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愚公移山课件10语文版.ppt
26页古诗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问题(3分) • 《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 等修辞手法1分)•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2分)比喻对偶参考答案•1.考查意图:考察学生把握诗歌语言特点•解析:本题难易适中•答案: 比喻、对偶 •2. 考查意图: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解析:本题难易适中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答案: 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愚公移山作家作品作家作品的介绍的介绍《《愚公移山愚公移山》》选自选自《《列子列子··汤问汤问》》,,《《列子列子》》相相传是传是战国战国时期郑国人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寇)著,战国前期道家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人物之一《《列子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说。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意深刻而含蓄预习检测•(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汝之不惠 亡以应亡以应 一厝朔东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无陇断焉 (2)对倾斜红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对倾斜红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惩惩山北之塞山北之塞 A.处罚.处罚 B.警戒.警戒 C.苦于.苦于 出入之出入之迂迂也也 A.绕远.绕远 B.迂腐.迂腐 C.困难.困难 指指通豫南通豫南 A.指向.指向 B.手指.手指 C.一直.一直 杂然相杂然相许许 A.允许.允许 B.赞成.赞成 C.答应.答应 且且焉焉置土石置土石 A.哪里.哪里 B.乃、才.乃、才 C.语气助词.语气助词 预习检测•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方方七百里七百里 年年且且九十九十 曾不若孀妻弱子曾不若孀妻弱子 方方其远出海门其远出海门 且且焉置土石焉置土石 曾曾益其所不能益其所不能 •汝心之汝心之固固,固不可彻,固不可彻 河曲智叟河曲智叟亡亡以应以应 惧惧其其不已也不已也 其其如土石何如土石何 吾义吾义固固不杀人不杀人 今今亡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亦死,举大计亦死 帝感帝感其其诚诚 其其妻献疑妻献疑 以君以君之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虽我虽我之之死,有子存焉死,有子存焉 甚矣,汝甚矣,汝之之不惠不惠 告告之之于帝于帝 预习检测•(4)翻译下列句子。
翻译下列句子 ①①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汝之不惠! ②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③投渚渤海之尾投渚渤海之尾 ④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之之”的用法的用法 1.结构助词,结构助词,“的的”::冀州冀州之之南,河阳南,河阳之之北北 以君以君之之力力 渤海渤海之之尾,隐土尾,隐土之之北北 京城氏京城氏之之孀妻孀妻 曾不曾不能毁山能毁山之之一毛一毛 操蛇操蛇之之神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惩山北之之塞,塞,出入出入之之迂也迂也 汝汝之之不惠不惠 虽我虽我之之死死 汝心汝心之之固固 3.指示代词,指示代词,“这这”::曾不能损魁父曾不能损魁父之之丘丘 “这件事这件事”::操蛇之神闻操蛇之神闻之之,告,告之之于于帝帝 4.人称代词,人称代词,“他们他们”::跳往助跳往助之之 “他他”::河曲智叟笑而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之曰曰5归纳: “ “而而而而” ”的用法的用法的用法的用法连词,表修饰:面山连词,表修饰:面山而而居居 笑笑而而止之止之 表顺承:聚室表顺承:聚室而而谋谋 何苦何苦而而不平不平?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而山不加增山不加增 “ “其其其其” ”的用法的用法的用法的用法1.代词,代词,“他的他的”::其其妻献疑曰妻献疑曰 帝感帝感其其诚诚 “他他”:: 惧惧其其不已也不已也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其如土石何?如土石何?6 “且且”的用法的用法1.副词,副词,“将将”:年:年且且 九十九十2.连词,连词,“况且况且”::且且焉置土石?焉置土石? “于于”的用法的用法 介词,介词,“到到”:达:达于于汉阴;汉阴; 向向”:告之:告之于于帝帝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毕力平、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毕力平险险:险峻的大山:险峻的大山2、、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箕畚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
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 面面山而居:面向着山而居:面向着7 特殊句式特殊句式1.被动句被动句 帝感其诚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2.倒装句倒装句 ①①、主谓倒装:甚矣,、主谓倒装:甚矣,((谓)谓) 汝之不惠汝之不惠((主)主) ②②、宾语前置:何、宾语前置:何(宾)(宾)苦苦而不平?而不平? ③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荷担者)(定语)(定语)三夫三夫 3.省略句省略句 ①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杂然相许(室人)杂然相许 ②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朔东一厝(于)朔东 一厝(于)雍南一厝(于)雍南 8讲读故事情节,体会愚公精神•1.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仞•2.愚公为什么要移去这两座山?愚公为什么要移去这两座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3.愚公要把山移成何种程度?愚公要把山移成何种程度?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豫南,达于汉阴•4.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里看出来?同,从哪里看出来? a.杂然相许杂然相许 b.杂曰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5.大家都知道,对于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大家都知道,对于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难在何处?难在何处? a.“年且九十年且九十”(说明年老)(说明年老) b.“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说明移山目标之(说明移山目标之宏伟)宏伟) c.“其妻献疑的理由其妻献疑的理由”(说明移山困难之多)(说明移山困难之多)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搬运土石路(说明搬运土石路途遥远)途遥远)•小结:这一节突出了愚公的小结:这一节突出了愚公的“毕力平毕力平险险”的大无畏精神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大无畏精神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讨论愚公与智叟的观点讨论愚公与智叟的观点•1.智智叟与愚公在移山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智叟: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如土石何?” 愚公: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而不平?”•2.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3.但也有人说愚公但也有人说愚公“有愚有愚”,智叟,智叟“有智有智”,,你的看法呢?你的看法呢?•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寓言只是用假托的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决不能以今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决不能以今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愚愚”和智叟和智叟的的“智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巧干”来要来要求愚公•小结:愚公和智叟的对话,进一步表小结:愚公和智叟的对话,进一步表现了愚公移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现了愚公移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智叟智叟愚公之妻愚公之妻 把智叟的话与愚公之妻的话比较,看把智叟的话与愚公之妻的话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看有哪些不同? “献疑献疑 ”“笑而止 ”关切关切 嘲笑 忧虑忧虑 讥讽 愚公与智叟愚公:目光长远愚公:目光长远 积极奋斗积极奋斗 全面全面 发展发展 持之以恒持之以恒 雄心壮志雄心壮志对比对比智叟:目光短浅智叟:目光短浅 冷漠逃避冷漠逃避 片面片面 静止静止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本文以神话结尾,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我我们们还还需需要要愚愚公公移移山山的的精精神神吗吗??提示提示•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写作特色•1.1.反衬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2. 2. 对比对比 a.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b.b.智叟和愚公智叟和愚公(表现了(表现了““愚愚””者并不者并不愚,愚,““智智””者并不智)者并不智)•3.3.情节曲折情节曲折 听听起起来来是是奇奇闻闻讲讲起起来来是是笑笑谈谈任任凭凭那那扁扁担担把把脊脊背背压压弯弯任任凭凭那那脚脚板板把把木木屐屐磨磨穿穿面面对对着着王王屋屋与与太太行行凭凭着着是是一一身身肝肝胆胆想想起起来来不不是是奇奇闻闻谈谈起起来来不不是是笑笑谈谈望望望望头头上上天天外外天天走走走走脚脚下下一一马马平平川川面面对对着着满满堂堂儿儿孙孙喔喔了了却却了了心心中中祈祈愿愿无无路路难难啊啊开开路路更更难难所所以以后后来来人人为为你你感感叹叹歌曲欣赏•请请体会体会 1.《《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歌曲的感人魅力!歌曲的感人魅力! 2.用心感悟愚公精神的不朽力量!用心感悟愚公精神的不朽力量!归纳总结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