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外滩的历史性建筑群.pps

57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49963220
  • 上传时间:2018-08-05
  • 文档格式:PPS
  • 文档大小:3.53MB
  • / 5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手动翻页目录2/56每次走过上海外滩,总会对矗立外滩整整 一个世纪的外滩各种建筑,对那风格不同 的大门和石墙多看几眼,经历了岁月的洗 礼和文化的积淀,最终形成了它独一无二 的品质和韵味不久前路过上海,又去了外滩, 将它们保 存在照片中,回来整理成PPS,可以慢慢的 品味在编辑中,想找一些有关说明,恰 巧从网上找到“快乐飞鸽”的有关照片和 介绍,就大胆地将她的材料补充到这里3/564/56亚西亚大楼亚西亚大楼(中山东一 路1号)亚西亚大楼由马海洋行 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 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 构,高七层,竣工于 1916年外观为折衷主 义风格,正面为巴洛克 式,六、七层有爱奥尼 克双柱,整幢建筑平面 呈回字形1939年大楼 又加高一层亚西亚大楼原址是英商 兆丰洋行的产业, 1917年,大楼被英商亚 西亚石油公司收购,遂 名亚西亚大楼现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 司的办公楼 5/56上海总会上海总会(中山东一路2号)早期的上海总会旧址,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 英国式的改进建筑,兴建于1864年该建筑 除保存英国传统建筑风格外,在二楼和三楼 还增加了宽敞的长廊式内阳台1905年总会 筹备重建,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塔朗 特(T.Tarrant)设计,1909年奠基,由英商 聚兴营造厂施工,1910年竣工启用。

      新楼采 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六层,底楼高26.9米 ,十分引人注目外观是英国古典主义风格 ,第三、四层中间有爱奥尼式列柱,顶层南 北两端有塔楼墙面装饰和塔楼式样具有巴 洛克特征,内装潢由日本设计师参照日本帝 国饭店装饰风格完成,有“东洋的伦敦”之 称走进上海总会,就能看到一条长达34米 的酒吧吧台,这条大理石吧台黑白相间,豪 华、壮丽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二楼300多平 方米的餐厅中竟无一根柱子1956年,大楼 曾交国际海员俱乐部使用,1971年改为东风饭 店6/56有利大楼有利大楼(中山东一路4号)1860年,大楼原址是一幢三 层砖木结构的房屋,属天祥 洋行1922年,大楼被拆除 重建由公和洋行设计,裕昌 泰营造厂承建大楼设计采 用新文艺复兴时期特征,以 正门为轴线,两侧建筑对称 ,外墙装饰吸收了巴洛克的 艺术风格大楼高六层,转 角处有一小塔楼,使用变形 的古典柱式,整个建筑布有 丰富的雕刻装饰图案是上 海最早采用框架结构的大楼 1937年抗战,华商保险业 纷纷内迁重庆,有利银行购 得了大楼的产权,由此该大 楼被称为“有利大楼” 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 限公司的办公楼7/56日清大楼(中山东一路5号 )日清大楼是一幢六层钢筋水 泥结构的日本近代西洋式建 筑。

      大楼1925年建成,由德 和洋行设计,外貌简洁,整 幢大楼分为三段一、二层 为第一段,三、四、五层为 第二段,顶层为第三段五 、六层之间有较深的挑檐, 窗框周围饰有浮雕属欧洲 复古主义风格因大楼原属 日清汽船会社所有,故称为 “日清大楼” 1945年日本战败,日清汽船 公司由中国政府接管日清 大楼也改为招商局办公大楼 建国后,大楼归海运局使 用日清大楼8/56元芳大楼(中山东一路6号)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开办的 第一家银行光绪二十三年 四月二十六日(1897年5月27 日)成立,行址为外滩6号 该楼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 “东印度式”建筑,原是一 家拍卖行因银行建筑对安 全性能有一定的要求,1906 年对旧楼进行了翻造改建 后的大楼为假四层,砖木结 构外形是具有维多利亚哥 德式风格的市政厅式建筑 外装饰带有浓厚的欧洲宗教 色彩,底楼和二楼的窗户都 是并列的落地长窗,窗框上 端为扇形,顶楼正面对称并 列的五个尖顶上原来都有十 字架(现已被拆除)20世纪20年代,通商银行为扩充业务,还购入隔壁外滩7号原 大北电报公司大楼,因大楼西侧有元芳弄,故名元芳大楼 顶部两侧有方窟窿,外观为三段式,系法国文艺复兴时期 风格。

      现房产由长江轮船公司使用元芳大楼9/56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中山东一路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式风 格的大楼该建筑注 重统一、对称、稳重 ,外立面装饰甚为讲 究每层都采用了古 典风格的柱子,或用 来承重,或只作为装 饰窗户四周图形多 样,立体感强,近似 巴洛克式它的黑顶 白窗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同时也不失一种 优雅的感觉这楼是 现在的盘谷银行上海 分行,自1908年建成 以来,它已四度易主 ,最早称为大北电报 公司大楼后为中国 通商银行及长江航运 公司所用 大北电报公司大楼10/56轮船招商总局(又名旗昌洋行 ),中山东一路9号大楼建于1901年,系英商 玛孔逊洋行设计,是一幢 高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 外貌为新文艺复兴式,各 层间都有明显的腰线底 层是石砌的外墙,门窗为 拱形木结构,第二、三层 正面原有古典柱式外廊, 后被改为房间外墙采用 红色花岗岩石料,门斗上 设凸出的阳台,内部楼梯 曲折,木扶手和栏杆雕花 显得十分精致这里原来 属美商旗昌洋行,解放后 大楼交上海港务监督局等单位使用 轮船招商总局11/56汇丰大楼(中山东一路10~12号)汇丰大楼在外滩西洋建筑群中是一幢较为突出的作品1923年,当时的英国 人曾称之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间最华贵的建筑”。

      大楼由公和 洋行设计,英国德罗洋行施工为求吉利,奠基时传说请风水先生择日,并 埋下了大量的各国金币该楼原是英商汇丰银行的办公楼 汇丰大楼12/56汇丰大楼建筑风 格属新古典派希 腊式,平面呈方 形,楼高五层, 二至四层有六根 罗马科林斯式柱 ,五楼中间有半 圆形希腊式穹顶 ,高二层,整幢 大楼显得古朴、 典雅大门内有 高近20米的穹顶 大厅,上层四周 呈八角型,每个 方向的壁面及穹 顶均有彩色马赛 克镶嵌组成的大 型壁画汇丰大楼建筑风格13/56画面的内容分别是汇丰银行设在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 、加尔各答八个城市分行的建筑主画面是象征该城市的女神穹顶壁画的内 容是希腊神话中巨大的太阳和月亮,并有太阳神、谷物神、月神相伴左右外 圈的12个星座分别对准穹顶下的八幅壁画仰头看去,壁画五彩缤纷,雄伟亮 丽,令人叹为观止汇丰银行伊(分行)14/56汇丰银行伊(分行)15/56汇丰银行大楼1921年5月5日奠基,1923年6月13日竣工 新中国成立后,大楼被上海市人民 政府收买并作为市政府办公楼 1995年市政府迁往新址现大楼使 用单位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汇丰银行伊(分行)16/56海关大楼(中山东一路13号)上海海关大楼自建成以来,一直是代表象 征上海的主标志性建筑之一。

      早期的外滩 海关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官衙式建筑, 建于1857年,三进楼房,中间有天井厅堂 ,两边是厢房,牌楼式的大门1891年, 上海道台对旧海关建筑进行重建,由英国 人设计,国人杨斯盛的营造厂施工1893 年底,一幢中间五层高的哥特式方形钟楼 ,两边为对称的三层尖顶副楼的江海北关 建筑落成到1923年,原江海北关已不敷 使用,相邻的汇丰银行大楼重建完工,外 滩的其它大楼也多次重建于是决定再次 拆除重建新楼新楼由公和洋行设计,于 1927年12月19日建成大楼的主建筑面对 黄浦江,高8层,上面还有三层楼高的钟楼 ,共11层外观设计采用希腊新古典风格 ,框架式钢筋结构,东面底部二层基座使 用大量花岗石砌成海关大楼17/56正门入口有4根希腊多 立克式柱,形成门廊 ,进入大门是海关大 厅,巨大的天然大理 石柱上布有贴金花纹 ,近大门中央有一个 正八角形穹顶,顶部 八个侧面各有一幅不 同的帆影海事彩图, 精美无比海关大楼正门入口18/56最著名的是那四方形的钟楼, 大钟有四个钟面,直径各为5.3 米,当时为亚太地区之冠紫 铜的时针长2.5米,重36公斤, 分针长3.16米,重60公斤钟 楼内有3个钟锤,最大的重2吨 ,另2个各重1吨。

      钟发条用 0.01米粗的钢丝组绞,长达156 米每次上发条需要4人操作, 花1小时才能完成大钟用二种 钟声报时,每15分钟,由4口小 钟敲出有节奏的音乐声,每逢 准点,十几吨的大钟被准时敲 响,声音浑厚雄壮,回音可达 10秒以上四方形的钟楼19/56交通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4号) 交通银行,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 二月成立,当年在上海设立分行1880 年,德国多家银行联合从颠地洋行买下 了外滩14号的房产——一幢四层楼德国 文艺复兴式建筑,设立了德华银行第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9年10月,作为 敌产,交通银行接管了德华银行,并迁 入了外滩14号1937年,银行决定重 建大楼并开始设计,不久因抗战一直拖 到1946年才正式开工,1948年10月竣工 ,该楼是解放前外滩建造的最后一幢大 楼重建的交通银行大楼由鸿达洋行设 计,陶馥记营造厂施工大楼高六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立面为对称造形 ,底层和大门门框采用黑色大理石贴面 ,中间顶部又有二层,共八层,装饰为 艺术派风格,设有库房、空调等当时最 先进的设备 大楼现由上海市总工会使用交通银行大楼20/56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又名中央银行 大楼,中山东一路15号)华俄道胜银行是创建于清朝的中国 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合资股东为 中、俄、法三国。

      1896年,道胜银 行在上海设立分行,1910年收购了 颠地洋行位于外滩15号的房产,并 开始拆除重建大楼由德商培高洋 行设计,项茂记营造厂施工楼高 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对称 ,大门两边各有一对券窗,具有法 国古典主义建筑特色二、三层正 面使用六根爱奥尼克柱,柱顶均饰 有欧洲神话人物头像雕塑大门两 侧柱顶原有一对精美的人物雕像( 现已毁),底层的中央大厅贯通三 层屋顶,并以彩绘玻璃天棚覆盖 厅内有对称布置通往二楼的白色大 理石扶梯二楼内壁也有精美的人 物浮雕外墙的底部用花岗石筑成 ,显得坚固无比大楼虽仅三层, 却是国内最早安装电梯的房屋华俄道胜银行大楼21/561994年4月4日, 这幢大楼成为中 国外汇交易中心 精美的大门精美的大门22/56台湾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 16号)外滩16号原来是日商开设的 台湾银行大楼早期的台湾 银行大楼是一幢建于上世纪 的东印度式建筑,高三层, 1924年被拆除重建重建的 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采用 日本近代西洋建筑风格,其 特征是广泛吸收各国建筑的 长处,集多种建筑风格为一 体与日本大阪和横滨的近 代建筑比较相似解放后,改名为工艺大楼 台湾银行大楼23/56字林西报大楼(中山东一路17号) 《字林西报》创刊于1850年8月,是上海最 早的英文报纸,1901年迁往外滩17号。

      1921年建造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茂生 洋行承建,1924年2月竣工 大楼占地面积1043平方米,高8层以大门 为轴线,两面对称,顶部两边有巴洛克式 塔楼,钢筋混凝土结构正立面为花岗石 墙面,底部两层墙面使用大石块给人粗犷 质朴的感觉三至七层是排列整齐的窗格 ,中间有古典柱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浮雕 八层两边为穹形券窗,中间双柱,有内 阳台大门口有多立克式柱和大理石门额 ,进门处原有两座女神石雕像(毁于文革 时期)《字林西报》于1951年3月停刊, 之后该楼曾被内河航运局、中国丝绸公司 上海分公司等单位使用1996年房屋置换 ,大楼由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 司使用,并易名友邦大楼字林西报大楼24/56麦加利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8号) 该址也是上海第一家外资银行丽如银 行的行址 麦加利银行总行在伦敦,1857年11月 在上海设分行1892年丽如银行停业 ,麦加利银行购入其房产并迁入外滩 18号——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英国式 建筑1922年扩建新楼,由公和洋行 设计,德罗·考尔洋行承建,楼高四 层,占地面积1755平方米,钢筋混凝 土结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外 形设计横、竖向均为三段式,二至四 层中段贯以两根爱奥尼克式石柱。

      底 层为粗石基座层,以花岗石贴面,显 得粗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