创作追求的前瞻性 关键词:哈代;荒谬;孤独;自由选择;死亡 哈代是英国文学史上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时代是一个多元共生的时代,因而他的作品也具有多重风格虽然哈代长久以来被视为现实主义作家,但他的作品明显地带有现代主义的痕迹近年来,众多批评家把目光投向了哈代作品的现代性,甚至有人提出,哈代是“存在主义的雏形”(Alcorn,1997:1),但却很少有人系统地分析存在主义思想在哈代作品中的具体反映事实上,哈代不是一个彻底的、自觉的存在主义者,而存在主义在19世纪只是哲学的一个旁门支派,也谈不上对哈代产生了什么影响,但哈代最成功的几部“性格和环境小说”和后来风靡一时的存在主义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这些相通之处说明哈代在他的时代对新的精神价值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也是理解哈代小说的一个途径。
一、世界的荒谬 哈代的笔下首先是一个荒谬的世界,这个世界的荒谬就在于它总是压抑人们的欲望,无理地和人的意志作对,最终使他们陷入痛苦的深渊在《无名的裘德》前言里,哈代说自己“企图诚实地阐明那种会紧紧随着人类最强烈的欲望而来的折磨、迫害和苦难,直率坦白地揭开未能如愿以偿的悲剧”,而这悲剧是由“实际的阴暗生活”引起的陈寿宇,1992:10)这里的“实际的阴暗生活”就是指这个荒谬的世界在这里,无论主人公如何艰难地寻求他们所希翼的生存道路,都是徒劳无益的,而每一次努力都只是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痛苦,并进一步认识到他们生存环境的荒谬《还乡》中的尤丝塔西娅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生存的痛苦她厌恶“威塞克斯荒原”,但她却不得不在这里生息;她认为克里姆会带她奔向理想的生活,克里姆却决定留在荒原从事教育工作;而在她最终要逃离这儿时,死亡却把她永远留在这片令她痛苦的土地上尤丝塔西娅在企图逃走时说:“老天啊,我对你一丁点儿坏事都没做过呀,那你想出这么些刑罚来叫我受,你有多残忍哪!”(Hardy,1997:311)《卡斯特桥市长》中的法尔弗雷打算离开卡斯特桥市时,有人提出要他当市长,他对亨查德说:“现在你来看,我们本身是怎样受着上天力量的支配,我们这样计划,却那样去做。
Hardy,1994:243)现实世界就是如此荒谬,如此冷酷,它要让人们时时感受到它的力量,在它的淫威下体会到生存的痛苦 同样,存在主义者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恐惧和绝望的荒诞体,它总是与人为敌,残酷地打碎人们美好的愿望,因此人生只是一场无尽的噩梦存在主义作家萨特的中篇小说《恶心》的主人公洛根丁代表萨特做出了对生活的总结:“三年前我庄严地进入布城我输了第一回我想赌赢第二回我又输了,我全盘输了这一下子我就懂得了人总是输的只有混蛋才相信自己会赢萨特,1995:212)这一点和哈代对人生的理解非常相似哈代笔下的主人公都在进行着一场赌博人生,而结果都是全盘皆输阿里克斯特认为,哈代小说的一切形象体系都是为了证实这样的观点:“人们在情势以及支配情势的命运面前是软弱无力的聂珍钊,1982:73)这里的“情势”和“命运”就是指荒诞的现实世界《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亨查德一生中不遗余力地和自己的命运作斗争,但却毫无所获:他的朋友与他反目为仇,他的情人移情别恋,他的女儿回到亲生父亲的身边,他在市民中的威信也一扫而光,最终一无所有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无名的裘德》中的裘德也是如此他对理想的追求是一场赌博,在这场赌博中,他毫无赢的希望。
裘德对乡亲们说:“但是我承认,我失败了,只是因为我穷,并不是因为我的意志不坚定我这是把需要两辈或者三辈才能做到的事想要在一辈里做了Hardy,2000:272)仅仅因为裘德穷,他便失去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这就是现实世界的规则哈代通过描述主人公无望的追求,鞭笞了现实世界的荒谬无理 哈代小说中的主人公和存在主义作家笔下的主人公一样意识到了他们在这个荒谬的世界所遭受的痛苦,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生活毫无意义苔丝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她淳朴、善良、勤劳,她对生活的一切追求都出自纯洁的心灵然而当她步入社会,想以自己的双手追求幸福的生活时,迎接她的却是一连串可怕的灾难,直至最后毁灭苔丝很早就认识到她所生存的世界是一个痛苦的深渊她告诉安玑说:“我觉得我什么都不是……我觉得我已经没有了灵魂Hardy,1994:130)苔丝只能通过她和爱人的关系才能体会到她的存在,所以当这种关系最终被撕毁,她便成了真空世界的流亡者,生存的意义也不复存在这种无意义构成了荒谬的一个重要方面 哈代曾经写道:“如果把所有的心都敞开,把所有的愿望都公布出来……我们在市场上将会看到多少忧愁烦闷的人们,握紧的拳头,皱紧的眉毛,公然的冷笑和通红的眼睛啊!”(关福堃,1986:37)在哈代看来,生存是痛苦的,因为愿望不能实现,而哈代把人们的苦难和痛苦都归结于这个荒谬的世界。
这种强烈的存在意识在哈代的作品中表现出一贯性,构成了他的创作题材的一大基调 二、孤独和忧虑 孤独和忧虑是哈代作品表现的主题之一无独有偶,这两个概念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重要概念哈代的悲剧小说情节各异,但所有的悲剧都毫无例外地根植于主人公的孤独和忧虑哈代笔下的主人公都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焦虑和恐惧状态中他们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对未来感到迷惘,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孤独的侵袭和压迫《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亨查德卖掉妻女以后,他就陷入了无尽的孤独中即使在他们全家人团圆后,幸福也只是短暂的一瞬他的妻子被死亡从他身边带走,他的朋友和助手法尔弗雷疏远了他,而后他的女儿伊丽莎白——他唯一的希望,却被发现根本就不是他的亲生女儿他的情感世界成为一片真空他重新燃起对露西塔的兴趣,并不单纯是因为他爱她,而是他下意识地想填满他的情感真空他骗纽森说伊丽莎白已经不在人世也是因为他希望伊丽莎白可以帮他摆脱孤独,而这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希望也因纽森和伊丽莎白的相认而化为泡影就这样,他的妻子、朋友、情人、女儿一个个离他远去,他的孤独感更加浓厚了 存在主义者认为正因为人在这个荒谬的世界上过着孤独而毫无意义的生活,他会感到周围的一切都在与他为敌,这样他就逐渐异化为一个陌生人。
同样的异化也出现在哈代的小说中有批评家就认为,哈代小说的一个主题就是“现代人和物质世界因失去交流而产生的陌生感”Alcorn,1990:3)尤丝塔西娅住在“威塞克斯荒原”,就像居住在没有人烟的孤岛上她的爷爷疼爱她,却并不了解她内心的痛苦和孤独戴蒙被她的美貌迷得神魂颠倒,却也不是她心灵的知音她被村民看作“巫婆”而被恨之入骨而她最后嫁给克里姆,也只是为了逃避现实,追求梦想,实则与丈夫之间并没有真正的交流和沟通尤丝塔西娅的异化来自于她对荒原的痛恨和对其他村民的疏远她厌恶荒原,而同时她也被荒原所遗弃对村民们而言,她只是一个陌生人,因为她和他们完全不同因为这种异化,她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她身在荒原心在巴黎,而最终她被荒原遗弃却未被巴黎接纳,她只能“作为一个孤立的、错位的物体痛苦地生存下去Hardy,1997:307)哈代小说中的主人公对他们的异化有着清醒的认识苔丝知道即便在弟弟妹妹心目中她也只是一个陌生人,“对他们来说,她现在不像是姐姐,……她和和他们没有任何共同之处Hardy,1994:100)苔丝也意识到了周围环境对她的漠不关心,因为无论她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树木依然翠绿,小鸟一如既往地歌唱,太阳依然闪耀着光辉,熟悉的环境不会因为她的悲伤而黯然失色,也不会因为她的痛苦而了无生机。
Hardy,1994:96))虽然苔丝生活的土地对她而言并不陌生,但生活在这儿,她只是一个孤独的陌生人 哈代小说主人公的孤独和异化都是通过他们的忧虑和恐惧表现出来的,这一点也和存在主义相一致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一个人在客观世界中生存的最基本的方式是“忧虑”,而所有的“忧虑”都是通过恐惧和痛苦表现出来的周国平,1999:230-235)这一思想和哈代对人生的思考不谋而合哈代小说生动地描绘了人生的忧虑苔丝时时处于忧虑的状态中,因为她的父母不了解她,她在孤独的煎熬之中感到恐惧在苔丝受辱后,她看到:“前面是一条长而崎岖的大路,得自己单人跋涉,没有同情,更没有帮助Hardy,1994:90)因为孤独,苔丝感到她的周围危机四伏在她和安玑相遇之后,她似乎看到一丝希望为了和安玑在一起,她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与其说她是为了爱情,还不如说她是为了摆脱孤独裘德的悲剧同样是因为他的孤独他的抱负、追求和能力使他离开了自己的阶级,却又没能给他在其他任何阶级赢得立足之地,他成了一个孤立的个体在同阿拉贝拉结婚的时候,他是孤独的,因为她不理解他的理想和追求在同淑的婚姻中,他也是孤独的,因为她冷淡,从她的身上,他体会不到爱的回报。
此外,他的理想像肥皂泡一样破碎,他的孤独感便越发加深了这种孤独最终让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去另外一个世界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人生的这种孤独和忧虑贯穿于哈代作品的始终,表露了哈代对现实世界荒谬性的无情揭露,同时也是哈代存在意识的真实写照 三、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者认为,虽然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孤独痛苦的,但人应当勇敢地做出自由选择,并通过这种选择创造他的自我本质,因为“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使本质成为可能,人的存在的本质悬置在人的自由之中萨特,1987:56)哈代和存在主义者对人类自由的理解是一致的哈代以其悲剧小说闻名,但他并不悲观他认为人不应该消极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应和命运抗争所以哈代在他的小说中强调了选择和行动他笔下的主人公毫无例外地面对残酷的现实不断地做出选择,而正是他们的选择和行动,使他们成为存在意义上真正的人 哈代笔下的苔丝外表柔弱,但她心中却充满了力量,她无时无刻地不在做着选择在她父亲陶醉于过去的显赫家世时,苔丝选择了尊严她为父亲疯疯癫癫的模样感到羞愧,她以尊严的态度坚持姓“德北”这一简单的农家姓氏当她被侮辱后,她毅然回到自己的老家,对亚雷提供给她的舒适生活毫无留恋,而在亚雷厚颜无耻地用吃好穿好引诱她时,她说:“我已经说过我不再要你的东西了,我也就真不要了。
我不能再要!我要是再要你的东西,那我不就成了你的玩物了吗?我决不干!”(Hardy,1994:83)当她的母亲因为她不愿意嫁给亚雷而责备她时,她骄傲地宣布:“也许任何女子都愿意嫁给他,但我不会Hardy,1994:87)她所有的行动都符合她的选择——尊严在苔丝和安玑相爱之后,她又做出新的选择——至死不渝的爱情在安玑知道她的过去而离开她后,她依然全心全意地爱着安玑她对安玑写信说:“只要我能跟你住在一起,就是不能做你的妻子,就是做你的奴隶,我也甘心,不但甘心,而且还快乐我只要能靠近你,能看见你几眼,能自己觉得你是我的人,就满足了Hardy,1994:326)这时的苔丝可以为爱付出一切,包括生命,而正是她勇敢的选择和行动使她获得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萨特对“人类的自由”作如下的解释:“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而不是不选择的自由不选择,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不选择萨特,1987:617)亨查德的生活也充满了自由的选择和行动,他选择了完善自我这一点也和存在主义的观点相一致,即作为自由的人,人们总是选择好的东西如果说亨查德的残忍和冷漠来自于他邪恶的本能,那么他的友爱和慷慨则出自他自由的选择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