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docx
4页七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第二章复习资料 2.1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2、皮肤的感觉功能:冷觉, 热觉(——手背最敏感), 痛觉——(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有保护作用), 触觉(——指尖最敏感) 3、大脑---------(形成感觉的部位) 2.2 1、声音:物体(固、液、气)的振动正在发声的物体为声源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方式向外传播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传播速度 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3、在15℃的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每秒 4、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2.3 外耳道 收集声波 声波的通道 鼓膜 产生振动 鼓室 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听小骨 传递振动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中耳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耳 内耳 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维持身体平衡,晕车晕船 具听觉感受器,能产生神经冲动 外界声波 外耳道 鼓膜 振动 听小骨 耳蜗内听 觉感受器 兴奋 听神经 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耳廓 放大、传递 传递 二、听觉的形成 2.4 1、光源:自身会发光的物体 2、在真空中,光速为30000km/s 或者300000000m/s 3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证据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 4、白光色散形成七种颜色,白色光反射所用色光,黑色光吸收所有色光紫外线和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白光是复色光 5红,黄,蓝称为光的三原色 6、小孔成像:倒立(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实像,可以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2.5 一、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光会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这就是光的反射水中的月亮) 二、入射点:(O )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 入射光线:(AO ) 反射光线:(OB ) 法线:(ON )通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1、频率:物体在1秒钟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的单位:赫兹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20000Hz 5、超声波:大于20000Hz 次声波:小于20Hz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 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3)与不同的人有关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远,响度越小 声音大小单位: 分贝 d B 2.噪声:令人感到烦躁不安的声音,叫噪声。
(三)控制噪声的措施: (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乐音:令人感觉轻松愉快的声音. (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音色 声音三元素:音调,音色,响度 入射角:(α)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β)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三、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四、入射角为零,反射角也为零 五、反射光线恰巧是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的,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七、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都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八:平面镜成像规律: 1、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等大) 2、像到镜面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等距) 3、成的是虚像;(虚像) 4、成的像是正立的正立) 九:凸面镜具有聚光作用,凹面镜具有散光作用 十: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六、光的反射种类 镜面反射:如磨得很光的铜镜、试衣镜、平静的水面(包括波浪的水面) 漫反射:地面,墙面,纸面 M M ′ 平面镜 MM ′ 入射点O 法线ON 1、在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玻璃要垂直于纸面放置放置的原因便于找到像的位置了。
2,选用玻璃的原因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找到像的位置 3、选用的玻璃薄一点好,如果太厚我们看到的像不是一个了,不方便实验 十一: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海市蜃楼) 十二: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6 二: 近视眼用凹透镜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 远视眼用凸透镜,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面 三: 眼球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起主要作用的是晶状体,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像在视网膜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 照相机 f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u=f 投影仪、 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