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史地经纬-中关村聚落.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wm****3
  • 文档编号:45694393
  • 上传时间:2018-06-1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57.1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史地经纬-- 中关村聚落 中关村聚落 徐 征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因特定需要形成的聚居点,称之为聚落聚落的生产和成长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其迁徙和汇集有着历史地理的成因聚落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人类聚落的形成原因、构成要素、分布形态及时空的演变用此方法研究中关村聚落,认识中关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在高科技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不但有现实意义,也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农业聚落 一、农业聚落 中关村是“海淀台地”上的一个小村,在这个村附近已多次发现新石器晚期的器物 《北京考古四十年》云“海淀区中关村、西山和朝阳区立水桥,出土了柳叶形细石器和石片” 1956 年在北京大学佟府甲 3 号院内出土一件做工精巧的磨制石斧同年在中关村及海淀一带“采集到完整与残损的石器一百多件,废片废石二百块左右” 1997 年在北京大学理科楼群工地上出了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大约在 5000 年前,远古先民们就居住在校园内小湖北岸在这里出土了石器 10 余件,陶器 20 多个,陶片 100 多件,石器制品中有石磨盘、磨棒、石凿等,还出土类似砍刀的器物和木桩,反映了农耕文化的特征,为我们提供了中关村史前人类活动的证据。

      1955 年,中关园修建北京大学教工宿舍工地中,发现瓮棺一座,为正南北方向,长 0.5,宽 0.3 米瓮棺是由两件“鱼骨盆”类的陶瓮相对接而成,北端用素面泥质灰陶片覆盖其上,棺内尸骨已腐朽,虽无任何随葬品,但从鱼骨盆可以窥探战国时期的制陶技术在中关村北成府高台地上挖出灰坑多座,出土过一些陶器残件和绳纹陶片大量的遗迹出现,反映了西汉时期生产发展的状况,农业聚落当形成于此时 中关村是北京早期发展过程中通往居庸关古道的所经之地辽金时期,中关村在都城的北郊,又成为通往帝王游猎避暑行宫的必经之地元明时期,中关村在都城的西北郊,是达官贵人建造园林之处直到清代和民国,中关村都没脱离农业聚落的框架此间的先民们从“男耕女织” ,到“劝课农桑” ,脸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刨食,一直到 20 世纪,都没能直起腰来 二、寺庙聚落 二、寺庙聚落 寺庙是宗教信仰本土化和具体化的产物中关村寺庙的兴建,以明代时期最为突出 从永乐四年(1406)开始,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到永乐十八年(1420)初步完工是年九月,下诏改北京为京师十九年正月,成祖朱棣驾临奉天殿受朝贺,正式迁都北京海淀属宛平县,其位置在京城的西北部。

      海淀镇的“东北”是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周边皆庙宇其东南为保福寺,正德十一年(1516)建 “内经厂提督僧录司左善世”鼐公驻锡於此,圆寂后建“鼐公禅师灵塔” 万历三十九年(1611)重修时铸6869铁钟西南为天仙庙,权贵宦官陈慎斋路过此庙“有所栖也” 见该庙颓敝,规制不广,遂捐款买地,诛茅伐石,聚材纠工,拓而新之,工起隆庆五年(1571)二月,告成于隆庆六年(1572)八月西北为成府村,有广惠宫,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 年),又称刚炳庙,为纪念在“靖难”之役中立有战功的太监刚炳而建该寺坐西朝东,铁磬一,有“嗣教弟子郭庆元万历二十八年(1600)造”等字南面有紫竹林,坐北朝南,殿宇 3 楹还有太平庵等,均建于明代东北为柳村,建有长春寺,铁磬一,有“敕赐瑞光寺供奉”等字,盖后人移置兹寺还有观音庵,铁钟一,系嘉请三十九年(1560)观音庵住持宁惠、惠善铸 由上可见海淀镇的东北部即今称中关村的地方,明代寺庙、宫庵颇多,佛道安然相处,使这个地区成为寺庙聚落寺庙是人、神共居的场所,外观庄严,结构幽邃,给人以神密感其实寺庙聚落的形成也有着比较独特地理风景原因万历年间的蒋一葵,早就独具慧眼他在《长安客话》中指出北海淀、南海淀一带“远树参差,高下攒簇,间以水田,町塍相接,盖神皋之佳丽,郊居之选胜也” 。

      故中关村也就成为兴建寺庙的上佳处所 三、中官聚落 三、中官聚落 明季以降,清廷一方面承袭明朝遗制修葺寺庙,一方面对于开国战将予以表彰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月,在保福寺村立有《额色谕祭碑》 额色率旗出征湖南、四川等地,后病故,享寿 55 岁,亲男额尔敏承袭,授以罔替康熙四十八年(1709),玄烨赐给皇四子胤禛一座圆明园雍正二年(1724)建圆明园八旗护军营房八处雍正三年(1725)后,圆明园正式成为清帝“园居”理政处所,平民百姓绝不敢涉足乾隆年间,挟雄厚财力,在北京西北郊大兴土木,形成了以圆明、长春、绮春三园为中心的“众星拱月”的壮丽局面 在圆明园的周边除了护军八旗还分布着很多赐园和服务机构其中在圆明园的东南隅有大学士傅恒的交辉园,和珅的淑春园服务性质的单位有侍卫营、包衣三旗和中官官房中官官房建于成府村南边的西侧靠近海淀镇(今北京大学五四操场一带)的地方成府村东有一块地,其北半部建有中官义地,南半部建有刚炳庙不难看出,由于京师西北郊皇家园林的兴起,帝后“园居”给海淀带来了大量太监这些太监平日轮值当差,散差后在中官官房居住太监去世,葬于中官义地在中官义地中建有明代太监刚炳庙,作为太监拜祖偶像。

      至此,海淀形成中官聚落 海淀台地上,西山横卧,河流环绕,常被选作“阴宅”之“佳城” 嘉庆六年(1801),德明因“奉上惟勤,执事有恪” ,去世后在保福寺立有《经筵讲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恪勤公德明碑文》 嘉庆二十二年(1817)苏楞额充任工部尚书,在成府西南处(今称东大地)建造宅园,称“苏园”或“苏大人园” 原先建在这里的中官官房,一部分木料砖瓦运往圆明园改建值房,一部分木料砖瓦拉到东大地连界东边,建中官官房和铺面用房 《北京西郊成府村志》中记“庙北太安庄,俗称东大地在乾隆嘉庆间,此地为太监营房,至道光间拆移地,在三旗营房南墙外有太监义地刚秉(炳)为太监祖师” 同书又云: “燕家锅伙以东,为东大地,昔清乾隆间为太监营房至道光初间作废拆去木料砖瓦运往圆明园改建值房之用 ” 咸丰初年,陈世杰在宫内当差,总管宫内和御园的灯笼每天从紫禁城、天坛等处捡回数以车计的蜡头,使他家发了财,家有土地 14 顷,买卖 14 处,在海淀镇东建有宅院,悬匾曰“东大院” 其院广植花木梨枣,绿荫匝地,四季飘香院四周围以高墙大院之南,有场院,有木栅栏门,再南为洼地,种植水稻 70咸丰十年(1860)过了八月十五,滚滚的乌云遮住了月亮。

      皇上既往热河,圆明园内恐慌英法侵略军烧毁了圆明园、老虎洞、天仙庙,焚掠了成府 “(八月)二十二日……遂于酉刻焚御园大宫门,延及同乐园、慎德堂等十八处市肆间如娘娘庙、老虎洞各大街、王公大臣之平泉、绿野各名园尽付劫灰,火光烛天 ” (见(清)赘漫野叟撰《庚申夷氛纪略》 ) 大火数日不灭,火光在中官官房墙上不停地跳动,那带着火星的尘埃散落在中官官房的屋顶西方的侵略,是对东方文明的亵渎,使得中关村地区第一次遭受耻辱 同治六年(1867),样式雷《永恩寺成府旱河抄平丈尺清册》记载了这个地区的铺面有“中官茶庄”和“东大院茶馆” ,证明了同治年间,正蓝旗营房之西,苏大人园之东,成府村之南,东大院之北的中间地带,仍称做“中官” 同治十年(1873)九月二十八日,谕令内务府兴修圆明园,翌月初八日,即着手兴造,到了同治十三年(1874)七月末不得不停工圆明园一蹶不振,中官随之裁撤,中官地区逐渐显得荒芜 光绪七年(1881),溥伦袭贝子,先后出任镶黄旗蒙古副都统、镶白旗汉军副都统、正红旗满洲副都统至正蓝旗满洲都统,曾任护军统领、崇文门正监督等职,赏住苏园,改称为“伦贝子园” 光绪二十年(1894)溥伦弟溥侗移住此园,时称为“侗将军园” 。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所到之处,常常是“毁门而入,见人就杀” 《王神父日记》)张邦永在《华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片段回忆》云: “八国联军进北京后,不但北京城里吃了大亏,距北京十五里的海淀,也是抡掠烧杀强奸等等,无所不为她的一家人都死光,她的香烛店也被焚毁,她被虏走才免于死 ”文中的“她” ,是位被“虏走”到法国的中国姑娘,家住中关村西南的海淀镇这位姑娘成了人证八国联军的野蛮烧杀使得中关村地区第二次遭受蒙难 光绪三十四年(1908),溥侗被加赏,人称“侗五爷” “侗将军” ,其园又称“侗五爷园” 到了民国年间,侗五爷因手头拮据,将侗五园押给正金银行,后被拍卖,由燕京大学购得,成为农科用地 《北京西郊成府村志》载“侗五因手之无钱,将该园押给正金银行,借款两万元,五六年本利未偿正金银行在法庭提起诉讼,实行拍卖为燕京大学所得,改为农科用地 ” 由于地图制作者方言、修养不同,手头占有资料多少,所标的地名准确性不一样 “中官”的名字经常被谐音所代替清宣统元年(1909),京师陆军测地局测定的《京西图》上标“中关”地名民国以来,太监失去了主子,圆明园开始“破盘” ,穷困潦倒的太监只好串庙。

      太监官房已倾圮, “太监义地”也已荒芜1912年绘制的《西郊图》上标为“中湾”地名1915 年由民国内务部职方司测绘印制的《实测京师四郊地图》上标为“中湾”地名1917 年绘制的《京兆二十县图》上标为“中官”地名中华民国七年(1918)十月,参战军教导团印制的地图上标为“中关”地名故此,中关村其名最早应是“中官” ,是乾隆年间形成的中官聚落 1928 年 6 月,中关村划入北平市辖域,属北郊区同年制印的《最详北平四郊图》中记为“中关”地名1932 年《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村里名称录》称“中关村” ,属第 15 自治区第 22 坊1940 年成书的《北京西郊成府村志》称曾“钟关儿” ,愦憾的是未正式出版1948 年北平市设 18 区,区下设保 “中官”曾属三才堂段管辖下属 11 个甲,蓝旗营分为第 1、2、3、4 甲,中官分为第 5、6 甲(共 40 户人家) ,蓝旗营以南分为 7、8、9、10 甲,三才堂为 11 甲 1949 年春,废除保甲制,第 18 保改为 18 村,11 个甲改为 11 个闾,中关村归成府村管辖其四至:东71至蓝旗营西门外,即现在的科仪中心;南至北保福寺的北头,即现在的四环路以南;西至燕京大学东墙果园以东,即现在中关村大街以东;北至成府村村南头;边界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的斜线,后来取正为南北,再拐为东西向,即现在的成府路。

      1950 年改 18 村为保福寺村,1951 年改为保福寺乡1953 年出版的《北京市街巷名称册》称“中关村” ,门牌终止号码为 28,属海淀分局大钟寺派出所管辖,备考中注“是北大中关园宿舍” 中关村出名后,人们开始对中关村寻根 《北京晚报》刊登邱宝剑《中关村原叫中官屯》 文中称“信封上的地址错成中关村” , “不料很多单位陆续搬来,都跟着叫中关村” 客观的说中关村原叫“中官”是对的,后来称“中关村”也出之有据用不着感谢“信封”所造成的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北京市》中“中关村”条: “在海淀区东南部,泛指海淀路东及中关村路两侧地区原为农地,有小村名中官村,后讹为中关村 ” 《北京百科全书》中“中关村”条: “清代某中官(宫内官僚,亦即太监)于此置立庄田,故名中官村,后谐音更今名 ”从历史上说,此地有中官官房,但不曾置买田地;有中官义地,不曾叫“中官坟” 可见,中关村起源的中官村说(太监建房),中官坟说(太监建坟),均有史源,用不着避讳令人憎恶的太监,没有必要避回晦气的太监坟这就是这个地域的现实后来的中关儿说(上关、中关、下关),中湾儿说(大泥湾、中泥湾、小泥湾)及钟关儿说都是“中官”的谐音,或者说是“中官”的讹传。

      四、高校聚落 四、高校聚落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中等教育阶段以上的专门教育,称高等教育中国古代的太学、算学、律学、医学等都属高等教育性质京师大学堂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之始 宣统三年(1911)四月二十九日,清政府利用美国政府“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兴办了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校址在清华园内辛亥革命后,更名清华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