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6 商鞅变法B卷.doc
14页新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6 商鞅变法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8九上·深圳月考)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 . 使用的铁农具最多 B . 使用牛耕最普遍 C . 兴修水利工程最多 D . 商鞅变法最彻底 2. (2分) (2016七上·富顺期末) 任用商鞅变法的君主是( )A . 孝文帝 B . 秦始皇 C . 秦孝公 D . 齐桓公 3. (2分) (2017九下·临洮月考) 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 . 禹 B . 李冰 C . 商鞅 D . 李春 4. (2分) (2018七上·晋江期中) 县这一地方行政建制在我国出现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战国 5. (2分) (2019·龙东)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其中秦国的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 ) A . 商鞅 B . 李冰 C . 秦穆公 D . 晋文公 6. (2分) (2019七上·汉滨期末) 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封建国家,主要是因为( ) A . 商鞅变法 B . 牛耕的推广 C . 铁制农具的运用 D . 都江堰的修建 7. (2分)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商鞅改革经济方面措施的是( ) A .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C . 统一度量衡 D .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兔除徭役 8. (2分) (2019·铁西模拟)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并为其统一中国而奠定坚实基础的主要是( ) A . 实行商鞅变法 B . 实行分封制 C . 推广牛耕 D . 推广铁农具 9. (2分)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
推行新法”的代表人物是 ( ) A . 管仲 B . 商鞅 C . 秦始皇 D . 北魏孝文帝 10. (2分) 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 . 管仲 B . 齐桓公 C . 孙膑 D . 商鞅 11. (2分) (2016七上·南阳期末) 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B . 加强刑罚 C . 奖励军耕,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D . 推行县制 12. (2分) (2017七上·广东期中) 战国时期各国新兴地主阶级实行变法是为了( ) A . 做诸侯中的“霸主” B . 富国强兵,维护统治 C . 防御外来侵略 D . 维护周天子的权威 13. (2分) (2017·锦州模拟) 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 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 . 最高统治者支持 C . 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D .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14. (2分) (2017·滨海模拟) 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促进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大转型的措施是( )A .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 . 重农抑商 C . 建立县制 D . 根据军功授爵 15. (2分) (2019七上·云安期末) “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可见“商君”属于(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墨家 16. (2分) (2019九下·乐陵模拟) 《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踢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 推行县制 B .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 . 废井田,开阡陌 D .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17. (2分) (2019七上·兴化期中) 商鞅变法中“确立县制,由围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的直接作用是( ) A .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 .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 .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促进了经济的交流 18. (2分) (2019·长沙模拟)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 ) A . 遭到了普遍反对 B . 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 C . 最终必然会失败 D . 忽视了道德教化 19. (2分) (2018·泸州)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 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 . 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 . 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 . 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20. (2分)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A . 商鞅变法 B . 长平之战 C . 楚王问鼎 D . 合纵连横 21. (2分) (2019七上·深圳期中) 对如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 秦国变法成效显著 B . 分封制彻底瓦解 C . 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 . 周天子名存实亡 22. (2分) (2019七上·宽城期中) 在学校开展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拟定了如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 《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 . 《诸子百家: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 . 《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 . 《商鞅变法:开创汉朝的百年基业》 23. (2分) (2019七上·河源月考)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民族关系的发展 24. (2分) (2018七上·高要期中)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
为此,秦孝公( ) A . 实行分封制 B . 任用商鞅变法 C . 推进大一统 D . 推行汉化政策 25. (2分) (2019七上·赵县期中)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成效最大的是( ) A . 秦国 B . 齐国 C . 赵国 D . 魏国 26. (2分) (2017七上·金堂期中)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 (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 ) A . 奖励耕作 B . 推行县制 C .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D . 奖励军功 27. (2分) 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 )A .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 .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 .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D . 促进了中国的封建化 28. (2分)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A . 促进生产力发展 B . 实现富国强兵 C . 缓和社会矛盾 D . 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29. (2分) (2017七上·翁牛特旗期中)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 . 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 . 实行商鞅变法 D .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30. (2分) (2017七上·金堂月考)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官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 管仲改革之时 B . 周平王东迁之际 C . 商鞅变法之后 D . 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前 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110分)31. (25分) (2018七上·徐闻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班固《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秦始皇统一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摘编自《秦始皇诏版铭文》材料三: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 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根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措施? (2) 材料二中“统一天下”发生在哪一年?为“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3) 材料三中“古封国制”指什么制度?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替代“古封国制”? (4) 对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杰出的政治家,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暴君。
你怎样看?请列举史实说明 32. (20分) (2019七上·福田期末) 走近遗迹,触摸历史,历史遗迹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东省龙川县境内发现了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大量陶器和石锛、石斧、石锥、石锤等石器,还有众多的纺轮、石镞等磨制石器,制作精良,专家称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纺织厂”——广州文史网材料二: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上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号称“华夏第一陵”,陵园里的轩辕庙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装饰精致华丽——百度百科材料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栎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境内,是秦献公至孝公时期(孝公于公元前350年迁都成阳)、汉刘邦初期的都城,是西安附近秦成阳、汉长安外的第三座秦汉都城有居住及作坊、水井等遗址15处——中国考古网材料四: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的司马迁祠,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坐落在陕西省韩城市韩奕坡悬崖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