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福陵导游词.doc
2页沈阳福陵导游词沈阳福陵导游词各位朋友,你们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到福陵参观游览,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 后叶赫那拉氏的寝陵,因其位于沈阳城的东郊,故又称东陵,它与新宾的永陵,沈阳昭陵 被合称为清初的关外三陵 福陵,建在天柱山上,天柱山是长白山的余脉,原名石咀头山,东牟山,福陵的修建 历史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天聪时期的草创,顺治时期的修缮,康熙时期的改建 各位朋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座落于翠绿的群山之中,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就是 福陵福陵占地面积 19.48 万平方米,依山傍水,整个陵园由低向高巧妙的依山势而建, 宝城、宝顶俱建在山峦之颠 福陵按其自然布局可分为三部分,即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三部分,从 下马碑到正红门为第一部分 福陵的下马碑有 6 座,四座在陵前,两座在东、西红门附近,正红门前两侧的下马碑 上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过了下马碑,陵园前东西两侧各耸立 着石狮一对,华表一对,石牌楼一对石碑楼也叫下马牌楼,为诸色仿木石材建成,四柱 三楼,横坊上有斗拱,二龙戏珠等纹饰正中心刻有文字及各种瑞祥图案,文字朝外,用 满汉蒙三种文字刻着“往来人等至此下马,如违定依法处治”整个牌坊的雕工古朴、典雅、 精美。
从正红门到碑楼为陵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神道区,正红门是陵园的正门,两侧是五 彩蟠龙袖壁,四周是矩形红包缭墙将整个陵园圈为一体,正红门为三楹单桅歇山式仿木架 结构,上顶铺满琉璃瓦、大脊、重脊、大吻、重善一抹金黄拱门三道,彩油为饰,上有 染金门钉及兽面“铺首”、三道拱门,正中一间叫“神门”,是供所谓墓主“神灵’出入的门户, 此间平日不开,只是在大祭时供抬祝版,制帛以及其它祭品的官员出入,其它人不得行走 东为:“君门”是皇帝祭陵出入之外,西为“臣门”是祭祀大臣走的门,过了正红门一条与 神门相逢 300 米长的“神道”直至石拱桥、神道和神门一样有极严格的使用规定,除抬祭品 的官员可以通行以外,其它人一律严行禁走,违者受法律惩处对神道的设置,清代陵墓 有一项特殊的规定,郎神道与隆恩门之间必须修建一座建筑做隔断、名曰“一眼望不断”, 寓意大清江山万事一系有的清陵在神道上修龙风门,沈阳昭陵修建神功圣德碑, 福陵不仅建有神功圣德碑,而且根据地理条件还修有一百零八蹬起到双层隔断作用,这 是福陵区别于其它清陵之处 神道两侧成中轴对称,整齐的排列着一对石望柱和四对石象生石望柱上各坐犼一只, 相传犼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其好望,故让其守陵。
石象生依次为狮、虎、马、骆驼据说, 石马是仿当年努尔哈赤的坐骑龙马——一种典型的蒙古马雕刻的神道尽头便是与两座“神 桥”相连接的,巧妙依山势而建的“福陵天蹬”;俗称“一百零八蹬”, “欲知福陵绝佳处,石阶 送尔上天登”;福陵天蹬是明清皇陵中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那么石阶为什么要修一百零八 级呢?一种说法与星宿有关,相传天上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在《水浒传》 中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就是就是这些星宿“下凡”, “一百单八蹬”寓意将天罡地煞星踩于脚下, 以保福陵平安无事也以此显示至高无上的皇权 另一种说法与佛教有关,佛家认为人生有 108 种烦恼,为去掉这些烦恼,念佛要 108 遍晓钟要叩 108 下,佛珠要用 108 颗,所以佛教建筑多与此数有关据专家考证一百单 八蹬的建筑形式在全国仅有两处,另一处在山西五台山上的菩萨顶 走过神桥,便会看到碑楼,碑楼建于公元 1688 元,重檐歇山式建筑正中立着康熙 皇帝亲笔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是用满汉两种文字雕刻的,上面详细的定述了努 尔哈赤的生平,创业的艰辛以及丰功伟绩,福陵的神功圣德碑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每当阴 雨天气,碑身的背面会显现宽袍大袖,飘飘然如踏云而来观音侧身像,所以又称观音石。
碑楼内地伏四角各雕一凹型海水漩涡,每个漩涡内各雕一鱼、鳖、虾、蟹,每到阴雨天, 漩涡内会蓄满水,其实这就是古称“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现象 碑楼东为茶膳房、果房面为涤器房、宰牲亭等,这都是祭祀时用来工作的建筑物 过了碑楼,是一座城堡式建筑叫方城,这是陵园的主体建筑,也是最具满族特色的建 筑,这是我们要参观的第三部分,方城高 1 丈 5 尺 7 寸,周长 113 丈 8 尺 4 寸,正中为隆 恩门,上有三滴水歇山式门楼,周围边廊,尚北明间避门,黄琉璃瓦顶,原来隆恩门两侧 有八颗松树,象征皇帝生前文武大臣垂手恭立于门前,故称为“站班松”、隆恩门的两侧有 砖砌石阶,拾级而上便到了方城之上相传,秦始皇陵的内埠和外郭,就是按秦都咸阳的 规制建造的,如此看来,皇陵中的方城是都城的象征,以体现“事死如事生”方城的四角 有四座角楼,均为两层冲檐歇山式建筑,上悬风铃,风吹铃动,一是可以驱赶鸟雀,使其 不在这里筑巢,二是可以渲染庄严、肃穆的气氛(方城角楼的独特建筑是沈阳这两座陵寝 区别于其他明清皇陵之处) 方城正殿叫隆恩殿,建在五尺高的大须弥座上,这里是祭祀的 重要场所,隆恩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周围边廊。
上盖黄色琉璃瓦,架梁全部为和玺彩绘, 隆恩殿三间四门八窗,明三间以隔扇门为装饰殿内有大暖阁,大暖阁内供小暖阁,供有 陵牌殿后有二柱门、石祭台、洞门,洞门之上便是大明楼楼中立“太祖高皇帝之陵”的石 碑,此碑就是福陵的“圣号碑”由于“圣号碑”具有特殊地位,此碑和其他碑制不同其中 一点便是它被涂成许多色彩,碑面用朱砂染成红色,碑文填金,其它各部用红、黄、白、 兰、绿五色彩丝、金光闪闪、鲜艳夺目清末以后由于失修色彩脱落,特别是 1962 年 5 月 7 日大明楼着火被毁,此碑受到一定损失,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明楼是后来修复的,方城 后是月牙城,古人认为“天有阴晴,月有盈亏”,满月象征团圆,而月牙则代表离散人死 谓之亏,所以把这修成月牙形,以示悲哀城内空旷、沉寂,只有北墙正中的琉璃照壁, 为这座空城墙添了一些生气,据说这照壁地宫的人口 月牙城以北便是宝城,这是一座半圆形的“城”,高了丈七尺一寸,周围五十九丈五尺, 相传修宝城要用“童子夯”,就是修夯打衬上时,用十岁左右的男童踩踏,不用木夯或石夯, 因为在古代人心中,童男童女是圣洁、吉祥的象征,宝城中间高大的土丘就是“宝顶”, “宝 顶”之下就是福陵的“心脏”部位——地宫。
努尔哈赤及皇后就长眠在这里宝顶之上有棵榆 树是附会新宾永陵的神榆 福陵建筑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保护,虽几经 战火仍保存完好,现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陵区附近又开发了一批景区、 景点,今天的福陵已成为一座具有历史文物,园林风光,旅游度假等多功能的观光旅游中 心,正以其独特的睦力吸引着八方游客朋友们,当你在闲暇之余,不妨来看看这一代开 国皇帝的长眠之地,聆听松涛阵阵,静静的的体味一下那古老的传说,感受一下春观杏林 春晓;夏看隆楼烟雨;秋望芳草云天;冬赏西山晴雪的乐趣,福陵,着昔日的帝王陵寝, 正以一种古老而崭新的面貌迎接着您,若老汗王泉下有知,也一定会感慨万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