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
3页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董浜中心小学 张洁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音乐课程中, “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因此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音乐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一、音乐与其它学科的结合提倡学科整合是新的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前,我有感情地朗读着歌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侯/ 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冬天的风雪/狼一样的嚎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 /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然后请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在宁静的秋夜,坐在乡间的充满新收的稻谷香的谷堆旁边,自己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安静地倾听妈妈过去的事情,同时播放歌曲录音,听结束后再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闭眼倾听与想象,深刻地体会到乐曲中那悲凉的气氛,和痛苦的回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旧社会带给人们的苦难生活甚至有学生在听的时候偷偷地流泪了这时候,教师又不失时机的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关于体现旧社会人们受苦受难的古诗词作品配乐背诵给大家听目的在于不但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使学生在自我理解中,更能深刻地认识到新旧社会的对比,从而珍惜自己在学校的每一寸光阴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兴趣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兴趣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多媒体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它可以将音乐与画面做出完美的融合第十一册的《雪绒花》这首歌曲,柔美、动听它以及课后的《Do Re Mi》《孤独的牧羊人》都选自一部经典的美国歌舞片《音乐之声》 影片中的见习修女玛丽亚在当家庭教师时,与孩子们之间的有趣的故事,以及其中经典的音乐,都是非常值得欣赏的因此,我花了两节课的时间,将影片中的经典片断和学生一同欣赏。
最后进行了一次观后感的讨论会学生的分析居然丝丝入扣,从表面的趣事分析到了歌曲的特点,再说到出现两次的歌曲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在具体的视觉的辅助下,学生明白了音乐有着不同的表现作用:音乐可以使人减轻忧伤(雷雨夜的歌声) ,可以使人快乐(学唱 DO RE MI) ,可以使人们之间更容易沟通(上校和孩子们的第一次合唱) ,还可以利用音乐巧妙的逃脱敌人的追捕(音乐会上的最后演出)……也明白了音乐的速度在表现情绪中的作用:舒缓的音乐可以表现不紧不慢的动作,可以表现人物内心的平和(修道院的修女) ;急速的音乐则可以表现紧张的心情,可以表现不可一世的态度(德国法本斯追捕上校一家)……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三、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三、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
针对这一事实,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的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年级上册的欣赏《在钟表店里》 ,这一课的欣赏是以钟表为主,我请学生大胆想象各种钟表及其走动时的样子、形状等,学生有的随着音乐的节奏模仿钟摆的晃动;有的用口模仿时钟的滴答声;有的模仿可爱的咕咕钟伸着脑袋;有的在给钟上发条……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将歌曲的欣赏目标轻松地解决了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我发现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参与者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创造自己的音乐,孩子们在欣赏训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他们的欣赏审美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