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pdf
312页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教材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是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初步的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定量刻画的方法认识客观世界的开始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自选工具测量,认识厘米以及用厘米测量物品和线段的长度,认识米以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认识分米以及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结合单元内容,安排了综合与实践活动“我们的测量”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定义,教材特别重视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注重在实际测量中体验长度单位的含义本单元的编写有以下特点:1.在实际测量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含义2.借助实物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3.在用厘米作长度单位的测量活动中,了解线段4.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实际意义,知道分米,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初步认识线段3.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正确的进行测量。
4.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重点、难点重点:能够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初步认识线段难点: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正确的进行测量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时安排本单元用5 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2 课时课题课时估一估测一测1认识厘米1用直尺测量画线段1米的认识1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认识分米1总计51估一估测一测 教学内容教科书1页、2页,比较铅笔和蜡笔的长度,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教学提示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选择的物品都是学生每天使用的本节课的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讲,没有困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理解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不同测量结果的原因,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3.感受和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了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理解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不同测量结果的原因,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难点:会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铅笔、蜡笔、课件、直尺学生准备:铅笔、蜡笔、文具盒、曲别针、橡皮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多媒体展示1只铅笔和1只蜡笔,并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铅笔和蜡笔解答问题:(1)铅笔和蜡笔,哪个长?那个短?(2)估计一下,1只铅笔的长度等于几只蜡笔的长度?2.小组合作,动手比一比,并解答上述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实际量一量要让学生学会量的方法:方 法1:两支笔一端对齐,在铅笔上一根蜡笔长度的地方画上线,在移动蜡笔,接着量方法2:可以用几只蜡笔接着摆,看一看一支铅笔大约等于几只蜡笔的长度3 .找同学来展示自己比一比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在这个过程中,要学生体会“大约”的意思是大概,差不多设计意图:直接给出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抓住重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口的空间了解“大约”的含义,体 会“量”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1.指一指:哪个是课桌的长?2.同桌合作,选用身边的物品作为测量的工具,实际测量一下,看看课桌的长是多少?(教师指导各组选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3.汇报答案,交流各组使用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并发现问题:为什么大家的结果都不一样呢?4.讨论:为什么大家的测量结果会不一样呢?解决问题:1.查看学生指出课桌的长2.请各组分别使用不同的工具来进行测量3.汇报结果,发现,这一次结果都一样4.小组进行讨论后发现,选择的工具不同,不统一,测量结果也会不同得出结论:要想得到同样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测量结果不一样”是因为使用的工具不一样,使学生想到:数据不一样,是因为使用的工具不一样最后让学生都用蜡笔再次进行测量,通过结果的一致性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三)巩固新知教材2页,试一试:同桌合作,用蜡笔测量课桌面的宽四)达标反馈教材2页1、2题答案:第1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橡皮做工具测量同样的课本,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第2题,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自己的学习用品,铅笔、蜡笔的结果是一样的,铅笔盒的测量结果可能不一样五)课堂小结1.谈谈自己的收获:在测量物体时,只有选择统一的工具进行测量,才会得到统一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阐述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六)布置作业1.估测时.,大家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就(),要使用()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得到物体的长度2.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度大约是()个橡皮的长3.你的书包的长度大约是()个铅笔盒的长4.你的课桌的高度,大 约 是()根铅笔的长5.数学课本封面的宽度大约是()根蜡笔的长答案:1.不 同 统 一2.3.4.5.答案不统一板书设计估一估测一测要得到同样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教学资料包统一度量衡南北朝时,各国度量衡的标准不一,如北朝魏、齐一斗等于古二斗(古斗指王莽时所定的标准),一斤等于古二斤;北周则一斗比古斗仅大百分之六,一斤比古斤仅多二两;南齐则一斗等于古一斗五升,一斤等于古一斤八两长度方面,北朝一尺比古尺增二至三寸,南朝则增不到一寸全国度量衡的不一致,给工商业发展带来很大不便,于是隋文帝作了统一的规定:隋一尺等于古尺一尺二寸八分,等于南朝的一尺二寸;隋一斗等于古斗三斗;隋一斤等于古三斤,并下令在全国推行度量衡的统一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清代顾炎武 在 日知录中曾说:“三代以来,权量之制,自隋文帝一变唐承隋制,基本以此为准,唐以后虽稍有变动,但基本仍保持隋制。
秦始皇统一的度量衡统一度量衡古代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全国统一施行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统一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教学反思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进行测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能基本掌握,能够理解使用不同测量工具得出不同测量结果的原因,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多进行测量的练习,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实际测量的方法和技巧,给学生充分动手和动口的机会2认识厘米教学内容教科书3、4页,认识厘米并测量教学提示“厘米”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本节课“认识厘米”是在上一节”要得到统一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中要借助直尺和实际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 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1.经历体会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2.建 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3.在估测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重点:结合组直尺和实际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 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在直尺上找出1 厘米,几厘米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图钉学生准备:直尺、橡皮、铅笔、图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回答问题:要想准确表示物体的长度,获得统一的结果,应该怎么办?2.观察直尺,你都看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引入这节课的统一的长度单位,通过对直尺的观察,对直尺产生初步的印象二)探究新知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1、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能用到数学知识,比如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想知道这支笔有多长?操场的跑道一圈有多长?拿笔时手离笔尖的距离有多长?2、像这样的问题你能说吗?试试3、我们说了这么多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对,都和长度有关,实际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树有多高?水有多深?房间有多宽?这些问题实际上也都是在说一个物体的长度呢4、你们想知道它们究竟有多长吗?该怎么解决呢?用什么量呢?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认识尺子:你们都有吗?拿出来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课件展示尺子刻度、数字、0刻度、cm1厘米=lcm师:厘米是一个表示长度的单位,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认识厘米)3、认 识1厘米的长度:在国际上我们就规定从0至I1之间这么长的距离为1厘米,仔细看这个长度,记住它!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同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1厘米有多长,学生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比如,图钉的长是1厘米,我的拇指宽是1厘米等,帮助学生对1厘米形成了一个感性的认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4、在你自己的尺子中找一找从哪到哪也是1厘米?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的说从哪到哪就是一厘米?看来你们已经发现了尺子中的秘密了用你的手在尺子上比划出一厘米的长,看一看,举起手来,这是多长?闭上眼睛,用心体会一下,把这个长度记在脑子里!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在身边或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大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差不多)大家用大约这个词用的很好,当我们量出的长度不是非常准确的时候,多一点,少一点的我们都要说大约是多少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发现,让学生找到测量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测量中有效的规避这种错误的做法4、认识几厘米在我们的尺子上,大家能很快的找到了 1厘米,那么除了 1厘米,你还能找到几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反馈:你找的是几厘米,谁愿意到前面来指着说一说别的同学找出的2厘米在哪呢?-不管是从12还是从3-5,这些都是2厘米长我来说几个,请你看一看这是几厘米:03、05、06,这么快,你们是一厘米1厘米数出来的吗?那用什么好方法?这就是尺子上标有数字的目的,0刻度是起跑线,从0开始,跑到几就是几厘米真是一个好方法)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直观的讲授,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牢固的认识,并对厘米这个概念印象深刻,然后拓展延伸,教会学生找到2、3、4厘米,用手比一比,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对长度有一个自我的感受和体会,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厘米。
三、展示点拨如果给你一个物品,你能准确的量出它的长度吗?试一试学生测量自己的橡皮有多长师巡视有多长,你是怎么量的?(投影演示)反馈:你们看她量的好吗?好在哪?你们量的这么准,这么快,是因为你们找到了一个好的测量起点小结:看来,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首先都要找到一个便于我们测量的起点看来你们已经能运用尺子准确的测量出线段的长度了,学生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汇报结果,并展示自己是怎么测量的三)巩固新知教材4页,练一练1、2、3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四)达标反馈习题:1.要准确表示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测量2.生活中有很多长度为1 厘米的物体,比 如()、()o3.1 厘 米 1 厘米的数,数()次是5 厘米4.你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5.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的一端对着直尺的1 厘米处,另一端对着8 厘米处,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厘米答案:1.长度单位2.橡皮的厚度、图钉的长度答案不唯一)3.54.1 厘米5.7(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1 厘米是多长?那 么 2 厘米,3 厘米,4 厘米呢?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呢?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布置作业1 .计 算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