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北重2016_2017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6页北重三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考试时间:2017年5月11日 满分:120分 考试时长:100分钟一、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卡文迪许在第谷的行星观测数据基础上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给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C.开普勒第三定律告诉我们=k,其中T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D.地球同步卫星,不可以发射到北京市的正上方2.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变力作用下可能做直线运动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C、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一定做直线运动D、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3.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B,用长度之比为LA:LB=3:2的细线拴在同一点,并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它们的 ( )A.角速度之比为 B.线速度之比为C.向心力之比为 D.悬线的拉力之比为4.如图,轰炸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到达山坡底端正上方时释放一颗炸弹,并垂直击中山坡上的目标A已知A点高度为h,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轰炸机的飞行速度为( )A. B. C. D.5.有一种杂技表演叫“飞车走壁”,由杂技演员驾驶摩托车沿光滑圆台形表演台的侧壁高速行驶,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图中粗线圆表示摩托车的行驶轨迹,轨迹离地面的高度为h如果增大高度h,则下列关于摩托车说法正确的是( )A.对侧壁的压力N增大 B.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不变C.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增大 D.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增大6.一辆跑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最大输出功率与速度大小的关系如图,已知该车质量为2×103kg,在某平直路面上行驶,阻力恒为3×103N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2m/s2做匀加速运动,则此匀加速过程能持续的时间大约为( )A.8s B.14sC.26s D.38s7.太阳系中某行星A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但天文学家在观测中发现,其实际运行的轨道与圆轨道存在一些偏离,且每隔时间t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B,它对A的万有引力引起A行星轨道的偏离,假设其运动轨道与A在同一平面内,且与A的绕行方向相同,由此可推测未知行星B绕太阳运行的圆轨道半径为( )A.R B.R C.R D.R8.如图所示,在匀减速向左运动的车箱内,一个人用力向前推车厢,若人与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是( )A.车厢对人做正功 B.车厢对人做负功C.人对车厢不做功 D.车厢对人不做功二.9~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共计24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卡中9、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的关系可能是:( )A、机械能不变,动能也不变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可变化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一定变化 D、若势能变化,则机械能变化10.如图所示,A是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而做匀速圆周运动B、C是同一平面内两颗人造卫星,B位于离地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的圆形轨道上,C是地球同步卫星已知第一宇宙速度为,物体A和卫星B、C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周期大小分别为TA、TB、TC,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C. D.11.如图所示,分别用力F1、F2、F3将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沿同一固定斜面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底端拉到斜面的顶端,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在此过程中,F1、F2、F3做功W1、W2、W3的大小及功率P1、P2、P3大小关系是( )A.W1>W2>W3 B.W2>W1>W3C.P2>P1>P3 D.P1>P2>P312.质量m=2kg的物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物块动能Ek与其发生位移x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1m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2m/sB.x=3m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25m/s2C.在前2m的运动过程中物块所经历的时间为2sD.在前4m的运动过程中拉力对物块做的功为25J三、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6分,共18分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中的横线上13在一个未知星球上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悬点O正下方P点处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电热丝,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小球由于惯性向前飞出作平抛运动.现对此运动采用频闪数码照相机连续拍摄在有坐标纸的背景屏前,拍下了小球在作平抛运动过程中的多张照片,经合成后,照片如图乙所示a、b、c、d为连续四次拍下的小球位置,已知照相机连续拍照的时间间隔是0.10s,照片大小如图中坐标所示,又知该照片的长度与实际背景屏的长度之比为1:5,则:(1)由以上信息,可知a点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小球的抛出点;(2)由以上及图信息,可以推算出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____m/s2(3)由以上及图信息可以算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是____________m/s(4)由以上及图信息可以算出小球在c点时的速度是____________m/s14.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各自进行了实验,每次实验都是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
则:①关于橡皮筋做功,两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大小可以直接测量B.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可以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整数倍增加C.橡皮筋在小车运动的全程中始终做功D.把橡皮筋拉伸为原来的两倍,橡皮筋做功也增加为原来的两倍②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均正确,改变橡皮筋的条数,得出在不同条数作用下橡皮筋做功W及各自对应小车获得的速度V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和速度的关系图线,即W—V图,如图甲,并由此图线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乙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与速度平方的关系图线,即W—V2图,如图乙,并由此图线也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关于甲、乙两位同学的分析推理,你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A.甲的分析不合理,乙的分析合理B.甲的分析合理,乙的分析不合理C.甲和乙的分析都合理D.甲和乙的分析都不合理四、本大题共4小题,15题10分、第16题10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共4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重G0=16N,将它挂在以a=5m/s2的加速度竖直上升的火箭中的弹簧秤钩上,弹簧秤示数F=9N,求此火箭离地球表面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几倍?(g=10m/s2)16.如图所示,河宽d=120m,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河水的流速为v2,小船从A点出发,在渡河时,船身保持平行移动,若出发时船头指向河对岸的上游B点处,经过10min,小船恰好到达河正对岸的C点,若出发时船头指向河正对岸的C点,经过8min小船到达C点下游的D点处,求:(1)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1的大小;(2)河水的流速v2的大小;(3)在第二次渡河中小船被冲向下游的距离SCD:17.如图所示,一质量m=1.0kg的小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台阶上,离台阶边缘O点的距离s=8m,它与水平台阶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在台阶右侧固定一个弧形挡板,以O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现有F=6N的水平恒力拉小物块,g取10m/s21)若小物块在到达O点之前拉力F就已经撤去,最后小物块刚好能运动到O点,求撤去拉力F的位置距O点的距离;(2)若小物块刚到达O点时撤去拉力F,小物块击中挡板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求小物块击中挡板上的位置坐标。
18.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轨道ABCD由水平轨道AB与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CD组成,AB恰与圆弧CD在C点相切,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轨道的A端以初动能E冲上水平轨道AB,沿着轨道运动,由DC弧滑下后停在水平轨道AB的中点.已知水平轨道AB长为L(注意:图中v0是未知的). (1)求小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圆弧轨道的半径R=,增大小物块的初动能,使得小物块冲出D点后可以再上升的高度是0.5R,则:①求小物块的初动能E′;②若小物块最后停在水平轨道上,小物块将停在何处(用离B点的距离表示)?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物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 1.D 2.A 3.D 4.C 5.D 6. B 7.D 8.B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对而不全2分,有错选0分)9.ABD 10.BC 11.BC 12.BCD 13. 是 10 m/s2 1.0 m/s √5m/s14 B A 15 h=3R 16.解:(1、2)当船头指向B时,合速度,则有:v==0.2 m/s当船头指向C点时,有:, 由解得v2=9m/min=0.15m/s. (3)在第二次渡河中小船被冲向下游的距离sCD=v2t2=0.15×480m=72m. 17.(10分)解:(1)当力F作用时,物体做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 由运动学公式: 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由运动学公式: 又x1+x2=s带入数据,联立解得 (2) 拉力F一直作用到O点,由运动学公式有: 小物块过O点后做平抛运动速度偏角为450: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联立解得:x=6.4m,y=3.2m 则击中挡板的位置坐标为(6.4m,3.2m)18解析:(1)小物块最终停在AB的中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mg=0-E,解得μ=.(2)①设小物块以初动能E′冲上轨道,可以达到最大高度是1.5R,由动能定理得-μmgL-1.5mgR=0-E′,故E′=E.②设小物块最后停在离B点x远处,由动能定理得1.5mgR-μmgx=0,故x=L.答案:(1) (2)①E ②L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