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体质健康概论课件.ppt

52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75680711
  • 上传时间:2024-08-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3MB
  • / 5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体质健康概论 健康是一个多维的综合概念,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本章从体质的不同维度介绍健康,首先介绍了健康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促进健康的概念、方法与原则,其次介绍了我国医学和体育领域对体质的界定,以及体质所包含的5个方面(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的结构构成、相关概念、测试指标及评价量表,最后将体质健康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对其丰富的内涵做了解析本章导语 章导图章导图 第一节 健康概述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健康与疾病的相关知识是进行健康评价的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医学模式的变化,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在不断深人,所以对健康的全面理解有助于体质健康评价的科学实践 节导图节导图 人人都希望健康,但什么是健康,却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怎样维护健康,也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康的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 健康的内涵生物医学模式时代,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一、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概念 生物医学模式时代,健康的概念在生物医学模式时代,健康的概念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对健康的这种认识,在生物医学模式时代被公认为是正确的在这种医学模式下,生物学的指标成为判断健康和疾病的最终标准,而忽略了人的社会方面,忽略了人是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现代的健康观已逐渐形成,人们认为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身心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完整的人不仅是生物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的现象,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从这一定义来看,疾病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障碍或异常,只有当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都处于完满状态时,才可以说是健康的因此,除了关心众所周知的病理改变之外,也应注重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2年提出了10条健康标准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繁重的工作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抵抗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中,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和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二) 健康的标准一、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概念 这10条标准,具体地闸述了健康的定义,体现了健康所包含的体格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内容上述标准首先阐明了健康的目的在于运用充沛的精力示担起社会任务,面对繁重的工作不感到过分的紧张和疲劳; 第二,强调心理健康,处处事事表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及积极的态度;第三,应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对外界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各种变化的适应能力,以保持不断趋于平衡完美的状态; 第四,从能够明显表现体格健康的几个主要方面提出标准,诸如体重(适当的体重可表现出良好、合理的营养状态)、身材、眼睛、牙齿和肌肉等的状态 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状况有赖于遗传、环境、机体和病因等相互之间的平衡关系二、二、 影响健康的因素影响健康的因素 1行为因素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几乎所有影响健康因素的作用都与行为有关例如吸烟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酗酒、吸毒、婚外性行为等不良行为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2.生活方式由于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可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性病、艾滋病迅速增加,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已占总死亡原因的61%据美国相关机构调查只要有效地控制行为危险因素,如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等,就能减少40%~70%的早死、l/3的急性残疾和2/3的慢性残疾发生二、二、 影响健康的因素影响健康的因素(一) 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环境是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各要素的总和,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自然环境从人类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环地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甚至还影响人类的健康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改造,不仅严重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而且导致大量的危险因素进入人们的生存环境,给人类社会的整体生存带来前所未有的严重影响何如,噪声、电磁辐射和工业废水等2.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在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危害例如,由于电子产品广泛应用面产生的电脑综合征和网络成瘾等二)环境因素二、二、 影响健康的因素影响健康的因素 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出生缺府防治报告(2012)》指出,我是国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与世界中等收人国家的平均水平接近,约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有25万例。

      三)遗传因素(四)卫生医疗服务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城乡卫生领城人力资源配置比较悬殊,初级卫生保健网络不健全,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和医疗保健制度不完善等都是影响健康的因素二、二、 影响健康的因素影响健康的因素 1.制订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超越了保健范畴,它把健康问题提到了各个部门、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使他们了解其决策对健康后果的影响并承担健康的责任健康促进的公共政策由互补的多方面综合而成,它包括法规、财政、税收和组织规定等不同方面健康促进政策需要明确在非卫生部门中采纳健康的公共卫生政策可能遇到的障碍及解决的方法,其目的是使决策者能做出更正确的选择2.创造支持性环境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对健康采取社会—生态学方法的基础健康促进在于创造一种安全、舒适、满意愉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任何健康促进策略必须致力于创造良好的环境及保护自然资源三、三、 健康促进健康促进 3.强化社区行动健康促进工作是通过具体和有效的社区行动,包括确定优先项目、做出决策、制订策略及其执行,以达到更健康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核心问题是赋于社区当家做主、积极参与和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这就是WHO倡导的给社区和个人的健康赋权,发扬社区与个人自主、自立的精神。

      健康促进也就是赋权的过程社区开发的重点在于利用社区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以增进自我帮助和社会支持,形成灵活的体制并促进群众积极参与卫生工作这就要求社区能充分、连续地获得卫生信息、学习机会以及资金的支持4.发展个人技能健康促进通过提供信息、健康教育和提高生活技能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群众能更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健康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并做出有利于健康的选择促成群众终身学习,了解人生各个阶段处理慢性疾病和伤害是极为重要的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健康促进在卫生服务中的责任需要个人、社区组织、卫生专业人员、卫生服务机构和政府共同承担他们必须在卫生保健系统中共同工作以满足健康的需求卫生部门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临床与治疗服务,还必须坚持健康促进的方向调整卫生服务方向也要求更重视卫生研究及专业教育与培训的转变这就要求卫生服务部门态度和组织的转变,并立足于把一个完整的人的总需求作为服务对象健康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也是秉承了这一时代需求,即针对健康需求,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的过程 WHO提出的人类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管理中行为和生活方式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疾病预防的基本原则。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四、 健康促进的方法与原则健康促进的方法与原则 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合理的营养(每日能力和营养素的摄入量适宜、营养素搭配比例合理)是保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首要因素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并不完全相同,而人体每日所需要的营养素大体上恒定,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食物的搭配,方可得到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这种全面达到营养素供给量的膳食成为合理膳食一)膳食管理(二)运动管理运动管理提倡采用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产生能量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其作用包括以下几方面(1)增加血液流动总量,血流量的增加可提高氧气输送能力(2)增强肺功能,使运动者呼吸加深,加快,从而提高肺活量和吸人氧气的能力四、四、 健康促进的方法与原则健康促进的方法与原则 (3)加强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分解,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比例,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比例,减少或消除体内的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脂肪的堆积,达到减轻体重和纠正肥胖的作用4)改善心脏供血功能,使心肌变得强壮有力,提高血液流动性,减少冠心病和血管硬化的发生5)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预防和治疗糖尿病6)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7)改善心理状态,使人精神愉快,增强应对压力的压力8)促使安静时处于关用状态的毛细血管开放,肌肉血管扩张,使肌肉血流量增加20倍,有降低血用的作用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密切,对生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心理变化会引起生理的一系列变化当心理状态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时,正常的生理变化就会演变成病理变化,产生身心疾病20世纪70年代以来,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都是心因性疾病,即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因此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心理健康,对于预防慢性病和促进健康都有重要作用三)心理疏导(四)行为调整针对影响健康的一些不良行为,如吸烟、酗酒、睡眠不规律以及不良用药行为等及时进行矫正,促进人体的健康不良用药行为的表观形式多种多样,如不重视药物的副作用,重复用药,效仿他人用药以及在非正规医疗机构用药和使用非有效期内药品等等四、四、 健康促进的方法与原则健康促进的方法与原则 第二节 体质概述本节首先介绍了我国医学和体育领域对体质的界定,然后介绍了体质所包含的5个方面(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的结构构成、相关概念、测试指标及评价量表,最后解析体质健康的内涵。

      节导图节导图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早在医学起源时期即出现了对体质的认识目前体质研究主要在体质人类学、医学和体育学三个领域中进行,因研究目的、研究视角等方面的差异,虽然不同学科或不同流派对体质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基本内容大同小异人体体质学”的创立人匡调元教授对“体质”做如下界定:人类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和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体质学”学科带头人王琦教授将“体质”定义为:体质的概念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以上两种定义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匡调元教授的定义未包含心理方面,而王琦教授的定义则包含心理方面一、一、 体质的概念体质的概念 国内体育界较为通用的“体质”定义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于1982年所下的定义: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体质包含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适应能力5个大的方面其中,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是当前体质数据采集的三大指标群 指标就是我们正在研究的概念存在的一个标记,是我们选择的观察对象,它反映我们所要研究的变量体质指标是对体质范畴的变异方面的规定性加以具体化二、体质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二、体质评价的内容与指标 1.身体形态的相关概念身体形态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身体形态包括体格、体型、身体成分等1)体格:体质的一个方面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外在状态一般都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度,以及身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等情况来判断强壮健美的体格是发展体能的基础2)体型:指人体的类型即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其主要依据是肌肉、骨骼的发达程度和脂肪的储存程度每个人的体型都会随着年龄、营养、发育的状况(其中的关键因素是骨骼、肌肉和脂肪)和衰老过程而发生变化,并会随着体质状况的变化而不同一)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二、体质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二、体质评价的内容与指标 (3)身体成分:机体脂肪组织与非脂肪组织的含量及其在身体中所占的百分率。

      人的身体主要由水、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四种成分构成一般成人的比例是:水占55%,蛋白质占20%,脂肪占20%,无机盐占5%4)瘦体重:亦称“去脂体重”指从人体总体重中除去脂肪重量后所得的体重运动医学常把人体成分分成两类,即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后者可直接做功,产生身体的运动故瘦体重是对人体成分进行测量的重要指标之对研究人体成分和体质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2.身体形态评价的常指标(数)(1)常用的测试指标为:身高、体重、胸围、瘦体重、皮褶厚度等(2)常用的测试指数为BMI指数(Body Mass Index)、维尔维克指数(Weierweike Index) 1.身体机能的相关概念身体机能是指机体新陈代谢水平以及各器官系统的效能1)心率:心脏搏动的频率正常成年人在平静时心脏每分钟跳动70~75次心率是反映心脏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2)血压:血管中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由于心脏收缩和主动脉壁的弹性作用而产生心脏收缩时的最高血压叫收缩压心胜舒张时的最低血压叫舒张压3)肺活量: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检在人体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之一4)台阶试验:一种在专门运动负荷下对人体心血管功能进行检测的方法。

      受试者在高度为50.8cm(成年男子)或42.6cm(成年女子)的台阶上每分钟上下30次,连续做5min,然后测定受试者第2、第3、第5min的前30的脉搏数评定指数小于55为差,55-64为中下,65-79为中上,80-90为良,大于90为优二、体质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二、体质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二)身体机能水平 2.身体机能评价的常用指标(数)(1)常用的测试指标为:心率、血压、肺活量2)常用的测试指数为:台阶试验指数 1.身体素质的相关概念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方面的机能能力,亦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的体质差异良好的身体素质意味着能够安全从事体力活动,意味着健康,意味着能预防运动不足而引起的挨病1)速度素质: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或对外界刺激作出快速运动反应的能力,包括移动速度、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2)力量素质:人体的整体或某一部分肌肉在运动中克服阻力(包括内部阻力和外部阻力)的能力包括最大力量、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含爆发力)等,是人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动力来源和获得运动技能的物质基础,对身体其他素质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3)耐力素质:人体长时间克服疲劳坚持运动的能力根据能量的供应方式可分为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和有氧一无氧混合耐力其中无氧耐力又可分为非乳酸系统耐力和乳酸系统耐力二、体质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二、体质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 (4)灵敏素质:人体在复杂多变的运动环境中,迅速、准确和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姿势的能力,包括协调性、灵活性和准确性三个基本因素5)柔韧素质:人体运动时各关节的肌肉、肌腱及韧带等组织的伸展能力和活动幅度,可分为一般柔韧素质和专门柔韧素质,动柔团素质和静柔韧索质,主动柔韧素质和被动柔韧素质等对人体运动时动作的幅度、效果和运动技能的形成均具有重要作用运动能力是指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体能的一个方面,包括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悬垂、支撑等动作的能力运动能力是人类生存、生活、学习、工作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 2.身体素质评价的常用指标《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适用对象为3-6周岁的中国幼儿)将身体素质测试指标设定为:10m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和走平衡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将各年级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分别设定为以下内容。

      1)小学一、二年级身体素质测试指标:50m跑、坐位体前屈、1min跳绳2)小学三、四年级身体素质测试指标:50m跑、坐位体前屈、1min跳绳、1min仰卧起坐3)小学五、六年级身体素质测试指标,50m跑、坐位体前屈、1min跳用1min仰卧起坐、50m×8往返跑4)初中、高中大学身体素质测试指标50m、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min仰卧起坐(女)1000m跑(男),800m跑(女)《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及标准(成年人部分)》(分为20~39;40~59两个年龄段)将身体素质测试设定为表1—1中所示内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老年人部分)》(适用对象为60-69周岁的中国成年人)将身体素质测试指标设定为:握力、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 表表1-1身体素质测试内身体素质测试内容容年龄段年龄段20-3940-59项目项目握力握力俯卧撑(男)—1min仰卧起坐(女)—纵跳—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选择反映时选择反映时闭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 1.心理素质的概念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内隐的并具有从基础、衍生和发展功能的,与人的适应一发展一创造行为密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 2心理素质评价的常用指标目前,国内对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及其测量主要集中于学生、教师、运动员、军人等不同群体。

      在此以学生群体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及其测量为例进行简要说明二、体质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二、体质评价的内容与指标(四)心理素质发展水平 张大均教授等将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归纳为认知因素(包括知觉能力、类比能力、比较类推、系列关系、抽象推理、意识性、计划性、监控性)、个性因素(包括抱负水平、独立性、坚持性、求知欲、自制力、自信心、责任感、理智性、创造性)和适应性因素(包括身心协调、情绪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挫折耐受力)三个维度,具体化为22种成分国内开展心理素质研究使用的测量工具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瑞文智力、SCL-90、16PF三个量表组合来测评心理素质二是研究者依据自己对心理素质的理解自制测试问卷,如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根据自己的理论分析,以注意力、情绪、兴趣、性格、人际关系、意志、智力、道德行为、适应性、满意度10个因子编制了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 1.适应能力概念适应能力是个体推持自身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生理环境间协调,并最大限度地保持自身健康的能力2.适应能力评价的常用指标从结构维度来看,在人体适应能力这个一级指标下可划分为三个二级指标: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对自身生理性改变的适应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二、体质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二、体质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五)适应能力 在三个二级指标下又可划分为11个三级指标:①对气候的适应②对地理位置的适应③对环境污染的适应④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适应⑤对家庭环境的适应⑥对工作和学习环境的适应⑦对其他社会环境的适应⑧患病及恢复情况⑨生活习惯⑩耐饥渴及适应其他生理性改变的能力11抗疲劳能力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们经常从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方面来研究人的适应能力,即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住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适应能力就是指社交能力、处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适应能力常用“人体适应能力评价量表”进行测量在社会适应能力测量方面,学者们研制了很多量表,有的是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情况进行测量,有的是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某方面进行测量如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内外向性格类量表,卡特尔十六种性格国家量表,中国人社交关系量表等 关于体质健康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它主要从体质、体适能(英文Physical fitness)的概念中演化面来,主要以结构,机能指标来测试和评价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体质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结构机能和技能指标为主的人体体质状况已成为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方面,并在全世界得到认同和广泛应用目前我国以“体质健康”的称谓来反映学生群体的健康状况,反映成年人群的健康状况主要用“国民体质”的称谓我国已须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对国家掌握国民健康状况和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体质健康三、体质健康(一)体质健康的内涵 体质、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和健康的概念具有紧密的联系,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体质健康的内涵体质是我国大陆地区主要使用的概念称谓,主要是指人体的质量,即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体适能的概念起源于美国,英文是Physical fitness,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体育学界将其翻译为“体适能”,主要是指人体的适应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将“体适能”定义为: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神进行日常事务,而不会有过度技倦,还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余暇活动和应付突发紧张事件的能力健康(Health)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经典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患病和衰弱状态而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健康主要反映人的整体状态。

      体质和体适能的内涵基本相同,只是体质侧重反映身体的质量,体适能侧重反映身体的适应力二者均与健康存在密切的联系,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体质是维持健康的基础,体适能是维持健康的适应能力,健康是体质和体适能的外在表现形式 体质健康是我国为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而使用的专用名词,其将体质和健康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以体质指标反映人体的健康状态,体质健康已经成为我国反映国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方面,国家通过颁布体质健康标准和建立国民体质监测制度,更有效地指导和推动国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体质健康是健康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在相对健康的人群中在公共卫生学科中,更偏向于对疾病的患病率或预期寿命进行分析和判断体质健康能更广泛地反映不同人群的生长发育、身体运动机能和身体成分的改变通过对这些改变的分析可以折射出社会经济、文化、体育及公众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干预,增强公众体质,进而增进公众健康影响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社会环境、行为和生活方式、体育运动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对国民体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20世纪以来,人类的体质经历了急剧变化,物质生活的改善,医疗卫生和保健措施的改善与体育锻炼的普及,以及原来相互隔离的人群间的通婚等,使人类体质在生理学、生物化学、形态学等各个方面的许多指标上发生着变化。

      最易被人们觉察和感受的首先是身高的增加、发育速度的加快、衰老的延缓和寿命的延长三、体质健康三、体质健康(二)体质健康评价的内容 体质健康主要在提升人们健康水平的领域中应用,目前我国主要将体质健康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个体和人群的健康评价体质既是个人健康指标,也是人群健康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评价种族或区域人群的健康状况时,体质是评价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和体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在人群健康评价中,与体育运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国民体质健康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建立并且完善了国民体质健康评价体系国民体质状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教育、体育发展的重要指标,体育运动对完善国民体质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目前我国的体质健康评价内容主要是《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我国体质健康评价的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不断发展和完善在1964年以前,我国参照苏联等东欧国家推广实施《劳卫制》,对当时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964年以后改名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1975年又改名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6年制订了《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与标准》随着《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

      1996年制订和施行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全国各省市、各部门中推行,对推动我国成年人体育健身活动起列了很好的作用为了适应日前人们的体质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订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标准》在我国首次建立涵盖4个年龄段人群(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体质测试标准,是构建“全民健身体系和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政府部门在新世纪推行国民质监测制度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对推动体育工作的开展,科学指导全民健身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目前人们的体质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订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标准》在我国首次建立涵盖4个年龄段人群(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体质测定标准,是构建“全民健身体系和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政府部门在新世纪推行国民体质监测制度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对推动体育工作的开展,科学指导全民健身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2002年制订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2007年正式颁布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重新修订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颁布了新的实施办法 2.体质健康评价的基本内容体质健康评价主要以体质指标为主,以科学化和人性化为测定原则,评价指标包括5个方面。

      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即体格、体型、姿势、营养状况及体成分等2)生理生化功能水平:即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及各系统、器官的工作效能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即身体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素质及走、跑、跳、投、攀等身体运动能力4)心理发展状态:包括本体感知能力、个体意志力、判断能力5)适应能力:例如对外界环境的抗寒、抗热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体质健康评价采用定量测量评价,由于心理发展状态和适应能力还无法全面准确地进行定量评价,现行的评价内容主要是形态、素质和机能三个方面 3.《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基本内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主要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和实施,主要包括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三个部分儿童青少年属于学生人群,由教育部颁布和实施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1)幼儿测定内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的适用对象为3一6周岁的中国幼儿按年龄、性别分组,3-5岁每0.5岁为一组:6岁为一组男女共计14个组别调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和素质两类(表1-2)类别类别测试指标测试指标形态身高、体重素质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表表1-2 幼儿体质测试指标幼儿体质测试指标 (2)成年人测定内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成年人部分)的适用对象为20-59周年的中国成年人,按年龄、性别分组,每5岁为一组。

      男女共计16个组别测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类(表1-3)类别类别测试指标测试指标20~39岁岁40~59岁岁形态形态身高、体重身高、体重身高、体重身高、体重机能机能肺活量台阶试验肺活量台阶试验肺活量台阶试验肺活量台阶试验素质素质握力握力握力握力  俯卧撑(男)俯卧撑(男)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  1分钟仰卧起坐(女)分钟仰卧起坐(女)选择反应时选择反应时  纵跳纵跳闭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  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    选择反应时选择反应时    闭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  表表1-3 成年人体质测试指标成年人体质测试指标 (3)老年人测定内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老年人部分)的适用对象为60-69周岁的中国老年人,按年龄,性别分组,每5岁为一组男女共计4个组别测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类(表1-4)类别类别测试指标测试指标形态身高、体重机能肺活量素质握力、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表表1-4 老年人体质测试指标老年人体质测试指标 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内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标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有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表1-5) 测试对象测试对象单项指标单项指标权重(权重(%))小学一年级至大学四年级体重指数(BMI)15肺活量15小学一、二年级50米跑20坐位体前屈301分钟跳绳20小学三、四年级50米跑20坐位体前屈201分钟跳绳201分钟仰卧起坐10小学五、六年级50米跑20坐位体前屈101分钟跳绳101分钟仰卧起坐2050米*8往返跑10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50米跑20坐位体前屈10立定跳远10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10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20注: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表表1-5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与权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与权重 1.试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概念及标准2.你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3.我国医学界、体育界分别是怎样界定“体质”概念的?4.体质主要包括哪5个方面的内容5.试举例说明体质、健康在内涵方面的关系复习思考题 谢谢谢谢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