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田二中课程规划设计:让我们做更好自己(新).doc
7页让我们做更好的自己——梧田二中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温州市瓯海区梧田第二中学2016学年度课程计划以《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 改革实施方案》、《瓯海区教育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为依据,以促进国 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完善学校特色的基础型和拓展型课 程结构,培育一批学校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为指向,立足推进课程与课堂教学改 革,促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课程理念梧口,古称“吴口”,又称“梧堀”,浙南著名古镇梧HI地处温瑞平原下河 乡,自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惠帝封貉摇为“东瓯王”王时,此处尚处于 浅海中此后历经千年江水、海潮冲积,沧海变桑田历史足迹留给后人殷实的 财富,秀山沃水养育一方生灵梧田境内河网交错,山水毓秀,自古以来,这里 是温瑞平原上下河乡主要集市,乡村农副产品集散地改革开放以来,商贸更趋 活跃,经济更加繁荣,是我省综合实力强镇优越的地理位置,繁荣的市场经济,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这里的人们更加追求美好的精神,特别是民间文化非 常活跃,并由此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梧田教育,源远流长东晋有郡学学子,唐代岀现书院,与书院同时存在的 还有义塾,宋名臣吴袁臣,其孙吴洁在吹台山麓创办吹台义塾,后易名慈湖义塾。
清光绪年间,梧[□一带几乎所有村落都设有蒙馆其时,口间乡民划船送子女上 蒙馆,河边书塾书声琅琅;夜晚戏班乘舟去演戏,临河戏台琴声袅袅,别有一番 河上文化景观梧田人对教育、文化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固有的精神梧田二中的前身是慈湖农业中学1958年3月1 R,黄吉祥同志白手起家, 借用民房,向公社要求了 3.5元人民币作为办学经费,在一无所有中创办了慈湖 农业中学师生艰苦奋斗,勤工俭学,两年后建起了一个教室Z后,学校由两 个教室变四个教室,再由一层平房改二层楼房,由二层又改建四层,慈湖中学在 南堡山麓历经了三十多个春秋改革开放后,教育发展壮大,1995年一座初具 现代化新校园又矗立于蟠凤村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教师93人,在校生1050 人回看梧田二中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然而,潮起潮落,梧田西片旧村改造导致辖区生源减少,外来务工人员却在 增多,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因此曾受到打击,一度无法跟周边群起的名 校相比,但我们依然可以做更好的自己溯源思今,追求更好是梧田人固有的晶质,也是我们二中教育的追求,于是, 在继承超越教育的理念下,我们将“做更好的自己”作为我们理念二、 课程目标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善、美,“做更好的自己”其最高指向也莫过 于真、善、美的追求。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学校课程的总目标也是提 高人的核心素养人的身心健康是一切追求的基础,所以要“做更好的自己”就 必须先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因此,真、善、美和健康就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将课 程目标设定为“求真、向善、臻美、行健”把学生培养成知识技能扎实,德行 修养笃实,艺术审美博实,身心发展健实,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三、 课程结构我们把“做更好的自己”理念与基础性课程、拓展性两类课程建设整合起来, 以“求真、向善、臻美、行健”为目标,将课程主要分为知识技能领域、徳行修 养领域、艺术审美领域和身心发展领域,构建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 核心素养培养既在“面”上得到普及,又使特长生能够脱颖而出学校两类课程 四个模块的结构总体框架如下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领域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做 更 好 的 自 己求真知识技能领域语文、数学、英语、 科学、社会与历史名著阅读、地方课程、思维训练、时政 辩论、外语口语听力、信息技术、劳技、 实验探究、研究性学习、航模、网页制 作、樱花树文学社、科技节向善德行修养领域思想品德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班团 主题活动、晨会、少年团校臻美艺术审美领域咅乐、美术合唱队、舞蹈队、绘画、墨趣、邮趣、 影视欣赏、毛线编织、摄影、街舞、木 乙、乙木节行健身心健康领域体育与健康跑操、轉球、篮球、乒乓球、足球、排 球、羽毛球、健美操、遇见更好的自己、 青春期、体育节四、课程设置与安排(一)基础性课程设j课程领域课程名称七八九学年教学周7-9年级课时合计比例国家规定比例知识技能语文65L□3514. 0%约 14. 6%数学5503513. 1%约 12. 9%外语55□3513. 1%约 11. 7%历史耳社会333357. 9%约8. 8%科学45L03512. 3%约 13. 7%德行修养思想品德222355. 3%约5. 7%艺术审美音乐112355. 3%约6. 0%美术1135身心健康体育与健身333357. 9%约8. 8%周课时总量(40分钟计)30303079%80%(-)拓展性课程设置1. 拓展性课程课时安排课程领域类别课程名称七八九学年教学周7-9年级周课时合汁知识技能知识拓展类名著阅读0.50. 51353-4课时地方课程0. 50.50.535思维训练0.50.5135时政辩论0.50.50.535外语口语听力11135实践活动类信息技术111352-3课时劳动技术0. 50. 535实验探究0. 5135研究性学习集中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4德行修养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校园节日班团主题活动11135晨会周一课间20分钟35身心健康体艺特长类遇见更好的自己0.5352课时跑操除周一外课间20分钟35体训135艺术审美选修拓展性课程2235周课时总量(以每课时40分钟计)888980课时2. 选修拓展性课程课程领域课程名称知识技能科技类航模、FrontPage2003网页制作、3D造型文学类樱花树文学社、读书吧、朗诵队徳行修养培训类少年团校实践类志愿者活动艺术审美音乐类合唱队、舞蹈队美术类绘画、墨趣欣赏类邮趣、影视欣赏技艺类毛线编织、摄影、木艺身心健康体育类锂球、篮球、乒乓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心理健康类遇见更好的自己、青春期(三)课程设置内容说明1. 学校课程设置基础性课程占79%,拓展性课程占21%,符合国家规定总课 时比例。
课程设置以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0分钟,教学总时间基木保持不变适 当安排长短课,以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如绘画、篮球采用80分钟长课;社会实 践,体育节、艺术节等校园节日采用集中时间进行;跑操、晨会釆用短课;研究 性学习采用分散进行2. 学校“德行修养领域”课程为思想品德课每周2节,另外,每周安排一节 必修拓展性课稈班队主题活动课,选修课稈有少年团校与志愿者活动3. 学校“身心健康领域”课程有体育与健康每周3课时,加上大课时活动、 跑操、九年级体训1课时、七八年级体育类拓展性选修课程2课时,每学年还安 排体育节2天,能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4•学校“艺术审美领域”课程有咅乐、美术七八年级分别开设,每周各1 课时,九年级合开艺术课,每周2课吋,拓展性课程有学生自主选课的艺术类课 程每周2课时,另外艺术节每学年2天时间5.周一大课间时间为晨会;周一下午15: 00教师大会,学生自主活动;周 二下午第四节主题班队活动;周三下午第7-8节为学生选修课程走班;社会实践、 校园节口根据需要集中安排五、课程实施措施(-)重视基础性课程突出基础型课程所蕴涵的自主实践资源,努力使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 建立联系,提供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在实践中发现 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具体策略是:以“小班化”建设为载体,主要通过优化课 堂教学、强化训练体系来落实三维目标。
1•课堂教学优化:以“促进课堂有效学习”与小班化教学为载体,科学地选 择和组合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学校提出了的“示学导训”教 学模式,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各种教学因素的“排列”和“组合”,对课堂 教学的整体安排要不断优化导入、提问、学习展示、讨论、巩固练习、总结等 教学各个环节2.训练系统强化:我们要求老师们首先要研究我校学牛的知识水平,找到知 识疏漏,对症下药;其次要认真研究《课标》和《考纲》,理解考试要求,进行 有针对性的练习首先在九年级进行了试点,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建立起各学 科的学生训练系统)注重课程整合1. 学科拓展:以基础性课程为出发点,满足学生兴趣特长和能力发展的需要, 开好学科知识拓展课程如语文课对应的阅读课、科学课对应的实验探究等2. 内容整合:加强课程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的相互渗透 和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重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既注重知识的认 知和技能的掌握,又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如思想品德与班队主题 活动课的整合3•课时整合:通过单双周排课,走班,体育男女分班上课,以及综合实践活 动的日课、周课等安排,整合课时,有效实施。
三)走班选课,满足学生兴趣发展必修拓展性课程一般安排3-4个课时,利用功课表直接体现其它自主选修, 每周三下午第七、八两节课作为全校性选修拓展课授课时间,打乱班级,学生自 由选课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必须要具备上好一门基础课,开设1门拓展课的能力 教师在学期开学时,准备好1门拓展型性课程,上交课程纲要;教学科研处将教 师拓展性汇总成《课目表(课程菜单)》下发给学生,供学生在电脑选课系统选 课;教学科研处根据学牛的选择人数制定《课程表》四)重视拓展性课程管理1 •学校成立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拓展性课程进行管理,包括学校拓展 性课程总体框架的设计,以及课程的筛选、评价、激励、审核等相关工作课程 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由其他校级领导担任副组长教学副校长任执行 副组长,负责课程领导小组的具体运作课程领导小组常务工作由教学科研处负 责,包括召集、协调、保障等工作2•重视开发拓展性校本课程学校根据学校已有的特色与学生需要,计划对 《遇见更好的自己》、《墨趣》、《篮球》、《邮趣》、《研究性学习》、《乒乓球》等课 程进行重点培育,包括指定部分教师或者外聘教师授课六、课程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基础性课程评价采用原有的评价方式。
拓展型课程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重点考核学生上课考勤 和学习成果的展现拓展课结束后,教师应将学生上课的考勤原始记录和学生展 现学习的成果上交教学科研处审核拓展型课程在评价方式上倡导“多元评 价”,从评价主体的角度,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择 机引入第三方评价;从评价的内容角度,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评价、作品鉴赏与 分析、成果展示评价等二)对教师的评价1•评价内容和方法:课程领导小组在每学期末,通过查阅、审查课程相关资 料,分指标打分、汇总、排序,经课题评审会议集体评议后,对每学期开设的课 程进行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