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新课标下有效课堂提问的教学.docx
6页试论新课标下有效课堂提问的教学 我们知道,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等教育功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上述功效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本文从课堂提问的设计、实施和对学生答问的评价三个方面作一些探讨一、提问的设计设计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提问的启发性、探究性原则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回忆已有知识、演示实验、叙述现象、出示练习题、阅读资料、观察挂图、参观或其它实践活动等,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例如:《物质的量》一节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在新授“物质的量”这一概念之前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有区别吗?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想进一步搞清这一概念的内涵。
2)利用矛盾,引起思索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如《原电池》一节中介绍了燃料电池,在剖析燃料电池时,很多学生会错误认为燃料电池的反应是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热能转化为电能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燃料电池作电源供电时,可燃物在燃烧吗?(3)提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教学中教师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答途径,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例如:我们在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时,在复习反应原理教学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利用中学化学的知识有哪些方法可得到氧气?让学生探讨、评价后,教师再归纳总结2.提问要突出重点一堂课45分钟,不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对于课堂中的同类问题不平均用力,尽量做到前详后略,提高课堂效率突出设问的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教学重点,不在枝节问题上周旋例如:我们在新授《硫酸》一节时,教师可提出:“稀硫酸和浓硫酸性质是否相同?”“浓硫酸有什么特性?”将问题的焦点集中到分析浓硫酸特性上来。
2)抓住知识的难点设问,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在新授《铁和铁的化合物》一节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Fe(OH)2制备演示实验操作后,设问:“Fe(OH)2制备有哪些关键操作?”“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还有其他方法制备出Fe(OH)2吗?”(3)针对学生认识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关键词及制造矛盾为突破口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转化为全面的、辩证的认知结构例如: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新授时,学生往往兴趣很高,但大多数学生不去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设问:“为什么会产生喷泉现象?”“形成喷泉的方法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已学知识去分析、理解这一现象3.提问要有层次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4.提问要把握量力性原则要求设计的问题应注意“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答问都能得到发展。
若提出的问题低于或高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不能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提出问题的难易、深浅应因人而异,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把A、B、C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地提问给A、B、C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逐步提高要求,不搞“一步到位”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教法,更要“备好”学生,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情况应了如指掌二、提问的实施1.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课堂提问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回答对个别学生的回答,无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要考虑这种回答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很好,那么全班多数学生是否理解他的回答?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需要矫正,那么他所存在的问题是否代表着多数学生?只有把这些情况搞清楚了,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2.提问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课前设计的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的提问,教学中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地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拘泥于备课中的设计,应围绕提问的中心内容,根据学生答问的反馈信息,适当变通。
对难以回答的问题采用分解、诱导的方法,把问题分成几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小问题;对回答不明确、不全面、不深刻的学生,可进一步追问;对离题的回答,要及时改变语言角度或改换提问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使他们答出正确的答案3.提问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然后指名回答思考时间力求照顾到全体,以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为标准这样的标准,对于水平差一点的学生,虽有难度,但经过努力也可跟得上;对于水平高的学生,也不至因为节奏太慢而影响学习情绪提问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思考,切忌先指名再提出问题4.提问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内容思路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多问几个“为什么”,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达到学生间相互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课堂提问应以“启发式”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引导全体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教学大纲提出的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要求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