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知与行的统一.doc
4页品德与社会课知与行的统一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 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 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木的任务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 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作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木环节,直接指向培 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徳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徳认识转化为道徳行为,并使 Z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与社会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而,导行成为品德与 社会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使导行环节充分发挥作用,使知与行真正统一起来,避免口号式、标签 式的“空对空”的现象呢?笔者谈儿点看法一、 导行要体现自主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希望自C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品徳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能 做的事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 的双手,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 生充足的自学时间,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增强角色休验,拓展渠道,注重 前仲后延;利用现实生活小丰富的品德与社会教育资源,让乐于自主学习的学生 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从而充分展现其“主角” 形象。
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促其内化导行的内驱力二、 导行要讲究实效性在品徳与社会教学中,导行是提高品徳与社会实效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因而 导行要几实效性1、 品徳与社会课的导行过程要遵循儿童品徳形成的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的 年龄特点,行为实践的要求不过高、过多,也不过低、过少2、 品德与社会课的导行过程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品德现状,在备课时 要把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与教材有机结合,上课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深入浅 出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三、 导行途径要网络化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尤其在导行途径上,要一改以往学科“闭关门守”的 状态,为学生编造一个广阔的导行空间,要主动地与其他学科,班队活动、家庭 教育、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形成导行的网络,凝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作为支撑点, 让学生在导行的网络中找到实实在在的立脚点,不再孤立,使导行更具实效1、 导行要与班队活动相结合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结合晨会、班级活动、少先队活 动,把课内播种与课外培育相结合2、 导彳亍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一事能成,除了在课内学习,校内训练,述 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进行有计划、系统地训练。
3、 导行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突出课堂明理,课外导行,让学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这也是导行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四、 导行形式要多样化1、 明理导行“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充分明理是导行的坚实基础因此,教师要让学 生充分明白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观念,明确行为方向,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从 而利于指导行为实践2、 规范导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貝体明确了学生日常行为的准则,它把品德与社会 各册教材的内容更具体地指导于实践,结合《规范》加以导行,是学生形成正确 道德观念,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养成的行之有效的办法3、 榜样导行榜样分为两类:一类是伟人和英雄人物学生对他们很爱戴、崇敬,觉得他 们的行为很可信,很服人运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让他们学习雷锋、徐虎、李素 丽等楷模的言行,起到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另一类是身边的榜样捷克教育家夸 美纽斯说过,“父母二保姆、导师和同学的整个牛活的榜样必须不断地放到儿童 跟前榜样为学生捉供具体的学习对彖尤英是身边的同龄人榜样具冇较强的 说服力和可信度4、 评价导行运用评价进行导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对错误行为的辨 别能力。
运用评价及时指导行为、校正行为,强化道徳行为的形成同时,要运 用肯定评价,使学生知道口己行为中的闪光点,化为口觉行动5、 竞赛导行在詁德与社会教学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使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化教学 中以辩论会、擂台赛、评选劳动能手、故事大土、敬老标兵等活动,让学生在竞 赛中内化导行6、 表演导行近年來,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 教学体现活动化”……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扮演角色和观看 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往往事半功倍7、 情感导行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是可以相互交流的在导行教学中,教师用充满感 情的言辞、神态、动作、表情及教学方法,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8、 练习导行通过一些带有实际意义练习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让学生更深层次的接受道 徳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五、导行内容要生活化以往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课堂教学与生活脱离,然而,学生是生活中的人,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耳济口染了一些社会现象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一味主张 “正确答案”,使他们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感到无法适从因而,在导 行教学中尤其不要回避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种种孑盾,让导行内容接近实际, 贴近生活,所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培养出适应21 世纪的合格人才。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