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doc
41页北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二〇一七五月目 录 前言第一章发展回顾和发展环境一、发展成就(一)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二)规模企业支撑效应明显(三)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二、主要困难和问题三、发展环境(一)全球竞争格局加速调整(二)“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四)“两化”深度融合呈现新趋势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路径四、发展目标第三章 产业集群和产业布局一、产业集群(一)计算机整机及外设产业集群(二)光电显示产业集群(三)电力电子产业集群(四)电子元件及组件产业集群(五)智能终端产品产业集群(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二、产业布局(一)总体布局(二)重点园区第四章主要任务一、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一)全力壮大产业规模(二)加快产业配套延伸(三)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二)大力实施“互联网+制造业”行动(三)积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四)加强电子信息制造业协同创新能力三、提升产业智能制造水平四、搭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一)加强跨境平台合作力度(二)加快建设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三)强化与院校合作力度(四)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五、创新开展产业链招商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第五章保障措施一、贯彻落实产业政策二、加强产业发展统筹协调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四、强化土地支撑五、优化完善服务环境六、落实人才引进激励机制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八、加强全面开放开发合作附件:北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表(第一批)前 言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北海市集聚规模企业最多、行业产值最大、发展最为迅速的主导产业,对北海市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是北海市“十三五”时期工业壮大规模、优化结构的主战场和主阵地。
为抢抓发展机遇,促进北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做大做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的战略部署,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年修订)的通知》(桂政办发〔2014〕97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广西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十三五”规划》《广西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北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北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领域为电子信息制造业,规划期为2016-2020年本规划是“十三五”时期北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加强行业管理、组织实施重大工程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发展回顾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成就(一)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北海市抓住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以计算机整机及配套、光电显示、电子元件、电力电子等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北海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30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034.8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从2011年的260.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990.82亿元,在广西区稳居第一,占广西半壁江山。
十二五”期间北海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情况如图1-1所示 图1-1 北海市“十二五”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图 (二)规模企业支撑效应明显“十二五”期间,北海市规模企业带动效应明显,产业园区成长迅速广西北海工业园区、北海出口加工区、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区域2015年,以建兴光电科技(北海)有限公司、广西三诺电子有限公司、冠捷显示科技(北海)有限公司、广西惠科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朗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德昌电机(北海)有限公司、广西新未来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永昶科技电子(北海)有限公司、北海创思电子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北海绩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海市天硌打印耗材有限公司、北海阿可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海银河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北海银河科技变压器有限公司、北海银河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规模企业产值达990.82亿元,占电子信息产值的95%以上,支撑效应明显三)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十二五”时期,随着惠科、冠捷、景光电子、三诺、冠德、德昌电机、银河高科、星宇智能等一批知名电子企业以及配套企业相继落户北海,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逐步加快。
特别是2015年底,总投资40亿元的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项目开工奠基,将进一步优化北海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近年来,北海市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正成为北海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十三五”时期,北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既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集群发展不足产业链短,配套产业链不完整,门类较多,发展方向较为分散,关联度较小,企业间产品不配套,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北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大多数是生产来料加工的低端装配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偏弱,缺乏支撑自主创新的技术积累,不利于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是人才资源支撑不足北海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少,科研技术能力不强;技能型人才缺口大,培育培养机制缺乏;缺少创新平台,高端人才引进困难四是传统劳动力优势减弱相比较东南亚等国家,北海市政策优势、本土劳动力优势、土地资源优势等成本优势逐渐弱化,而企业用工成本中税外费用负担相对较高,更是抵消了大部分劳动力优势五是生产性服务业滞后。
北海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滞后;融资环境不完善,融资缺乏政策引导,银企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各种社会、民间投资担保机构不够强大,电子信息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等 三、发展环境(一)全球竞争格局加速调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创新活跃度高、带动性强、渗透性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有无可比拟的引领作用,成为各国塑造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各国都在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当前,发达国家依然占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价值链制高点,在大力建设信息经济新优势的同时,积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再工业化进程,把控未来全球高端产业发展主导权如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战略举措,不断强化在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技术研发和产业培育等方面的优势地位越南、泰国等一些信息产业新兴国家加快布局,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资本及技术转移,正在改变全球产业制造格局十二五”时期,北海市凭借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实现了电子信息制造业跨越式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北海市产业传统优势正在下降,以培育新优势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二)“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战略加快实施,智能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的创新平台正在重组制造业创新体系特别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进程加快,广西和北海市在全国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十三五”期间,北海市应发挥区位优势、人文渊源优势、政策叠加优势和市场优势,建设一批面向东盟的北斗产业园等产业聚集区,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业发展,打造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探索对外开放合作新模式,拓宽面向东盟的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依托技术优势推动产业向“自主国际化”转变,给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进入新一轮加速期,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快速演进,深刻重构了信息产业发展图景,打破了旧有产业格局同时,信息技术创新从单点迸发、单一产品向体系化、集成化、融合化创新转变的趋势日趋明显,信息技术与制造、材料、能源、生物等技术和传统产业的交叉渗透日益深化,催生出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当前,以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孕育,硬件、软件、服务等核心技术体系加速重构比如,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催生了智能装备产业;信息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加快了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步伐在产业变革发展趋势下,各类新产业和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潜力不断释放,以智能硬件、新型平板显示、工业软件、高性能集成电路、5G通信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产品市场空间极其广阔,北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将面临新机遇 (四)“两化”深度融合呈现新趋势 集成电路、新型传感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的持续演进,推动着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智能化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现阶段集中体现在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集成应用,特别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和产品,以及衍生催生的新业务、新业态和新模式智能制造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北海市要抓住国家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带来的机遇,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自治区“双核驱动”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重大契机,主动对接国家《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以北海工业转型升级大会战为契机,以“壮规模、补链节、促升级”为主攻方向,以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做大做强和转型升级为主线,全力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配套延伸,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产业开放水平,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推动产业向品牌化、集群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实现产业规模壮大和结构优化目标,最终舞起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龙头。
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统筹推进,鼓励企业进行产业前瞻性与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强化制造业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将综合技术水平、研发投入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等作为创新发展的指标导向,加快园区体制机制和科技投入机制改革创新坚持融合发展将融合发展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把握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和变革创新的重大机遇,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电子信息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发挥规模和集聚优势,促进生产要素的集约高效利用坚持企业主导将企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体,着眼长期利益前瞻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战略意义突出的大企业大集团,推动兼并重组,构建产业联盟,建设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骨干企业加快产业链整合,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坚持智能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形成由中心向外扩散的智能网络格局,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组织建立制造业创新联盟中心,建设一批“互联网+”制造创新中心、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