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淀粉酶产生菌产酶条件的优化.docx
4页实验三 淀粉酶产生菌产酶条件的优化 实验三淀粉酶产生菌产酶条件的优化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掌握用DNS法测淀粉酶活的方法,了解淀粉水解圈初筛原理 3.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则,熟悉用正交实验优化产酶培养基的方法 4.了解炭源、氮源、通气量、底物含量、温度、发酵初始pH值等理化因素对芽孢杆菌产酶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一般使用的培养基包括适合于代谢产物生成和菌体生成所需要的碳源、氮源、无机盐、PH和其他物质等以有利于最终代谢物的产生研究各个成分对在终产物的影响采用单因素的方法实验处理和次数比较多,考虑不到所有成分的综合影响,需要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优化培养基的成分正交试验设计可以以比较少的实验处理数来判断出培养基的成分的最佳组合 由于 2 h 之内酶的稳定性较好, 使得酶活大小与水解圈直径大小呈正相关, 并且此方法灵敏度高, 酶活大于 1 u/ mL 时即可进行比较。
由于菌落水解圈法是一个常用的方法, 其他胞外水解酶产生菌的初筛可能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因此尝试使用通过对比H/C大小来优化产酶条件. 淀粉酶有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能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开始,分解a —1,4—葡萄糖苷键生成葡萄糖碱性条件下,还原糖于3、5—二硝基水杨酸被还原为3—氨基—5—硝基水杨酸,还原糖则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物质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色物质颜色深浅的程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可在732型分光光度计540nm波长测定棕红色物质的吸光度值查标准曲线计算,可求出菌液中还原糖的含量,从而求出淀粉酶的活力,优化产酶条件 三实验材料: 蛋白胨、牛肉膏、可溶性淀粉、Nacl、无菌水、琼脂、发酵液、碘液 0.2mol/LpH6.8 PBS缓冲液 PBS母液的配制: 0.2M Na2HPO4:称取71.6g Na2HPO4-12H2O,溶于1010ml 水 0.2M NaH2PO4:称取31.2g NaH2PO4-2H2O,溶于1010ml 水 各种浓度PB(pH=7.4)的配制: 先配0.2M PB (pH=7.4,101ml):取19ml 0.2mol/L的NaH2PO4,81ml 0.2mol/L 的Na2HPO4, 即可。
实验三淀粉酶产生菌产酶条件的优化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掌握用DNS法测淀粉酶活的方法,了解淀粉水解圈初筛原理 3.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则,熟悉用正交实验优化产酶培养基的方法 4.了解炭源、氮源、通气量、底物含量、温度、发酵初始pH值等理化因素对芽孢杆菌产酶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一般使用的培养基包括适合于代谢产物生成和菌体生成所需要的碳源、氮源、无机盐、PH和其他物质等以有利于最终代谢物的产生研究各个成分对在终产物的影响采用单因素的方法实验处理和次数比较多,考虑不到所有成分的综合影响,需要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优化培养基的成分正交试验设计可以以比较少的实验处理数来判断出培养基的成分的最佳组合 由于 2 h 之内酶的稳定性较好, 使得酶活大小与水解圈直径大小呈正相关, 并且此方法灵敏度高, 酶活大于 1 u/ mL 时即可进行比较由于菌落水解圈法是一个常用的方法, 其他胞外水解酶产生菌的初筛可能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因此尝试使用通过对比H/C大小来优化产酶条件. 淀粉酶有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能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开始,分解a —1,4—葡萄糖苷键生成葡萄糖。
碱性条件下,还原糖于3、5—二硝基水杨酸被还原为3—氨基—5—硝基水杨酸,还原糖则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物质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色物质颜色深浅的程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可在732型分光光度计540nm波长测定棕红色物质的吸光度值查标准曲线计算,可求出菌液中还原糖的含量,从而求出淀粉酶的活力,优化产酶条件 三实验材料: 蛋白胨、牛肉膏、可溶性淀粉、Nacl、无菌水、琼脂、发酵液、碘液 0.2mol/LpH6.8 PBS缓冲液 PBS母液的配制: 0.2M Na2HPO4:称取71.6g Na2HPO4-12H2O,溶于1010ml 水 0.2M NaH2PO4:称取31.2g NaH2PO4-2H2O,溶于1010ml 水 各种浓度PB(pH=7.4)的配制: 先配0.2M PB (pH=7.4,101ml):取19ml 0.2mol/L的NaH2PO4,81ml 0.2mol/L 的Na2HPO4, 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