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编写思路及特色.docx
6页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编写思路及特色李星灿付凯2017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公布,带来了新一轮科学教材的调整 修订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动手能力的要求有所提 高,进一步确立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反对知识灌输一 二年级课程的增加,更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制和五年制)教科书在全国第二轮申 报中,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10多年来, 教科书单个年级使用人数已经突破百万,得到了广大使用者的一致好 评在2009—2010年教育部组织的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中,青岛版《科 学》教材在全部8套小学科学课程教材中名列前茅:在教师问卷的7 个调查维度中,青岛版《科学》教材在5个维度排名第一,两个维度 排名第二;在学生问卷的4个调查维度中,青岛版《科学》教材在3 个维度排名第一,1个维度排名第二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教材编写组秉承要求,积极探索,努力 创新,力求以国际视野、现代气息、中国特色打造当今视野下的新《科 学》课程教材一、以问题为引领,以探究活动为主线构建课程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 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教材的核心是课程, 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知识获取和能力形成的过程用“提出问题 ——活动探究一一拓展延伸”的方式,既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有 利于其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科学严谨,富有趣味教科书设计的每 个探究活动,均让学生充分地使用这一思维方法,同时注意控制难度, 确保探究活动能有效进行,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与内化,避免出现程式化、表面化、摆样子的活动二、真正“做中学”,以同年龄段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组织课 程内容2007年4月,《幼儿园和小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实验项目一一“做中 学”内容标准》正式出版发行该内容标准为国家小学科学教育标准 的修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基本准则要求:“教学案例应来源于生 活,从周围取材"这一要求落实到教科书中,就是以学生的智力水 平、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的具体内容一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经典 的常见的情境进行探究,方便学生认知,如一年级上册第13课《水变 咸了》二是以学生常见工具为对象进行研究,学生无陌生感,如一 年级下册第16课《我的削笔刀》三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亲手操作完 成,学生积极性强,如一年级上册第16课《用树叶做书签》常见、 常用、力所能及,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亲历者,在活动中形成自己的 认识。
教材引入了许多学生形象的卡通人物,以学生的口吻,以泡泡语 的形式展现出拓展内容,提示思考的方向,如“你怎么知道” “为什 么这样猜”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还有哪些方法”“我 还发现……”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种设计符合同年龄段学 生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接受三、 突破传统编写模式,传授知识同时“授人以渔”,将探究技 能显性呈现于课程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需要运 用的各种技能,学生一旦拥有这些技能,便可凭借这些技能来探究周 围世界中的一些未知问题传统教材编写中,一般把这一内容隐含于 教材中的各种活动中,通过教师用书或教材说明等提醒教师在教学中 强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重视知识传授而不重视技能 培养的误区,导致课程标准探究技能的要求难以落实因此,有学者 认为将探究技能作为教材的显性内容提出,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教科书设计了“探究技能”系列内容板块, 将课程标准要求的探究技能以显性化的方式呈现在教科书之中根据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原则,“探究技能” 板块分布在有关课中,具有上下贯通、螺旋上升、层级不断提高的特 点。
同一探究技能多次出现,以不同的内容为载体,从不同的角度体 现探究技能要素不同探究技能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穿插进行,不 断提高关于观察、描述、交流、分类、猜想、比较、预测、获取证 据、排序、提出假设等技能的表述不断出现在教科书中,引起学生关 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意识,从而形成探究能力四、 课程以模块化呈现,易教易学教科书每课分为三大模块,即“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拓展 活动”活动准备”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前为本课活动搜集、 准备材料活动过程”是围绕本课主要问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过 程,一般设有2-3个活动,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或让学生自己 进行总结与评价拓展活动”将活动延伸到生活中,将科学探究延 伸到课后这一结构“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强调开放性,扩大了 学生科学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也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三大模块结构可用如下框图表示:五、突出技术与工程板块,让学生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并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这些活动都离不开 学生动手操作为突出这一板块的重要地位,教材将相应内容整合突 出,设立专门单元使用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
这些活动课程门槛低、材料容易获得、实践性强,或介绍简单工具, 如一年级下册15课《放大镜》,或加工简单食品,如一年级上册15 课《番茄与番茄酱》,学生喜闻乐见,操作过程呈现详细,是教材课 程体系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六、 以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 境等4个目标为依据,设计单元评价单元评价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知识乐园”“科学殿 堂”“反思空间”3个环节评价主体主要由学生、教师或家长构成; 评价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技术、社会 与环境等4个方面;评价方式有回顾、反思、图画、解答、谈话、制 作等等单元评价体现了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和评价方式多元的 特点七、 将髙科技手段AR技术引入教科书,再现真实事物,增强教学 效果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开发电子教科书,将图片、视频等更为生 动的內容呈现形式引入到教科书中我们将一款AR图片识别技术与纸质图书相结合的、扩展读者阅读 视野的、增加纸质图书信息承载量的软件《快扫》引入科学教科 书中,使教学内容再现实际事物及平时难以捕捉的过程,如猎豹奔跑、 蜜蜂采蜜等,增强了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利用该软件用电子设备扫描 《科学》教科书中带有视频播放图标“”的图片,软件即可自动识 别图片,在播放器上播放相应视频,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八、 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教科书在潜移默化中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处处体现中国 特色,从图片选取到活动设计,力图展现中华文化特色增加了 “法 治”栏目,形成一条明晰的线索,意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这 些内容丰富了教科书内涵,提高了教科书的品质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 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 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 共事务的能力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 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青岛版小学 科学教材体现课程标准核心思想,立足学生实际,立足国内外教育改 革发展的实际,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 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 探究的学习方式,力图给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为学生打造更好的科 学学习平台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出版社(266000)参考文献:[1]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2]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3] 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汉博教育培训中心.幼儿园和小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实验项冃——“做中学内容 标准(试用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 樊琪.科学探究技能的内隐与外显学习的比较研究[J] •心理科学,2005, 28(6) : 1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