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 作业设计一.pdf
30页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金刚石、石墨、CM.6.1金刚石、石墨、U2碳的化学性质6.1金刚石、石墨、C .3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6.2 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4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5一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单元分析(-)课标要求了解几种基本的碳单质的结构,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思路和方法;知道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了解物质的多样性;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了解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建立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并能在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装置及鉴别气体的方法;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 题 1 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与C 6。
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和碳的化学性质;课 题 2 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并能够正确操作制取二氧化碳;课 题 3 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介绍学生在前面章节中已经学习掌握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和有关氧气的知识,也获得了一些有关碳的知识,再学习碳及其氧化物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之后深入、细致地研究具体物质,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和现代科技,可以刷新学生在学习物质构成以及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知识中产生的枯燥感,并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等内容打下基础,因此,本章节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本单元实验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兼顾学科间的联系,所以在习题的设计中着力求体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和培养三)学情分析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与氧气有关的化学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在被激发,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本次作业设计中力求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心理准备来设计习题,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鉴于学生们对碳及其氧化物已经有一些基本的认知,但不全面,也缺乏理论基础,本章节进行了具体的学习,在习题的设计中要体现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一面,也要体现出一定的逻辑性,系统性。
之前学生学习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相关知识,可通过回忆、对比分析等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同时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作出对比性总结所以,练习题的设计尽量配合这一理念,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高效学习掌握本单元知识服务所以,在作业设计中力求体现探究性,尽量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力求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单 元 学 习 作 业 目 标(1)知道碳元素常见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树立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反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观念2)掌握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化学活动性(可燃性和还原性)3)掌握二氧化碳的基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利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观念解决问题,并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4)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并能正确书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决定反应装置,反应装置能体现出反应原理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是我们学习了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之后,第一次深入细致地研究物质,如果本单元的知识掌握得好,学生化学学习会兴趣和信心会增加,在“双减”形势下,合理设计作业的意义更加举足轻重。
在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中,我 遵 循:(-)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反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框架二)化学反应原理决定采用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化学反应装置反映化学反应原理,由此整理出本单元的课时主题和知识点如下图所示,再根据课时目标设计相关作业反应原理:CaC03+2HCI=CaCI2+H20+C02 t反应装置:课时目标单元主题碳和碳的氧化物课时主题第五课时: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金刚石、石墨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理解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C60分子结构特点,了解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掌握碳的基本化学性质,认识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了解二氧化碳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实验装置,探究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利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学科观念解决问题,并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图1 :单元课时主题和目标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了解金刚石、石墨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并理解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知 道C60分子结构特点,了解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选择题作 业1.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然根源于物质之中。
文 房 四宝“笔墨纸砚”中的墨的主要成分是()A.碳 B.硅 C.硫 D.磷1.参考答案A2.时间要求:1分钟3.评价设计:选择B C D是对碳单质用途认识不足,不了解墨汁的主要成分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作答,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崇敬感和学习化学的兴趣,考查无定型碳中炭黑的用途作业2.下列有关物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石墨有滑腻感,可用来做电极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拨,可用来做保护气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来吸附异味D.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1.参考答案A2.时间要求:1分钟3.评价设计;选择B C D的可能是审题不清,要求选择错误而不是正确的选项,A的错误在于性质和用途之间没有因果关系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作答,让学生巩固几种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通过B选项的甄别对前面所学到氮气知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作业3.测得某物质中只有碳元素,这种物质()A.一定是碳单质 B.一定是石墨 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单质的混合物1.参 考 答 案D2.时间要求:1分钟3.评价设计;选择A B C的是对碳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掌握不清楚,而C的目的在于考查不同的单质混合在一起不是化合物,而是混合物。
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作答,让学生对碳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加深认识,同时通过单质、化合物的概念辨析考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作业4.下列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能导电 B.都是黑色固体C.硬度都很小 D.都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可燃性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5分钟3.评价设计:本题旨在强化理解巩固金刚石、石墨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但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单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金刚石和石墨不同物理性质的掌握程度,同时明白它们有化学性质相似填空题作业5.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请回答下列问题:(l)C60属于(填单质或者化合物)(2)C60这种物质由构成的填分子或原子)(3)C60具有与金刚石、石 墨 具 有 相 似 的 一(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1.参考答案(1)单 质(2)分子(3)化学性质2.时间要求:1分钟3.评价设计: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由分子构成的碳单质C 60,强化学生理解碳单质可以是由原子构成,也可以由分子构成,但化学性质相似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书写单质或化合物从一个物质构成元素判断单质还是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本质区在于同种还是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从纯净物的构成元素多少判断单质还是化合物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书写分子或原子构成物质的微粒可能是分子或原子判断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分子还是原子的依据从物质的微观构成角度判断物质是分子还是原子构成的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书写化学性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同判断不同物质可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断 素 组成的不同单质化学性质相似作 业 6.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的主要成分都是_ _ _ _ _ _ _ _ _ _ 它们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没有固定的形状,所 以 叫 做-o 木炭具有吸附性,是由于木炭具有 的结构,活性炭具有更强的吸附性,常用1乍-o 01.参考答案 碳 无 定 型 碳 疏 松 多 孔 防 毒 面 具(合理即可)2 .时间要求:2分钟3.评价设计: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都是含有碳单质的混合物,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
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本题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通过此题的训练,加深学生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理解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掌握碳的基本化学性质,认识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选择题作 业 1.我国古代的书画用墨书写制作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A.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拨B.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C.部分炭黑转变为更稳定的物质D.碳单质不溶于水1.参 考 答 案 A2 .时间要求:2分钟3.评价设计:本题旨在考查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因果推理能力B D 虽然是碳的性质但是与题干不存在因果关系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本题旨在考查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是化学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典型范例,同时考查学生对墨的主要成分的判断,进而理所当然地排除掉C 选项作 业 2.关于碳的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结构稳定,不能燃烧 B.碳和氧气反应一定会生成C02C.碳在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时都放热 D.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可能是混合物1.参 考 答 案C2 .时间要求:2分钟3.评价设计: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碳燃烧的条件及其产物的分析,相同的碳单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而燃烧条件不同产物也可能不同,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本题旨在通过对碳燃烧的基本知识点的考查,把反应条件以及燃烧放热和反应产物联系起来考查,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 现“双减”背景下的一题多练作 业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单质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CO B.CO.C.0;D.CuO1.参 考 答 案A2 .时间要求:2分钟3.评价设计: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碳单质还原性的认识,同时了解一些常见的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明白具有还原性的物质由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上升,而与之对应的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中有元素化合价下降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本题目的在于判断出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以从书本学到的知识直接判断,B C D化学变化及方程式都学过,可以直接排除,但要明白为什么不能是A,就需要从化合价的角度理解氧化性和还原性通过对本题的进一步理解来加深学生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认识,是设计本题要达到的另外一个目的作 业4.按如图所示进行的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 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C.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CO,的质量C+CuO澄清:/石灰水I .参 考 答 案 C2.时间要求:2.5 分钟3.评价设计A 旨在考查学生是否明白开始时试管内存在空气,刚开始是气体遇热膨胀出的空气。
B 的设计旨在考查反应结束后的处理,是否意识到铜和氧气会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反应重新生成氧化铜D 旨在考查学生对反应物和产物的分析能力,是否意识到生成的产物二氧化碳会与碳单质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碳单质还原氧化铜实验基本实验原理的认识和基本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旨在考查学生基本的实验理论技能和处理分析能力推断题作 业 5.如图,已知A 是一种有毒气体,B 是一种气体肥料,写出图中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