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方哲学史考试重点汇总.doc

41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46434120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2.80KB
  • / 4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绪 论l 一、什么是哲学A,哲学是世界观l B,“哲学是对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论述” l C,哲学即是“爱智慧” 3,哲学是对一般性问题的系统反思l 哲学是一种系统的反思l 哲学针对的是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问题二、哲学特征与作用(为什么要学习哲学?)1,对哲学的一些误解A,哲学探求本源与确立绝对原则,其使命是为人类生活提供安身立命之所B,哲学似乎总是重复同样的主题,哲学家相互争论,似乎在推进研究,实际进展很少C,哲学家对问题的解决常常抽象,不切实际,哲学是无用的2,学习哲学的作用A,填补了大多数人的反思空白B,可更真实地反映事实的另一面C,可间接地给出人生的意义,对具体学科的研究也可能有助益三、哲学史的作用1,了解前人对于现在的一些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2,了解现在一些哲学概念的来源,这对于理解哲学有重要作用3,古代哲学论题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学习哲学必须要学习哲学史,但哲学并不等于哲学史 四、如何描述哲学史l 1,规律论l A,黑格尔:绝对精神发展的历程 l B,孔德三阶段论: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实证的 l C,人类精神的自觉史l D,唯心论与唯物论的斗争史 l 2,规律论的问题l A,难以找到过这样的规律。

      实际上从来没有找到过一个能完全符合哲学发展史的规律 l B,规律论实际把“什么是哲学”与“什么是合理的哲学”混为一谈C,规律论在实践上不可能如果的确有这样的规律,会导致哲学发展的僵化D,规律论在逻辑上也不可能严格来说,不存在社会发展规律,也不存在所谓的思维规律.3,规律论的作用 这种简化可能掩盖了哲学史的复杂性 但这种简化易使人们提纲挈领把握哲学的基本思路,更好地掌握哲学史对于初学者来说或许是必要的l 4,发展的基本过程l A,古代哲学包括古希腊哲学和希腊化与罗马哲学,时间大约是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二世纪l B,中世纪哲学主要是基督教哲学,时间约是公元一、二世纪到十六世纪l C ,近代哲学从培根、笛卡儿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末l D ,现代哲学从弗雷格开始第一章 古希腊哲学产生与发展梗概一、古希腊文明兴盛的原因1,主观论2,客观论(地理环境论)l A,希腊的地理环境l B,地理环境促进了商业文明l C,商业文明与开放、交流l D,开放、交流与文化的发展l E,地理环境导致了既分散又具有统一性的政治环境 二、从神话、宗教到哲学 l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l 对惊异的最早解释是神话、原始宗教l 神话与原始宗教解释的特点:泛灵论、拟人化 l 神话与原始宗教的产生是生产力与智慧不发达的结果三、古希腊哲学的衍变l 古代出现自然哲学具有普遍意义l 1,出现自然哲学的原因l A,生产力提高。

      l B,人类智慧的提升l C,排除拟人观,结果把自然物当作在人之外、与神灵无关的对象来对待,因此最初获得的是自然哲学2,古希腊哲学的三个时期:A,公元前6-5世纪希腊哲学的产生、发展时期B,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希腊哲学的成熟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希腊哲学推到鼎盛阶段C,亚里士多德之后,希腊哲学进入晚期第二章 自然哲学 1,学派的划分 伊奥尼亚、南意大利、北方的阿布德拉都出现了有影响的哲学家2,研究的基础 困难不是思想内容的高深,而主要是文献一、 伊奥尼亚派 1,泰勒斯(盛年约在公元前585年) “水是本原” 引起万物运动的东西是“灵魂” 2,阿那克西曼德(盛年约在公元前570年 ) “本原”是“无定形” 3,阿那克西美尼(盛年约在公元前546年 ) 本原是气 基本假定:宇宙经历万变,万物产生于它,又复归于它,单一的宇宙物质是整个自然界变化过程的基础4,赫拉克利特(盛年约在公元前504年 A,变的思想;万物皆变,无一常住变”是万物的共同性质 B,火本原说:决定万物及其运动变化性质的基础和本原则是火火产生一切,一切都统一于火万物都可转换成火,而火又能转换成万物 C,逻各斯l 变化的规律是“逻各斯” ,“逻各斯”是“火”所固有的共同属性,由火产生的一切事物(包括人在内)都必然普遍地遵循它。

      l 还有其它的含义,如灵魂、比例等 l 在古希腊语中,“逻各斯”一词有多种含义,它的含义有语言、道理、理性、考虑、份额、比例等等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l 1,毕达哥拉斯学派特点:l 集政治活动、宗教信仰和学术研究于一身的团体l 在古希腊活动的范围大,影响时间长l 创始人毕达哥拉斯(盛年约在公元前532年 )2,宗教意识l 灵魂轮回说:l 灵魂可以在人的各世里,在人和动植物身体中轮回 l 灵魂净化说:l 通过净化可以摆脱轮回而与天上的神灵同在,即神化 3,数本原说 l 不从某种有形的事物中去探求万物的本原,而是认为多样的物质世界有一种共同的属性,这就是不具形体、只是形式的数l 数是世界的本原4,为什么想到要以数作本原?A,比物质性的本原更能说明事物,不仅能说明自然事物,而且能说明象正义、灵魂之类更高级的事物B,他们的数不仅是抽象的,也是感性的,物质性的东西C,世界的构成与数有关,如乐音与弦长5,数本原说如何解释世界?A,数是构造宇宙的原则10最完美,是“1”,“2”,“3”,“4”之和在天空运行的天体必有10个,由于能见的只有9个,因此必有一个是不能见的“对地”B,数是构成精神世界的原则: “1 ”代表理智;“2”代表意见;“4”、“9”代表正义等。

      C,数是形成万物的原则:l “1”表现为点,点1产生线2,线2 产生面3,面3产生体4,而体4 代表水、火、土、气等四种元素,四种元素以不同的方式相互结合和转化,从而产生出万物 6,数本原说的意义与困难A,困难 把数看作既是形式的,又是感性的,把作为形式的数与感性事物混淆在一起;充满混乱与模糊不清用“数”等来解释社会和灵魂哲学解释充满牵强附会思想充斥着诸多臆测与神秘的玄想B,意义强调感官不完全可靠,作为本原的“数” 有比感性料更高的真实性这一点极大地启发了后来的哲学与科学 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无理数的发现,第一次数学危机)三、爱利亚学派 1,色诺芬尼(盛年约在公元前540—570年 )A,反对神人同形同性论 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神 同形同性的神是由人仿照自己的样子塑造的 倘若马和狮子都有手,而且像人一样都能用手画画和塑像的话,马一定会画出或塑成马形的神像,狮子则会画出或塑成像狮子的神像 B,神是什么?l 有神存在l 没有许多神,只有一个神l 这个神在形体和心灵上都不像人,不因人而异,神是绝对的、单一的、不动的神是全视、全知、全闻的它能用心灵使万物活动 C,意义与局限l 是人类相互交往紧密的结果。

      l 他的思想并不是独断地提出来,而是通过逻辑论证确立起来的,对以后的哲学思想产生了积极作用l 他有关全知全能的神的观念难以确立既然神不是人所能认识的,那么他关于神的特征又从何而来呢? 2,巴门尼德(盛年约在公元前504—501年 )A,存在(是)概念的特征永恒、不生不灭;连续、不可分;不动 大体如同克塞诺芬尼的“神”所具有的特征 B,两条认识途径l 一条是认识真理的途径,一条是只能获得意见的途径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l 对存在的认识就是获得真理,而对不存在的认识只能获得意见 l 真理与意见,存在与不存在绝对对立,真理绝不与意见混淆C,困难与意义Ⅰ,存在概念含混不清: 存在是系词“是”,还是“存在”存在是有形体的,还是无形体的,他没有说得很清晰Ⅱ,混淆了语言与语言所表达之物Ⅲ,启发了后来的哲学:l 存在的含义大体可用来表示整个世界和万物万事里的最普遍的本质,哲学即是对这种本质的追求l 他既不同于泰勒斯等米利都学者,也不同于只强调形式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而似乎同时受到二者的影响3,芝诺(盛年约在公元前464年 )l 以为巴门尼德作辩护而知名:l “我的这些论证的目的是保卫巴门尼德的那些观点,反对另一些非难他的人。

      那些人认为,如果承认有‘一’,就会因为巴门尼德的观点而得出许多荒谬的和矛盾的结论来我的答复是说给那些拥护‘多’的人听的,我有意把他们的‘非难’还给他们自己,指出他们假定‘众多’存在的那种看法如果推论下去,就要比假定‘单一’存在更为荒谬” 辩护分为两个方面l 论证万物静止,反对运动l 论证万物单一,否定众多 否定运动的论证l “二分法” l “阿基里斯追龟” l “飞矢不动” 论证的要点:l “无限的空间点不能由有限的时间通过”l 亚里士多德、黑格尔以及物理学、数学上对芝诺论证的反驳l 反驳的要点:l 有限的时间内可以通过无限的空间点l 根本没有无限的空间点反驳的局限l 没有表明芝诺的论证是错的,只是说他的论证不一定是对的l 对于无限的东西,我们没有可靠的根据只能提出一些独断的论断因此反驳不过是以一种独断代替另一种独断芝诺论证的启发:l A,运动是否存在,并没有完全的论证,只能给出一些独断l B,知识中总存在一些独断l C,独断的东西没有根据,却并不一定不合理l D,独断东西的合理性在于与它与其它知识或信念是否协调l E,无限意味着有多种理解五、元素论与原子论 l 1,恩培多克勒(盛年约在公元前444年 )A,四根说:l 构成万物的是火、土、水、气四种根。

      根在性质上彼此相异,在数量上可分,它们是万物从单一变为众多,又从众多回归单一的本原l 四种根都不能互相转化或结合成新元素,因此它们的混合是一种机械混合l 混合的作用力是爱与恨,它们是两种大小相同但作用相反的力量,其交互消长,形成了宇宙万物悠忽生灭,不停流转的画面 B,流射说——认识论l 感觉器官和对象事物之间有一种流射的相遇或交流关系,感觉就由此而生l “同类相知” :因为感觉的产生依赖于流射与通道之间的符合关系l “我们是用土看上,用水见水,用气应神圣的气,用火视昏暗之火,用友爱待友爱,用争吵对可悲的争吵 2,阿那克萨戈拉(盛年约在公元前440年 )l A,“种子” 说:l 种子在类上无限,有多少种事物就有多少类的种子l 种子数量无限多,体积无限小l 种子是永恒的l 种子具有各种形式、颜色和气味l 不同的种子不能孤立地存在,而是混合在一起的l 事物的产生和消灭实际上是种子的结合和分离B,心灵说l 万物的生灭运动的力量来源于“心灵”l ”心灵“知道一切,支配一切,推动一切,它创始运动,使万物结合与分离,安排世界万物使之有秩序l 它是最精微、最纯粹,不与别的事物混合的独立自主的东西是一个真正非感性事物的实体 3,德谟克利特(盛年约在公元前420年 )A,原子说l 世界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

      l 原子是内部充实、没有虚空,不可分割l 原子数量上无限,在形状、次序和位置上相互区别l 原子在虚空中作直线运动,由于相互碰撞,形成漩涡运动并构成万物,万物的产生与毁灭不过是原子的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