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高级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7页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高级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不定项)常温下,浓度均为0.100mol·L-1、体积均为15.00mL的氨水和NaHCO3溶液分别用0.100mol·L-1HCl溶液滴定,其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当两溶液中均滴入相同体积的HCl溶液时,相应的两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当V(HCl)= 0 mL时,c(NH3·H2O) = c(HCO3-)B.当V(HCl)= 4.00 mL时,c(NH4+)>c(NH3·H2O) > c(HCO3-) >c(CO32-)C.当V(HCl)= 8.00 mL时,c(Na+)<c(NH4+)+c(HCO3-)+2c(CO32-)D.当V(HCl)= 15.00 mL时,c(Na+)= c(NH4+)+ c(NH3·H2O)参考答案:CD试题分析:A、一水合氨电离,碳酸氢根既水解,也电离,开始时二者的浓度不同,A错误;B、当V(HCl)= 4.00 mL时,c(NH3·H2O)>c(NH4+),B错误;C、当V(HCl)= 8.00 mL时根据图像可判断铵根的浓度大于碳酸分子的浓度,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Na+)<c(NH4+)+c(HCO3-)+2c(CO32-),C正确;D、当V(HCl)= 15.00 mL时均恰好完全反应,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Na+)= c(NH4+)+ c(NH3·H2O),D正确,答案选CD。
2.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 验 操 作 及 现 象实 验 结 论A.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B.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D.向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参考答案:B略3.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热水瓶胆中的水垢可以用食醋除去B.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碘元素C.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做红烧鱼时,常加一些食醋和酒会更香,是因为生成少量的酯参考答案:B解析: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与醋酸反应,A正确;碘盐中碘元素是碘酸钾,不是碘单质,B错误;漂白粉有氧化性,因此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正确;食醋和酒会发生反应而生成酯,D正确4. 一种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既可以是HCl,也可以是NaOHB.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2-+CO2+3H2O=2Al(OH)3↓+CO32- C.固体L中含有SiO2、Fe2O3和MgO等D.滤液N经蒸干、灼烧后可以得到纯净的Na2CO3固体,参考答案:B解析:A、从氧化铝逆推沉淀M是氢氧化铝,滤液甲是偏铝酸钠溶液,所以X是NaOH不能是HCl,故A错误;B、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2-+CO2+3H2O=2Al(OH)3↓+CO32- ,B正确;C、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固体L中含有Fe2O3和MgO等,故C错误;D、滤液N中含碳酸氢钠和硅酸钠,经蒸干、灼烧不能得到纯净的Na2CO3固体,故D错误。
故答案选B5. 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A.SP,范德华力 B.sp2,范德华力 C.sp2,氢键 D.sp3,氢键 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由于石墨的结构是平面六边形,每个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的类型形成的三个共价键是正三角形构型,而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因此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为sp2类型,且羟基之间作用力为氢键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若将pH=3的HR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pH≠7,则混合溶液的pH>7B.在Na2S中存在:c(OH-)=c(HS-)+2c(H2S)+c(H+)C.某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Y,当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D.虽然Ksp(BaSO4)<Ksp(BaCO3),但还是可以将BaSO4固体转变成BaCO3的参考答案:A略7. (2008·上海卷)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下图,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 组别c(HCl)/mol·L-1温度/℃状态12.025块状22.530块状32.550块状42.530粉末状A.4-3-2-1 B.1-2-3-4 C.3-4-2-1 D.1-2-4-3参考答案:AC 从图象上可看出,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a>b>c>d,由影响反应速率因素可知,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粉末状固体比块状固体表面积大,反应速率快,提高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和将固体做成粉末的影响大小不确定,故有A、C两种可能。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导电性能一定越强B.强酸和强碱一定是强电解质,不论其水溶液浓度大小,都能完全电离C.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D.多元酸、多元碱的导电性一定比一元酸、一元碱的导电性强参考答案:C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A.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与离子的电荷有关;B.浓硫酸是强酸的溶液,硫酸大部分以硫酸分子的形式存在;C.强极性共价化合物是否能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判断其是否为强电解质的标准;D.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与离子的电荷有关,浓度越大、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解答:解:A.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与离子的电荷有关,浓度越大、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电解质溶液浓度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反而小,如冰醋酸浓度很大,但电离出来的离子却很少,导电能力弱,故A错误;B.98.3%浓硫酸是强酸硫酸的溶液,由于水太少,硫酸大部分以硫酸分子的形式存在,故B错误;C.氟的非金属性最强,HF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但HF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故C正确;D.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与离子的电荷有关,浓度越大、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与几元酸碱无关,如磷酸是三元酸,但其为弱酸,同浓度电离出的离子浓度不及二元酸硫酸,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大,涉及强电解质、导电能力、极性等,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平时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9. 氧族元素包括氧、硫、硒、碲、钋等,右图为氧族元素氢化物a、b、c、d的生成热数据示意图,下列关于氧族元素的说明正确的A.含有18e-的两种氢化物中只存在极性键B.氢化物的沸点大小是H2O<H2S<H2Se<H2TeC.a所对应的氢化物是H2OD.每1mol H2S分解会吸收20KJ的热量参考答案:D略10. 下列各组物质中,气体X和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溶液Z的洗气瓶中(如下图所示),一定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参考答案:C略11.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铜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当转移NA个电子时,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1.2LB.7.1g C1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C.1molC30H60分子中含共价键总数为90NAD.18g重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参考答案:答案:C12. 下图是是两套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化的装置。
对此两套装置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1装置中的铁电极发生还原反应B.图2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会降低C.两装置中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都是H2D.两装置的原理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用来防止铁被腐蚀参考答案:B13.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元素W与Z形成的化合物具有还原性,且其水溶液显弱酸性W所在周期数和族序数相同,且W与Y 同族、X 与Z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 14. 参考答案:A略15. 进行下列实验,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操作及现象溶液可能是A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升高至70℃,溶液变澄清.C6H5ONa溶液B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Na2SiO3溶液C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Ca(ClO)2溶液D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Ca(OH)2溶液A.A B.B C.C D.D参考答案: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0分)某制糖厂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同时得到大量的甘蔗渣,对甘蔗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防止环境污染,现按以下方式进行:已知F、H均是具有香味的液体.试填空:(1)A的名称________;H的名称________.(2)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3)G→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4)H含有“”结构的链状同分异构体最多有________种(不含H),写出H属于不同种类的任意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纤维素 乙酸乙酯(2)2CH3CH2OH+O2催化剂△2CH3CHO+2H2O(3)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12分)A、B、C三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质已略去)。 (1)若A是一种两性氧化物,B的水溶液呈酸性,请写出反应①和反应④(由A一步转化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