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电能表行业运营特点及影响发展因素分析.docx
11页我国电能表行业运营特点及影响发展因素分析 提示:对于集中招标的,国网将按项目发布信息,提出对投标人的资质具体要求,一般包括资金、国家权威机关颁发认证证书、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和招标产品对应的有效试验报告、招标产品对应的有效的计量器具生产制造许可证、研发人员比例及技术研发能力、生产能力、销售量等方面的内容参考发布《2016-2022年中国电能表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一)行业特点 1、行业特有的业务模式 我国电能表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主要市场需求来自国网、南网等电力系统用户,电力系统用户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电能表产品的采购电能表生产企业按照电力系统用户对产品功能、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投标,中标后采用订单式模式组织生产 对于集中招标的,国网将按项目发布信息,提出对投标人的资质具体要求,一般包括资金、国家权威机关颁发认证证书、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和招标产品对应的有效试验报告、招标产品对应的有效的计量器具生产制造许可证、研发人员比例及技术研发能力、生产能力、销售量等方面的内容 招标主体通常为国网、南网及其下属省级电网公司、地方电网公司电网公司委托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工作的组织,基本流程如下:招标代理机构发布招标公告;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向招标代理机构购买招标文件;并按招标文件要求制作投标文件,制作完成后,按规定时间要求向招标代理机构递交投标文件;经过评标后,确定中标名单;投标公司中标后,凭中标通知书与国网下属的各地电力公司签订产品销售合同,并按合同约定组织生产和发货。
2、行业技术特点 我国智能电表目前的发展特征是依托智能电网和现代管理理念,利用高级测量架构(AMI)、高效控制、高速通信、快速储存等技术,向模块化、网络化、系统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工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本质特征,使其具有传统电工仪器仪表无法实现的功能高可靠性、智能化、高精度、高性能和多参数将成为电工仪器仪表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数据来源:数据中心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1)采用高级测量架构 高级测量架构(AdvancedMeteringInfrastructure,AMI)是在有IP地址的智能电表和电力公司之间的一种自动双向流通架构高级电表架构旨在为电力公司提供实时的能耗数据,并且允许客户在使用时,以价格为基础,对能源使用做出合理的选择高级测量架构被认为是智能电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种主导性新兴技术是RF技术和电力线载波技术(PLC)RF技术采用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电系统来无线传输电表信息,PLC则利用电力线本身来传输 AMI下的智能电表,超过传统电表单一电能计量等功能,它实际上成为分布于网络上的系统传感器和测量点AMI系统的通信网络可以进一步支持配电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等高级应用。
同时,AMI也为系统的运行和资产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 通过双向通信,AMI将电力公司和用户紧密相连,它既可以使用户直接参与到实时电力市场中来,又促进电力公司与用户的配合互动辅以灵活的定价策略,可以激励用户主动地根据电力市场情况参与需求侧响应智能电表的双向计量功能也能够使用户拥有的分布式电源更容易的与电网互联AMI是建立智能电网的第一步,必须通过AMI的实施来实现未来智能电网的通用通信系统和信息系统 (2)模块化 智能电表采用功能模块化设计有以下优点:首先,只需通过更换部分功能模块就可以实现电表的升级换代,而无需更换整个电表,摆脱传统电表设计中因不可更改导致的成批调换、淘汰以及系统重构的缺陷;其次,由于功能的模块化和结构的标准化,改变电力公司过于依赖某一电表厂家产品,并为规范电表的研发提供了可能;第三,可以通过现场或远程升级更换故障模块,提高可维护性并节省维护费用 (3)网络化 网络化可以实现将电能数据进行实时采样和存储,并经有线或无线网络的传输,将信息实时或非实时地输送到用电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和分析实现供用电管理部门对异地用电信息的实时或非实时的测量和监控。
通过网络化,可以将智能电表的部分功能从接入层上移到网络层和数据管理平台层,通过数据共享和综合分析实现智能电表的功能,简化智能电表的设计目前,可利用的通信网络有:电力线载波(PLC)网、光纤与同轴电缆(HFC)网、固定(PSTN)网、无线移动(GSM/GPRS/CDMA)网例如电力光纤入户工程在技术上实现了只需一次施工,一个通道,一次性解决缆线入户的问题,可取代以往电线、网线、线和有线电视等多条线路的多次施工,达到资源共享,为电能信息数据的传输提供了稳定可靠和价格低廉的数据传输信道和网络 (4)系统化 系统化是指综合利用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数据控制管理平台实现海量用电数据的有效分析、处理与管理在网络化和系统化的推动下,用电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向着分布性和开放性的方向发展,使得用电信息管理功能的扩展更加灵活,性能不断提高,使用更加简便 3、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征 (1)周期性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改变和发展,科技进步,特别是人们对能源、环保的重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快速实施,政府强制性安装计量仪表的落实,电能表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持续增长,行业周期性特征不明显。
(2)区域性 我国电能表行业已形成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电能表产销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外销表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10%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加工制造能力的影响,我国电工仪器仪表行业企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电工仪器仪表分会统计,目前我国电能表一半左右的产量集中在浙江、江苏,生产区域性特征明显 (3)季节性 国网、南网和各个地网公司的招标窗口期对行业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由于目前国网和南网两大主要电力设备采购商年招标次数基本稳定在3-4次,每次的间隔时间大体相近,因此整个电能表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并无明显的季节性波动 (二)行业与上下游行业 1、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智能电表行业的上游行业是集成电路、结构件、电子元件及五金等行业,下游行业是电力公司、电力能源部门或者能源公司,最终用户主要包括民用家庭、建筑楼宇、工矿企业、基础设施、新能源及部分新兴行业 2、上下游行业发展对行业的影响 从产业链图看,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较低,上游原材料市场对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业采购成本的变化由于上游行业基本属于竞争性行业,行业需要的大多数元器件从国内外都能及时采购,其产能、需求变化对行业自身发展的影响较小,行业所需的大多数原材料都可以获得充足的供应。
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下游行业对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和驱动作用未来一定时期内国家能源阶梯收费、节能减排等政策,特别是电网采购量、采购方式是对影响行业需求的重要因素,其需求变化对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具有较大影响智能电能表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主要是通过电力公司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因此电力行业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为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 (三)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技术壁垒 行业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数据来源:数据中心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2)资质壁垒 电能表属于法定计量器具之一,进入行业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同时产品需要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除生产制造的行业准入规定外,市场销售上也存在行业准入限制国网在进行集中招标采购时,对投标人做了严格的资质要求,在研发人员的数量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电能表程序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修改和升级的能力,产能销量和运行业绩等方面均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这些要求成为技术能力薄弱、规模较小的电能表企业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障碍。
此外,行业内还存在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区域性标准及一系列权威的认证,如KEMA、STS、DLMS、MID等权威的国际认证,企业必须获得较全面和权威的国际认证,才可能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大的竞争力和较多的市场竞争机会 (3)质量壁垒 电能计量产品是贸易结算用计量产品,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高要求产品安装上线之后,整个生命周期内稳定可靠、性能一致,这就要求企业从设计环节下功夫,充分考虑抗干扰措施,预留足够设计余量;工艺上要求精益求精,充分验证和测试产品各项性能;采购上要求严格监控供应商资质和供货品质,确保元器件一致性和稳定性;制造上要求严格监控产品制造中的任何细节,采用大量自动化检测设备,自动进行识别和判断产品性能,确保产品出厂无瑕疵 (4)品牌及信誉壁垒 由于行业产品要求可靠性高、稳定性强,质量问题的敏感性高于一般的产品,品牌效应是进入客户招标入围和决定中标结果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会对企业产品的历史运行情况、技术服务能力、成功应用案例及响应速度均提出较高要求,并需要企业有多年设计、生产、服务积累的经验及良好的品牌形象从销售的实际情况看,不具备一定技术水平、产业化生产能力、大规模供货经验及售后服务能力的新厂家很难进入行业。
3、行业利润波动及主要原因 由于电网公司通常采用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竞争激烈,因此电能表行业利润水平主要受制于招标价格的变化国网的中标均价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因此行业的整体毛利率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由于电网公司集中招标的模式,对投标企业各项资质要求较高规模小、品牌知名度差、质量稳定性差企业,中标机率较小,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并逐步退出市场而行业内具备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能够获取较高的利润水平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支持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我国政府已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1年5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中要求: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输配电价改革,推进竞争性电力市场建设和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完善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形成机制,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择机实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 2011年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对居民生活用电开始试行阶梯电价。
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是实现阶梯电价的物质保障前提 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属于国家发改委鼓励类产品,国网“十二五”规划在用电环节智能化的主要目标是:完成智能双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