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史编写学习参考材料(二).doc
10页校史编写学习参考材料(二)-一校史编写必读一、什么是史、志、鉴?史、志、鉴都是记述描写历史的书籍这是三者的共同点,但是三者又 有不同之处史:是以探索与总结某区域或某行业历史发展规律为基本任务 的著述志:是记载某行政区划范围内、某个领域内自然和社会、历史与现 状的综合资料著述年鉴:是以编年的形式记述某区域某行业发生于当年的 信息、事件,是逐年连续出版,属工具书类一次编纂儿年的叫通鉴年鉴 对历史的记录完全是白描式的,实事求是,如实记录,不修饰,不议论,不 加进个人思想观点,平铺直述志与鉴的要求基本相同,可稍有议论,但不 能大发议论,不单独议论,不空泛议论史的撰写则带有极强的作者个人色 彩和阶级烙印,融进了修史人的思想、观点鉴、志只记述历史,史不但要 记述,还要论述鉴、志是官书,其编修是政府行为,而史则不是,个人、 集体和官方都可编修鉴记录的是刚刚过去一年的历史,是条目体.一事一 条,按年月日序记事是i种具有科学性、信息性、权威性和时间性的工具书, 是修史纂志的资料库;志记录的是一个吋代或一段吋限内的历史,志的体裁 是述、记、志、传、图、表、录,以志为主,属篇章结构,是一种介于资料 汇编和学术专著二者之间的资料性著述;史则完全是一种学术专著。
史一般 是隔代修成,即隔代修史鉴是历史的横断面,志是纵断面,史则是带有阶 级烙印的历史全景古人云:“治国读史,治郡读志,知事读鉴”二、关于史志鉴的编修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遗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极为珍贵的…部分,就是流传至今的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盛世修史、 懿年纂志我国编修史志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各个朝代都设有史官,比如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太史令、《汉书》班固是兰太令史,在唐朝之前一 般是个人编修,比如《史记》、《汉书》,《史记》编了近十年,《汉书》 编了二十多年从唐朝开始设立史馆,儿个人共同编修,由宰相监管我国 官修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志书编修的延续不断自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史记》问世以后,历代仅著名的纪传体的史书就编修了二十六部,即著 名的“二十四史”和《新元史》《清史稿》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都 设有史志鉴领导机构党中央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修志工作,江泽民同志 指出:“编纂社会主义吋期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重要 事业”胡锦涛同志指出:“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 录,乂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 O两位领导人的讲话,既说明他 们对编修史志的重视,也说明史志鉴的地位和作用。
三、 编纂学校志的重要意义学校志是地方志的一-种延伸,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是 一个学校文化层次的体现,一所有名望的学校往往就是一个地方文化的标 志真实丰富的校史资料,是岁月的眼睛、历史的廊窗,蕴涵着办学的经验, 记载着学校的发展、建设的艰难历程前事之戒,后事之师学校志既 可作为今天兴校的参考,也可为后人办学留作借鉴,是向广大师生进行爱校 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也是使家长和社会能全方位地了解学校,为学校打造广 告的一种传媒四、 学校志编纂的基本知识(一) 体例体例,概括地说就是文章的组织形式一般釆用章节体, 也有篇章体、条目体确定体例的目的,是使著述有明确的取裁、形式、格 局和结构,以便使著述的内容,“若网在纲,有条不紊”,以达到内容和形 式的统一二) 体裁新编志书一般应具备七种体裁,即:述、记、志、传、I冬I、 表、录下面分别具体谈谈1、述:述即概述这是志书中比较独特的部分概述居于志首,是志书 的总纲一般来说,概述均独立成篇,它以简要的文字,梗概全貌,简述发 展,记其变化,揭示规律,从而勾勒出一个系统的轮廓概述纵述历史,横 陈现状,可以述中有议,议中有述,使事实和议论浑然-…体,瞻前顾后,由 现状展望未来,既引起阅读兴趣,乂给人以精神鼓舞。
也可以说概述重在简 略说明本志内容的大要使读者读概述之后,进而浏览全文,或者來不及读 全文,也能对全志有大致的了解,概述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对志书内容横向的 叙述,给读志书的人一个精要而广泛的概念1 概述编写内容上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基本沿革和面貌,它是概述的主 体对象,从总体角度,横向勾勒轮廓和面貌,纵向展示发展简史,以形成总 体概念二是特点和优势志书概述勾勒面貌,条陈大要(即大事要事)特 点中含有长短优劣之势,又重在写出优势,主要是记述在全省、全国中有地 位有影响的人、事、物三是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和规律记述简史, 抓住主线,置事物于整个社会中考察,从记述主要的事非得失经验教训中, 用提炼揭示具体发展规律四是展望未來从发展方向上,依据规律,提出 扬长避短开拓领域的战略建议1 概述在写法上:一是高度概括总揽全局,就是提炼志书的内容本质, 概述其整体二是彰明因果,揭示规律要体现志书的科学性,就必须反映 各种事物的因果关系三是突出特点,彰显优势突出特点,我们的立足点 要高一些,注意写出本校事物在全省以至全国具有的突出特点,以反映成绩 或优势四是前后对比,展示成绩运用比较法编写“概述”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定性的鉴别和定量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不易直接观察 到的运动和变化,尤其反映建国后发展的速度和成纟责,用比较法、效果鲜明。
1 概述要注意的儿个问题:一是概述的设置与名称一部志书由编、章 组成,全志要设“概述”,有吋各章也要设“概述”,如何区分呢?志书前 面的“概述”以“概述”称,各章下面的“概述”可称“简述”或不加标题 概述,不列为目这样二者就区分开来了二是概述的篇幅概述篇幅的大 小,要因志制宜,说明问题,恰当为好我校校史的概述大约写3千字左右1 概述撰写的时间:概述虽居于志首,但不能成于志前,不能先写出概 述再撰写各篇章,因为概述是根据志书总体内容撰写的当然在撰写志稿的 过程中,同时着笔概述也可以;不过,从许多志书撰稿人的体验来看,概述 在志书各篇章完成之后再写,则会得心应手因为那吋撰稿人对全志内容已 了然于心2、记:即大事记是志书中以时系事的•种体裁大事记可与概述互相 补充,使读志的人未读正文之前,就可以有个“深”和“广”的认识,因而 志书的大事记是非常必要的大事记,其具体的表述形式就是按年月把发生 的大事简约记述下來大箏刃%tr,由于其作用是与概述一• 起作为全书的 '总览,所以放在书首的概述之后大事记有广泛的记述内容和独特的记述形 式,有述、志、传、图、表、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必须把它摆在重要位置, 切实编好。
大事记的体裁主要有三种:①编年体,就是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所发牛 的历史事件的体裁②记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的体裁③编年记事体, 乂称编年本末体就是吋有顺序事有本末的记述体把“记”与“述”有机 结合起来既有按吋间先后为序的记,同吋乂有各立专题跨年或经年的一件 大事的述,这种方法,可以克服编年体的缺陷大事记一般记载学校的建立、 全区以上有影响的活动、市级以上集体和个人荣誉称号、学校领导的任命更 换、办学条件的大改善等写法上,必备要素有背景、时间、地点、人物、 活动、结果要做到:语言简明,要素齐全,过程简明扼要,重视结果3、志:志是编写校史的主体部分志者、记也,就是记叙的意思我们主要是用这种体裁来记叙志书的纵横问题、门类设置问题等等,都体现在 这种体裁上志书的编写是横排门类,竖写发展横排是指按事物的性质横 向分类(即编写提纲中各部门的内容);竖写是指以吋间为序纵向记述现在 重点谈谈志书竖写的基本要求:一是结构内容要做到系统完整为此要注意下列儿点:(1)记载学校阶段 性变化,突出各阶段的主流;(2)记述学校的发展轨迹,描绘出学校发展的 曲线,反映学校兴衰起伏的进程;(3)反映学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志 书下限学校的实际水平,应当有详尽记载。
⑷体现学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 规律时,要通过资料的剪裁来体现,而不是去论述这些规律,就是述而不论二是竖写要科学地反映学校发展的量变与质变动态或关系记述的重点 是质变,而把量变作为质变的条件加以记述,这样就可以避免平铺直叙的繁 琐冗杂,使学校志有较强的主体形象三是围绕主轴线來记述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教书育人,要通过教育 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是学校志的主轴线四是要有足够的深度决定志书的深度有三个因素,即特殊性、规律性 和主要矛盾五是写好事项的起点、转折和终点,或者说是写好事项的产生、发展和 现状写起点,要注意事项产生和背景、条件、原因;写转折和发展要注意 发展变化,转折的客观条件和情况;写终点和现状,要处理好志书下限的关 系有的事物可能在志书的下限前已经结束,早已完成了,有的并未结束甚 至仅仅是…个起点,由于志书体例和下限的限制,要分别交代清楚六是处理好虚写与实写志书是记实性的著述,一般来说,不能虚写 但志书的虚写也是不可避免的志书的虚写有以下儿种形式,第一是将精确 的数字,改为近似数字如引用某年人数來行文,本來这一年的精确数字已 有,但这是年末数,而所记述的事件并非在年末发生,则取近似数即略去尾 数,较为合理。
第二是虽有准确考据,但尚处于学术论证阶段,可以由具体 的实写改变为模糊性概念性的虚写,使读者有自已的判断和进一步研究的空 间七是过渡文字的处理志书的竖写要求“纵不断线”,但已掌握的资料 很少,不可能逐年收齐,即使逐年收齐,也不可能逐年记流水帐因此,在 记述上时间的跳跃是必要的这种在吋间上的跳跃性就需要有过渡性的文字 加以衔接这里过渡性的文字可有四种方法,即使用概括性的语言提纲挈领, 引起下文;使用衔接性语言,承上启下,因果相承;使用记实性的语言,将 中断的历史空隙尽量用可信的史实性的语言加以表述;对于吋间跨度较长的 过渡,如无相应的资历料填充,则只好用工作总结似的虚文來补救4、传:传即人物传各学校各个阶段都会造就自己的代表人物,这些代 表人物,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业绩,在绚丽多彩的教育事业的画卷中闪耀着光 芒人物传记,通过“以人载事”再现历史历史可以从个人的传记中推论 出來所以自从司马迁作《史记》开创传记以來,为历史人物作传,借人物 以明史,寓史实于人物传记之中,一直成为我国史志编修的传统人物入传的原则:一是生不立传,盖棺论定,但生可入志健在的人可 以通过大事记、图、表等方式人志二是入志人物时限与志书的上下限,必 须同步,不可短缺,也不可超越。
三是入传人物的范围应以在本校从事教育 活动并作了重大贡献者为主四是入传人物以其对本校教育所起的作用和贡 献为根据,坚持“以绩定人”,不“论资历排辈”,不按职务高低、人物大 小,不按比例分配,也不要矮中挑高在学校志中够上写人物传的人很少,一般是以较为简练的传略來记述已 谢世的重要人物而健在人物事迹突出,影响很大,因“生不立传”的限制 无法入传,则以人物简介的形式入志存史简介就是对入志人物的突出事迹 加以介绍,身份的介绍要统一,内容要个性化,篇幅大约相同,如介绍姓名、 性别、工作单位、职称、职务、突出贡献、主要事迹等等写好人物传略要注意以下儿点:①注意提炼主题写好人物传,必须研 究所传人物的全部资料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确 定立意即主题②突出个性如实逼真,有声有色,使读者如见其人,音容 笑貌跃然纸上,最忌千人一面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并成就一番事业,与一 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和性格特征密切相关在人物传略的记述中要彰明人 物兴趣、爱好、专长和个性特点③点明人物成长的社会背景一个人物的 成长和其对社会贡献与他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特定 社会背景中去考察,才能揭示人物的吋代性、代表性。
揭示人才个体与群众 的相互关系重视人物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