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一个综述.doc
5页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一个综述【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文献进行了梳理, 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控自我评价方法、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影响因素 和经济效果在总结了关于内控自我评价的研究现状后,本文提出了进一 步的研究建议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自我评价,文献综述一、 引言我国于2008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随后又发布了相应 的配套指引,都说明了内部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不仅仅是关于财务报告方面的要求,而是应 该从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口径和全面内部控制口径进行评价一般來说,对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应该包括企业自身和外部的注册会计师,结合内 控评价的目的,对于企业内控的评价应该包括四类:完善耳的的内部控制 评价、披露目的的内部控制评价、财务报表审计目的的内部控制评价和内 部控制'市'计冃的的内部控制评价本文研究了内控自我评价的方法,全面 的整理归纳了近期国内外关于内控自我评价的研究,针对目前研究的不 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二、 内控自我评价方法(―)关注企业内控整体评价1. 构建相应内控评价体系管理的视角下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应包 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 价报告等基本要素(池国华,2010)o而具体的内控评价体系主要是借鉴 COSO内部控制框架或其他管理理论构建评价体系。
首先,可以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为基础,构建5级量度的内部控 制评估项冃体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 监视5方面(El Paso, 2002)o也可以在COSO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了以 内控冃标为导向的内控指标评价体系(张兆国,2011;韩传模,2009)o 另外,可以在五大0标指数形成的内部控制基本指数上添加内部控制修正 指数,使评价系统更加完善(内部控制指数课题组,2011)其次,可以利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的PDCA循环理论,构建了 三级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为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二级指 标根据PDCA循环划分为四个指标:计划(F1)、执行(F2)、考核(F3)、 改进(F4);在二级指标下的三级评价指标作为对二级指标的支撑(杨洁, 2011)o最后,针对企业内控的特定方面,也有相应的内控评价研究可将管 理工程学的CMM思想引人内控评价中,针对内控实施过程,构建了 IC-CMM 模型评价内部控制(王海林,2009)o也可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针对内 控执行机制,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成本与效果和执行机制四个方面的 构建分析框架(陈志斌,2007)o针对内控有效性,应该从设计和运行两 方面进行考虑(陈汉文,2008),以内部控制效应的传递路径和效率形成 过程为切入点,设计了内控效率指标体系(李连华,2012)。
2. 结合案例分析内控评价方法张维(2001)将数据包络分析(DEA)技术应用于城市商业银行内控 评价,并构建了相应的指标张谏忠(2005)分析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 宝钢的运用,提出了自我评价要与风险评估工具和信息化管理相结合戴 彦(2006)以电网公司为对象,构建了针对性强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于 增彪(2007)实地调研了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的内控评价体系,认为 评价目标、风险管理理念、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在内控评价中很重要二)关注企业内控缺陷我国内控评价指引中特别指出,在内控自 我评价时要关注内控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而内控缺陷按照影 响程度乂可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Ge (2005)认为缺陷应 该分为9种:特定账户、培训、期末报告/会计政策、收入确认、职责分 工、对账、特定子公司、高级管理层、技术问题和其他不过,目前的研 究较少涉及在内控自我评价中对缺陷的认定和识别研究,及其对内控整体 评价的影响然而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评价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关键, 而缺陷认定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必须解决缺陷识别、缺陷严重程度评 估、缺陷认定权限划分、缺陷应对措施制定、缺陷对外披露五个环节的问 题(杨有红,2011)o可以测试识别和迹象识别来识别缺陷,以偏离目标 的可能性和偏离冃标的程度作为衡量缺陷严重性的标准并且充分考虑缺 陷组合和替代性控制(杨有红,2011)。
王惠芳(2011)也指出内部控制 缺陷的认定是内部控制评价基础的问题,建议从缺陷分类、导致后果、重 要程度和认定标准出发构建规则式内控缺陷认定框架三、总结与建议 整体来看,目前关于内控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法,以档案式研究和规范 研究为主,也有涉及问卷调查、案例及实验研究具体来说,目前的研究 均是以披露的内控缺陷为因变量,而直接验证其与公司治理等间接因素的 关系,忽视了作用过程中的中间因素而企业是否披露内控缺陷取决于两 个直接变量,一是企业存在内控缺陷,二是管理层愿意披露该缺陷不过, 鲜有研究讨论公司治理因素对两个直接变量的影响,进而对披露缺陷的影 响所以,在展开对内控口我评价的研究中,可以关注关注内控缺陷的认 定、识别及评价另外在研究中尝试实验的研究方法,探讨因素的内部作 用机理参考文献:[1] 陈志斌,何忠莲.内部控制执行机制分析框架构建[J]・会计研 究,2007 (10)[2] 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审计 研究,2008 (3)[3] 池国华.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J]・会计 研究,2010 (10)[4] 戴彦.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一基于A省电网公司的案例 研究[J] •会计研究,2006 (1)[5] 王海林.内部控制能力评价的TC- CMM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 2009 (10)[6] 杨洁.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J].会计研究,2011 (4)[7] 于增彪,王竞达,瞿卫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一基于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J]・审计研究,2007 (3)[8]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J]・会计研究,20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