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doc
12页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表列出了甲、乙、丙、丁四种食物(各100克)中的一些成分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食物糖类(克)脂肪(克)蛋白质(克)维生素 A维生素 C维生素 D甲507134000乙453100545丙183632300丁19081016A.有利于夜盲症患者食用的食物是甲B.有利于防治徇偻病的食物是乙C.有利于治疗坏血病食物丙D.能提供最少能量的食物是丁2 . 呼吸系统由下列哪项组成A.支气管和肺B.呼吸道和肺C.呼吸道和肺泡D.肺和呼吸肌3 . 老王经血常规检查后,被诊断为扁桃体炎血液中下列哪项明显增多是诊断依据之一(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4 . 下列各消化道中,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是( )①口腔 ②胃 ③小肠 ④大肠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③④5 . 小林最近刷牙牙龈经常出血,他应该多吃下列那种食物?( )A.富含蛋白质的食物B.富含淀粉的食物C.富含铁等无机盐的食物D.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6 . 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气体含量相对增多和减少的分别是( )A.二氧化碳、氧气B.氧气、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氮气D.氮气、氧气7 . 我们生活中做馒头用的面粉和炒菜用的豆油,分别来自种子的哪一部分( )A.小麦的子叶,大豆的子叶B.小麦的胚乳,大豆的子叶C.小麦的子叶,大豆的胚乳D.小麦的胚乳,花生的胚乳8 . 人体完成呼吸动作的主要呼吸肌是( )A.肋骨间肌肉和膈肌B.背部肌肉C.腹部肌肉D.胸部肌肉9 .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三种处理,在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和以“唾液”为变量时,应分别选取的对照实验是实验组别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管内物质馒头碎屑+2mL唾液馒头碎屑+2mL清水馒头小块+2mL唾液处理方式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A.1号和2号试管;1号和3号试管B.1号和3号试管;2号和3号试管C.1号和3号试管;1号和2号试管D.1号和2号试管;1号和2号试管10 . 吸气时,胸廓和膈的变化是 ( )A.胸廓扩大,膈顶部下降B.胸廓扩大,膈顶部上升C.胸廓缩小,膈顶部下降D.胸廓缩小,膈顶部上升11 . 平时,我们吃的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常用淀粉制成的胶囊包裹着,这是因为( )A.避免药物太苦,难以下咽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C.让药物慢慢渗透出来,减轻对胃的刺激D.有利于口腔对胶囊的消化12 . 冬天上课门窗关闭较久后,不少同学会出现打“呵欠”的现象,是因为A.打“呵欠”会传染B.教室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C.同学想睡觉D.大家养成了打“呵欠”的习惯13 . 人体吸入的氧最终会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氧将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被利用( )A.细胞膜B.细胞核C.线粒体D.细胞质14 . 如图为模拟隔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收缩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收缩15 . 在“用纱布包着面团在烧杯中揉挤”的实验中,最后纱布中剩余的黄白色胶状物质是( )A.脂肪B.蛋白质C.淀粉D.无机盐16 . 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吸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胆汁不含消化酶,所以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C.小肠的环形皱囊、小肠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有利于吸收D.细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17 . 如图示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淀粉在口腔内可被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B.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C.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D.小肠的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与其消化功能相适18 . 如图,将两袋子密封放在暗处30小时,再分别将两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装有菠菜的与只装有空气的袋子使石灰水的变化分别是( )A.浑浊、浑浊B.澄清、澄清C.澄清、浑浊D.浑浊、澄清19 . 某食品的包装标识上生产日期是2017年2月25日,保质期是12个月。
现在是2018年4月15日,那么这种食品( )A.能继续食用B.只要无异味就可以食用C.不可以继续食用D.看不见发霉就能食用20 . 形成酸雨和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分别是A.二氧化碳、氮气B.氮气、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二氧化硫21 . 孙同学提出以下四条理由来说明小肠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最重要器官,你认为其中哪一条不成立( )A.小肠内表面具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利于吸收营养物质B.小肠腺分泌小肠液,能消化糖类淀粉蛋白质C.小肠位于腹腔内,利于吸收营养物质D.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吸收营养物质22 . PM2.5是指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PM2.5经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B.PM2.5指数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C.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只需穿过一层细胞D.PM2.5直接危害人的消化系统23 . 人体能保持正常的体温,是因为我们人体内存在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下列选项中与提供能量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消化系统消化食物B.循环系统运送物质C.呼吸系统吸入氧气D.泌尿系统排出废物24 . 人体通过呼吸获取所需氧气并排出废物二氧化碳等,下列关于人体呼吸叙述正确的是( )A.平静时呼气,肺容积缩小导致胸廓容积缩小B.平静时呼气,胸廓容积缩小导致肺容积缩小C.平静时吸气,胸廓容积扩大导致肺容积缩小D.平静时吸气,肺容积扩大导致胸廓容积扩大25 . 以下有关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饮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B1会患夜盲症B.治疗佝偻病应补充钙,并补充维生素DC.每日三餐的热量摄取比例应为30%、40%、30%D.不吃霉变和已过保质期的食品,不滥用维生素26 . 下列疾病与其病因对应正确的是( )A.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B.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C.侏儒症﹣﹣缺乏甲状腺激素D.骨质疏松﹣老年人缺乏含碘的无机盐27 . 李华的爸爸患了肝炎,医生建议他要少吃富含( )的食物A.糖类B.蛋白质C.脂肪D.无机盐28 . 下列哪种营养物质主要是由小肠绒毛中的毛细淋巴管吸收的是A.氨基酸B.脂肪酸C.无机盐D.葡萄糖29 . 下列有关河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贝壳表面的环形线不会因河蚌生长时间的长短而变化B.只有当贝壳张开时,河蚌才能呼吸和取食C.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D.河蚌用柔软的身体表面进行呼吸30 . 下面所列营养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选项ABCD营养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B1含钙的无机盐含铁的无机盐缺乏症夜盲症坏血病骨质疏松症缺铁性贫血A.AB.BC.CD.D二、综合题31 . 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钙离子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
家兔、生理盐水、酒精棉、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试管、注射管(针头、针管)根据下列流程图表,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序号A试管B试管①加2毫升草酸钾溶液 ②用酒精棉消毒并用注射器取兔血③ 现象一 ④ 现象二 (1)①中向B试管应加入_____(2)描述③的实验操作_____(3)经过一段时间后,AB两试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一:A试管_____;B试管_____(4)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可靠性,需设计第二次对照实验④,④如何操作?_____,观察到什么现象?现象二:A试管_____;B试管_____5)设置B试管的目的是_____32 . 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和空气的成分如下表所示,据表回答下列问题气体成分空气呼出的气体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0.03%4%水0.07%1.1%其他气体0.9%0.9%(1)根据表中数据,提出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问题,并作出解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我们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这句话是否正确? 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 . 宁波近海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小黄鱼、鲳鱼、梭子蟹、乌贼等海洋生物1)小思根据生物特征将小黄鱼、鲳鱼归为脊椎动物,梭子蟹、乌贼归为无脊推动物,她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2)鱼肉中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成____________,才能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34 . 如图是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或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表示的气体名称是____2)图中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3)图中④和⑤表示的是物质交换的过程,该过程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____(填序号)和皮肤排出体外4)肾炎病人经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等物质,这是因为___已恢复正常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综合题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