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晋名士与玄学——公选课PPT优秀课件.ppt
153页1,魏 晋 名 士 与 玄 学孙 丽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2013年2月,,2,一、玄学的形成,,3,(一)玄学的定义:,“初,云尝行,逗宿故人家,夜暗迷路,莫知所从忽望草中有火光,于是趣之至一家,便寄宿,见一年少,美风姿,共谈老子,辞致深远向晓辞去,行十许里,至故人家,云此数十里中无人居,云意始悟却寻昨宿处,乃王弼冢云本无玄学,自此谈老殊进 晋书陆云传 ,4,(一)玄学的定义:,所谓玄学是指以谈论老子、庄子、周易为中心内容,以探讨“有”、“无”为世界本源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它是儒、道结合的产物,其特点是学贵玄远,略于具体事物而探求抽象原理,不以议论时政而以“三玄”为谈资因谈玄者言及玄远,多与现实政治无涉,故又称为玄学清谈5,(二)“三玄”简介,1、老子和老子:道德经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约公元前580前500年),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东)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二十五章),6,老子和老子,,7,(二)“三玄”简介,1、老子和老子: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章) “道无常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8,(二)“三玄”简介,1、老子和老子:道德经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9,(二)“三玄”简介,2、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55前275年),姓庄,名周,战国时宋国(一说梁国)蒙县(今豫皖交界处)人 庄子三十三篇,分三部分,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8唐代时,庄子被尊为南华真经 西晋郭象庄子注,10,庄子与庄子,,11,庄子关于道的解释,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大宗师,12,(二)“三玄”简介,2、庄子与庄子: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出处同上)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出处同上)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庄子马蹄篇),13,(二)“三玄”简介,3、神秘之书周易:八卦 内容包括两部分:“经”和“传”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爻:八卦的画体,“”为阳爻,“”为阴爻卦则是爻的排列和重叠,如乾卦、坤卦等)及卦辞、爻辞,称为易经另一部分是解释卦辞和爻辞的注释和论述,过去称之为“十翼”(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也统称为易传或易大传14,周易与蓍草,,15,(二)“三玄”简介,3、神秘之书周易: 易的含义:变易、不易、简易 周易的作者:并非出自同一时代、同一人之手一般认为,八卦大体起于上古,周易起源于商周之际,易传也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它起源于孔子而由儒家后学在战国时写成 16,甲骨,,17,(二)“三玄”简介,3、神秘之书周易: 关于卦: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就是一,是整体的“一”、绝对的“一” 两仪指乾坤,代表天地 四象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在自然界就象征春、夏、秋、冬四时。
变通莫大乎四时”,18,(二)“三玄”简介,3、神秘之书周易: 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 兑 说卦:“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19,六十四卦,,20,(三)玄学形成之原因:,1、汉魏之际的社会变革和神学经学的破产; 2、汉末魏晋的政治气候; 3、由儒到玄、由清议到清谈的学术思想变迁 :马融、郑玄,21,,清谈的兴起,大抵由于东汉末年党锢诸名士遭到政治暴力的摧残与压迫,一变其具体评议朝廷人物任用的当否,即所谓清议,而为抽象玄理的讨论启自郭泰,成于阮籍他们都是避祸远嫌,消极不与其时政治当局合作的人物东汉清议的要旨为人伦鉴识,即指实人物的品题郭泰与之不同郭泰为党人之一,“有人伦鉴识”可是“不为危言覈论”,而“周旋清谈闾阎”即不具体评议中朝人物,而只是抽象研讨人伦鉴识的理论故清谈之风实由郭泰启之郭泰之所以被容于宦官,原因也在这里,然而郭泰只是一个开端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页45),22,战争 瘟疫,,23,参考书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 汤用彤 魏晋玄学论稿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余敦康 魏晋玄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唐翼明 魏晋清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罗宗强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4,二、玄学的发展阶段,东晋史学家袁宏将玄学划分为三个阶段:何晏、王弼、夏侯玄为正始名士;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为竹林名士;王衍、卫玠、裴頠、庾 (恳)、王承、阮修、谢鲲为中朝(西晋)名士。
当代学者基本认可这一划分,并提出东晋自成一个阶段 国内外学者多讨论魏晋玄学的表现形式魏晋清谈的分期,如四川大学已故的学者缪钺先生在清谈与魏晋政治一文中即提出:“魏晋清谈之演变,可分为四期魏正始为第一期,魏晋间为第二期,西晋为第三期,东晋为第四期冰茧庵丛稿,页34),25,,国外学者也把魏晋名士的清谈之发展分为: 黄金时代(正始,二四0二四九)、 白银时代(七贤,二五0二六四)、 黄铜时代(西晋,二六五三一六)、 土泥时代(东晋,三一七四二0)等四个阶段,并说经由此四段之演变,清谈逐渐与现实脱节而成为纯理论的游戏 (以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和美国学者马瑞志Richard B. Mather为代表的观点),26,,黑龙江大学的范子烨教授(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认为: 1萌芽时期(147239),由东汉桓帝刘志建和元年到魏明帝曹睿景初三年; 2形成时期(240249),由魏齐王曹芳正始元年至正始十年; 3鼎盛时期(250419),由魏齐王嘉平二年至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元年; 4衰落时期(420589),由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至陈后主叔宝祯明三年 他认为如此划分,才可以将中古清谈的历史嬗变尽括其中。
27,,大多数学者认为,玄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几次高潮都出现于魏晋时期,至南朝已近尾声在刘宋时期,玄学走向官方化,取得了与史学、文学并列的地位元嘉十六年(439),宋文帝命何尚之立玄学,何承天立史学,谢元立文学,雷次宗立儒学,各聚门徒,多就业者(南史卷二文帝本纪及宋书卷九三隐逸列传雷次宗)玄学的正式设立,标志着它已经从士人的手中转移到国家学术的宝座虽然在南朝时期,玄学清谈仍是士人经常谈论的内容,但其成就远远不能与魏晋时期相比,所以我们这里也采用大众化的观点,把玄学的发展划为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东晋玄学四个阶段28,(一)正始玄学,(一)正始玄学(亦称“正始之音”、“正 始清谈”,约240249年) “王敦为大将军,镇豫章卫玠避乱,从洛投敦,相见欣然,谈话弥日于时谢鲲为长史,敦谓鲲曰: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 世说新语 赏誉 正始: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年,29,(一)正始玄学,1、社会背景 2、代表人物 (1)何晏(约193249年): 字平叔 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论语集解,30,何晏 王弼,31,(一)正始玄学,2、代表人物: (2)王弼(226249年),字辅嗣, 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 。
主要作品 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及论语释疑 今有楼宇烈的王弼集校释 (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32,(一)正始玄学,(3)夏侯玄(-年):字太初,曹魏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33,(一)正始玄学,3、何晏、王弼的贵无论思想: (1)何晏: “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以成” 列子天瑞张湛注引何晏道论 “夫道者,惟无所有者也 列子仲尼张湛注引何晏无名论,34,(一)正始玄学,3、何晏、王弼的贵无论思想: (1)何晏: 无为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揭露事物真相,使人事各得其宜) ,无往不成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 晋书王衍传,35,(一)正始玄学,3、何晏、王弼的贵无论思想: (2)王弼:贵无论 “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 世说新语文学,36,(一)正始玄学,3、何晏、王弼的贵无论思想: (2)王弼:贵无论 “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
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味之不可得而尝故其为物也则混成,为象也则无形,为音也则希声,为味也则无呈故能为品物之宗主,苞通天地,靡使不经也 老子指略,37,(一)正始玄学,3、何晏、王弼的贵无论思想: (2)王弼:贵无论 “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 噫!崇本息末而已矣 老子指略 “自然亲爱为孝,推爱及物为仁” 论语释疑 “以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 三国志魏志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38,(二)竹林玄学,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裴注引魏氏春秋曰:“(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字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晋书嵇康传亦载:“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39,当代画家范曾竹林七贤图,,40,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1960年4月在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南朝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1960年4月 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南朝墓葬出土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41,(二)竹林玄学(约255262年),1、社会背景: 魏晋之际的权力争夺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
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是偶然崇奉,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渎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魏晋风度及其他,P19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42,2、七贤生平简介:,(1)阮籍(-年):字嗣宗,魏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 ,作品现有阮步兵集 (2)嵇康(223262年):字叔业,谯国铚县 (今安徽省宿县) 人,后迁往河内山阳(今河南省修武县东南三十里处)作品有嵇康集,43,阮籍 嵇康,,44,嵇康,,45,(二)竹林玄学,2、七贤生平简介: (3)山涛(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人 ()向秀(约年): 字子期,河内怀县人 ,喜读庄子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阮籍之侄 ,精通音乐“阮咸”(直项琵琶),46,山涛 王戎,,47,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