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剖析灾后救援人员心理健康的辅导方法.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78212297
  • 上传时间:2022-04-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剖析灾后救援人员心理健康的方法关键词:救援人员;心理问题;原因;对策摘要:由于救援人员在灾难援助中工作任务和角色的独特 性,他们的心理问题是目前心理援助中较为忽视的问题之一在分析救援人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 我国救援人员心理健康促进的对策大量的调查结果证实,在灾后重建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救援人员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这给灾后的 重建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救灾人员的 心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汶川地震后, 数十万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务人员、青年志愿者 等赶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与灾区人民一起擎起了抗震救灾 的大旗由于救援工作灾情急、任务重,多数救援人员在没 有充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投入了救援工作,因此当目睹灾后 的惨况,面对痛苦的人群,以及超负荷的工作时,会出现一 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影响情绪和工作效率在灾难救援和危 机的应对过程中,我们对于救援人员,更多地考虑是他们如 何去援救他人,如何帮助受灾群体应对灾难,而对于救援人 员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帮助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救灾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参与救援的医护人员在承担救援工作的同时,还要承受不断发生的余震威胁和直接受害 人的悲伤情绪的传递,也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及心理反应。

      灾 难对个体产生的心理影响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生理方 面:失眠、做噩梦、容易疲倦、呼吸困难、窒息感、发抖、 消化不良等;认知方面:否认、自责、罪恶感、自怜、不幸 感、无能为力感、不信任他人等;情绪方面:悲观、愤怒、 紧张、麻木、害怕、恐惧、焦虑等;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 中、逃避、骂人、喜欢独处、常想起受灾情形、过度依赖他 人等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上这些心理反应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一) 没有充分的应急心理由于救援工作灾情急、任务重,多数救援人员在没有 充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投入了救援工作,因此当目睹灾后的 惨况,面对痛苦的人群,以及超负荷的工作时,尤其是遇到 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影响情 绪和工作效率每一次战争或灾难中,为了如实报道战情或 灾情,挽救受难的群众,各国各地都会派出大批记者和救援 人员,这些人员大部分会在第一时间看到灾后的悲惨场面, 加上夜以继日的超负荷救援工作,使他们的情绪无法得以宣 泄,因而很多灾害报道及救援人员会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并 可能在之后的几天到几个月内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二) 对受难者的同理而产生的替代性创伤一方面,在救援工作的进程中,救援者与当事人不可 避免地存在着双方情感的互动,当救援者设身处地以当事人 的立场去体会他们的心境(当事人的感觉、需要、痛苦等) 时,极有可能产生“同理的痛楚”。

      另一方面,这与创伤事 件的特殊性有关,即创伤往往伴随着“失落”的存在在互 动中,救援者生活中原来所秉持的安全、掌控、可预测和受 保护的信念受到了当事人创伤事件的冲击,使得救援者可能 因“失落”而与当事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间接获得了当 事人的创伤体验,而这种体验会对救援者产生一定的消极影 响三) 对自己期望过高心理干预人员在救灾初期常有一种情结,认为自己应 该要负起的责任,自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一旦没有 取得自己理想中的工作成果时,往往会出现自责等负性情 绪,影响到心理健康四) 生存环境导致的不安全感许多心理干预人员背井离乡去灾区,衣食住行不能得 到有效保障,生活工作环境艰苦由于长时间地接触遇难者 及家属,再加上余震、洪水、滑坡等威胁,就会产生不安全 感和心身反应三、我国救援人员心理健康促进的对策对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主要目的是:避免自伤或伤及 他人;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有效的对策就是帮助人们获得 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 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学习到应对危机有效 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具体措施有以下方面:(一) 救援人员要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仅能改变人的生 理状况,还能改变人的精神状态,提高人的意志力和主动性, 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应激能力。

      参加救援人员应对所承 担任务的艰巨性和挑战性有一个心理预期,不应在心理上 “轻敌”同时要自己给自己鼓劲、加油,告诉自己不是一 个人,身边还有自己的朋友、同志和领导,集体的力量是无 穷的二) 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救援者本人要不断地累积充足的工作经验,提升自身 的专业水平,并能得到及时的专业督导,而这将有利于救援 者及时觉察自己的不平衡状态,以利于其自身的调整救援 者需掌握一定的自我调节的策略,例如,保持幽默感和客观 性,适当的休闲和锻炼,应用某些如“蝴蝶拥抱”、“安全岛”、 “保险箱”等特定的自我保护技术这些将有利于救援者及 时平衡、调节自己三) 救援人员应多关注问题解决,避免感情用事,鼓励救援人员通过诉说宣泄压力过度的感情投入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激起自身 的不良心理反应在救援行动中,面临惨烈的灾难环境和大 量的人员伤亡,对于没有经历过类似场景的青年救援者来 说,产生心理上的压力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应及时把压力宣 泄出来,而不能闷在心里诉说是一个调整情绪的基本方法, 它有利于将心理能量释放出来,使内心重新获得平衡应该 鼓励救援人员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并给予倾听和关注四)为救援人员尽可能提供有利的环境1、 为救援人员提供及时准确信息。

      信息需求是人的基 本需求之一,特别是在突如其来的灾难发生时,环境的巨大 变化很容易使人产生恐惧和焦虑,人们需要获得足够的信息 对周围的环境和自己所处的“位置”做出判断,救援人员也 不例外因此,应向一线救援人员提供必要的获取信息的途 径和设备,这样有助于他们及时了解灾区整体救援进展情 况,同时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后方全国人民群众的支持、敬佩 和感激之情,使他们感到温暖和力量2、 创造条件让救援人员及时休息,保存体力身体健 康、体力充沛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救援人员应抓紧点滴时间 休息,哪怕是几分钟时间,也可以打个盹这样做有利于恢 复体力,增强心理免疫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进行 洗浴等放松活动,使身心疲劳能够得到及时的缓解,体力得 到很好的恢复3、鼓励救援人员保持与亲友的沟通渠道亲人是救援 人员的主要社会支持系统,在重大任务面前,来自家人的支 持和鼓励是救援人员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因此可以通过 和媒体等途径与家人取得联系,向家人报平安,同时了解家 人的情况,得到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亲人的支持和肯定能够 有效地提高救援人员的战斗力量,使其感到他们并不是孤军 奋战的而是有着坚强的后盾四、结束语相信随着全民意识的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 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我国灾后心理干预工程将步入新的阶 段,我国灾后社会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也将开辟新的天 地。

      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灾害过后的心理救援应和物质救 援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救援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救死扶伤的 重要技能,更应全面掌握心理调适的重要方法,在帮助灾区 群众恢复健康心理的同时,学会自我心理干预,恰当调试 我国目前的心理社会干预工作主要依靠现场救援人员、当地 医护人员、当地干部、志愿者来完成,因此应加强对相关人 员的专业培训,帮助他们了解灾后自身可能产生的应激反 应,帮助他们学习遇到应激事件时的应付策略和干预技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