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英雄装机-第二章.ppt

113页
  • 卖家[上传人]:xiao****1972
  • 文档编号:73467257
  • 上传时间:2019-01-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67MB
  • / 1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声乐教育 的发展与壮大 第一节 声乐教育与实践活动,一、在城市 向前发展的总趋势;音乐队伍阶级分化; 1、群众性革命文艺迅速发展 1)学生歌咏活动日渐活跃 2)以演唱西洋合唱名著为主的基督教业余歌咏活动,也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2、黎派城市歌舞产生 3、专业音乐表演活动显著提高 北京音乐界,燕京大学音乐系、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声乐教师: 燕大:范天祥夫人(Mrs Waint) 、史密斯夫人(MrsSmith) 、撒埃迪夫人(Mrs Saelli) 北师大:张秀山、俄籍霍尔瓦特、刘俊峰、德国人保尔(Bauer) 、德国学派的日本人 歌唱家:男高音沈湘、吕培生、李洪滨、黄健、李家勤;男中音严仁覃;花腔女高音池元元;女高音王复生、女中音严仁,北京音乐界,演出活动:大型清唱剧《弥赛亚》、《创世纪》几乎每年春天都唱《创世纪》,冬天都唱《弥赛亚》瓦格纳的歌剧《唐豪塞》中的大合唱, 匈牙利柯达伊作的《匈牙利诗篇》个人独唱音乐会等 音乐演出场所:教会的礼堂、北京饭店礼堂,协和医院礼堂、高校天津音乐界,河北师范学院(后改称河北艺术师范学院) 、南开中学歌咏团、天津工商管弦乐队(后改称联合管弦乐队)、基督教女青年会、唱诗班 教师及歌唱家:男高音王纯芳、女低音王毓芳、李妙娴和女高音杨韧秋等; 女高音王复生、女中音(后改为女高音)伍檀生、女低音严仁、男高音李洪滨、沈湘、楼乾贵、李光羲、男低音李荣东等。

      上海音乐界,上海国立音专、上海租界工部局的管弦乐队、兰心大剧院 演出活动:上海国立音专的师生合唱和综合音乐会;上海租界工部局管弦乐队(外国乐手为主)定期演出 声乐教师:音专的教师;社会上私人教授声乐的教师,如德籍的拉普太太(Madam Rapp),俄籍的克里洛娃(Krilova)、扬诺夫斯基(Yanovsky)上海音乐界 歌唱家:胡然、斯义桂、谢绍曾、刘振汉、满谦子、劳景贤、喻宜萱、郎毓秀、周小燕以及蔡绍序、洪达琦、唐荣枚、杜矢甲等 声乐创作: 黄自、应尚能、周淑安、青主、陈田鹤、林声翕、刘雪庵、贺绿汀等人的合唱及独唱作品东北音乐界,声乐受俄国和日本的影响较大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十月革命后逃亡的音乐家、日本音乐家 四十年代,哈尔滨的女子国民高等学校,有音乐老师杨玉鼎、文卓、杨洪巽等用五线谱教学,音乐欣赏、合唱;外国艺术歌曲、黄自作品、日本歌曲等,东北音乐界,东北鲁艺声乐教师: 花腔女高音阿嘎依(Agai)、女中音尼娜·薇拉(Nina Wella)、男高音休莫夫斯基(Siumovsky) 、男低音沙亚平(Shayapin)及夫人抒情女高沙亚平娜(Shayapina)、 玛休柯夫(Masiukov)、祖里柯娃(Zulikova);民间艺人、马可等。

      鲁艺的歌唱演员有男高音祝捷、王一丁、郝家麟,女高音郝文秀、杨翌春、杜学玉,男中音李叔权等广东音乐界,广州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广州戏剧专科学校、广东省立艺专 1932年马思聪和陈洪创办广州音乐学院, 1938年马思聪、马国霖在香港创办华南音乐学院 1947年至1949年,香港中华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副院长李凌,声乐教师有叶素、黄伯春、李淑芬、关惠棠、廖一鸣(其中大多是重庆国立音乐学院毕业生)广东音乐界,声乐教师:黄真汝、郑志声、葡萄牙人贵诺(Daqino)、留意归来男高音蔡曲旦、戏剧男高音罗荣钜、曾嫩珠、戴朝、谭素容(女)、张育光叶素、关惠棠 广州还有华南文工团演出队,省市的文工团以及解放军战士歌舞团,形成五十年代声乐力量大大增强的局面二、解放区(延安)的声乐,革命文艺团体、延安时期的鲁艺、战时训练班 声乐老师:唐荣枚、杜矢甲等 声乐学生:李波、孟于、萧松、林白、王昆、李刚等 演出节目形式:独唱、合唱、秧歌剧、歌剧; 到各个县为群众演出秧歌旱船、运盐小唱等解放区(延安)的声乐,音乐创作:填词;师生采风;自由创作 延安的歌手:唐荣枚、杜矢甲、李丽莲、潘奇、莎莱、郑律成、陈紫、夏青、孟于、林白、王昆等。

      1942年,秧歌运动,《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 1945年,歌剧《白毛女》 喜儿:王昆、林白;陈群、孟于;郭兰英 杨白劳:张守维 穆仁智:王家乙 大春:张成中、李百万 黄世仁:陈强,第二节,30-40年代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 被誉为女高音 “四大名旦”的是:喻宜萱、黄友葵、郎毓秀、周小燕,喻宜萱简介,1909年9月6日出生于江西萍乡县清溪乡 1928年,考入上海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图(画)音(乐)系学钢琴 1929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同年秋改名为国立音专) 193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1935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研究生院学习 1939年在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开独唱音乐会 1949年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 1961年起任学院副院长,喻宜萱兰心大剧院演唱会节目单,1957年任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声乐比赛评委,1960年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舒曼国际音乐比赛评委 长期从事声乐教学,培养了许多声乐人才,如黎信昌、李双江等还编选、配译了十几种声乐教材,如中国歌曲《独唱曲集》、《声乐教材·中国歌曲》、《西洋歌剧咏叹调选曲》等,主编《声乐表演艺术文选》以及撰写了多篇声乐研究论文和自传《我与音乐》。

      首唱《康定情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青年时期的喻宜萱,九十多岁高龄的喻宜萱接受央视访谈,黄友葵简介,1908年5月23日生于湖南湘潭 自幼学习音乐,1927年入苏州东吴大学学习生物,同时进修钢琴 1930年赴美,在阿拉巴玛州立大学(现亨廷顿大学)工艺美术科学习,翌年,正式考入该院音乐系声乐科,成了阿·波尔切斯的学生 193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回国 1933年9月,黄友葵放弃在美发展的机会,毅然归国,返回东吴大学任教在该校创办了音乐系 30年代中期以后一直从事声乐演唱,曾在上海、南京等地举行独唱音乐会,在歌剧《柳娘》、《茶花女》、《蝴蝶夫人》中任女主角曾被当时的声乐界誉为“中国的第一女高音” 1939年在昆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声乐教授 1940年在重庆国立音乐院任声乐教授兼声乐系主任建国后任教于南京大学艺术系、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南京艺术学院,1979年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 1989年,出版了专著《论歌唱艺术》 1990年9月1日卒于南京 她从事声乐教学50年,培养了许多声乐人才,如张权,魏启贤、臧玉琰、王萃年、孙家馨、马秋华、等 郎毓秀,1918年11月4日生于上海,祖籍杭州享誉全球的“亚洲影艺之父”郎静山之女。

      1934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声乐,先后师从周淑安、俄籍教授苏石林 1937年赴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主修声乐,师从戴依斯,兼学钢琴 1941年毕业回国,在上海、天津、北平等地举行独唱音乐会 1944年任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声乐教授 1946年赴美国进修声乐 1948年回国,先后在成都华西大学音乐系、西南音乐专科学校任教授 建国后,先后任西南音乐专科学校、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7年任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兼声乐系主任,抒情兼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她演唱曲目广泛,除擅长演唱西洋古典歌剧选曲、外国民歌和近代艺术歌曲外,还有中国歌剧插曲和民歌、戏曲、曲艺选段等 演唱的代表曲目有《玫瑰三愿》、《绣荷包》、《在那遥远的地方》;外国歌曲《春之声》、《阿里路亚》等 精通英、法、德等国语言,主要译著有P.M.马腊费奥蒂的《卡鲁索的歌唱方法》、I.沃伦的《声乐应考生手册》、E.普丽兹的《伊莉莎白·舒曼的教学》等并编译有《西洋艺术歌曲二十首》郎毓秀,周小燕简介,1918年8月17日生于上海 1935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现上海音乐学院前身)钢琴选科,师从俄籍教师波利比柯娃(Z·Pribitkova)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周小燕被迫中断学业,回到了家乡。

      在武汉首唱《长城谣》(后被选为电影《热血忠魂》插曲,传遍大江南北 《长城谣》《歌八百壮士》《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等抗日名曲,都是由她首唱的1938年年底,周小燕辗转来到了巴黎,在巴黎她结识了著名的作曲家:齐尔品,在他的帮助下,进入了巴黎俄罗斯音乐学院学习声乐. 1945年在巴黎国立大歌剧院登台; 1946年7月,周小燕在卢森堡举办首场独唱音乐会报纸纷纷发表评价:“嗓音纯净,像水晶般坚实,像钻石般光彩”“花腔技术娴熟高超” 1947年5月和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的妻子钢琴家李献敏在第二届布拉格之春音乐会上登台演唱齐尔品和一些中国作曲家的艺术歌曲 1947年6月,她参加了世界乐坛盛会——首届“布拉格之春”,被誉为“中国夜莺” 1947年回国 1949年,受聘担任了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老师,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活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在维也纳的国际声乐比赛中,周小燕的四名学生最终获得三个金奖,一个银奖这个成绩震惊了国际乐坛 1988年,5月周小燕在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了周小燕歌剧中心1989年,周小燕歌剧中心开始排演歌剧《弄尘》,并演出获得成功鉴于在声乐艺术和声乐教学上的杰出贡献,近年来,周小燕先后荣获中国音乐家协会颁发的中国音乐艺术最高荣誉奖——金钟奖,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国国家军官勋章,上海市政府授予的2002年文学艺术特殊贡献和2003年全市教育功臣奖。

      培养的人才: 廖昌永——一年中获三个世界最权威的国际声乐大奖赛第一名(法国第41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大奖,97年多明戈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97年挪威“宗雅皇后”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 高曼华——被欧美报纸誉为“声音甜美、技术精湛、才华横溢,具有世界水平,令观众倾倒”,并获北美歌剧比赛第一名; 顾欣——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第一名; 魏松——被誉为世界华人中的帕瓦罗蒂; 万山红——第四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第一名; 郭森——第八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美声专业组第二名; 李秀英——第四届布达佩斯国际声乐比赛二等奖;2004年10月,第五十五届维奥蒂国际音乐比赛银奖(第二名) 王作欣——我国第一位欧美声乐艺术博士; 张峰——第四届布达佩斯国际声乐比赛一等奖; 杨小勇——全国首届声乐比赛二等奖……斯 义 桂,斯义桂(1915年-1994年),生于上海 1930年初中肄业,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毕业后参加上海交响乐团和苏石林办的歌剧院,后去香港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并为抗日战争作募捐演出香港沦陷后返回上海 1942年去重庆,任国立音乐学院分院声乐教授 1944年4月14日,应宋庆龄特邀,与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在重庆国泰戏院联合演出,收入40多万元,支援前方抗日将士。

      1947年春,斯义桂赴美,经过两年刻苦学习和演出实践,斯义桂在专供世界一流艺术家演出的纽约卡内基大厅举行独唱音乐会,这是该院历史上第一位中国音乐家登台演出斯义桂一鸣惊人,被报纸称为“音乐的化身”,“出色的歌喉可以与伟大的俄国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相媲美”,“是一个金嗓子”这次演出成为斯义桂歌唱生涯的转折点,从此奠定了他在国际乐坛上的地位1979年3月斯义桂来华访问 五十年代,斯义桂客串于纽约、旧金山、费城、匹兹堡、新奥尔良、圣安东尼奥等地歌剧院,担任主演要角,走红美国东、西部歌坛 1959年,斯义桂应邀到台湾演出,演唱的《老人河》、《教我如何不想他》、《满江红》等歌曲,台湾同胞非常喜欢,斯义桂的名字因此家喻户晓 1961年,在肯尼迪总统就职仪式上,斯义桂荣任首席演唱这位美国第35届总统称赞他是“美国的文化使者”,希望他在世界各地演出,宣传美国形象进入20世纪60—70年代后,斯义桂足迹遍及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他用中、英、德、意、俄、法等6种语言,演唱数百首世界名曲,同美、德、法、英、荷等国一流乐团同台演出,并多次与世界级音乐指挥大师卡拉扬合作,同台献艺 1970年后,斯义桂先后在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担任声乐教授,在罗切斯特大学伊斯曼特音乐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