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南》引领下科学探索活动的指导策略.doc
8页《指南》引领下科学探索活动的指导策暁【摘要】《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 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 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师,如 何依据指南组织、引导幼儿的探索活动?通过学习《纲要》与《指南》并 结合实践案例,从而提升幼儿探索活动的有效性,让幼儿永保好奇之心, 永存探索精神关键词】指南;科学探索活动;教育;实践;指导策略《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 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 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 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师,如何依据《指南》组织、引导幼儿的探索活动, 如何让幼儿的探索活动发挥最大功效,如何保护、张扬幼儿探索的天性, 教师灵活运用指导策略是关键1从身边的问题入手,激发科学探究的学习兴趣《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 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累孩子们的科学探索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教 师应支持幼儿在接触口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 认识。
我们拓宽科学教育的思路,注意发掘幼儿身边丰富的教育资源,从 他们日常所做的事情中增加科学经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组织幼儿观察小鸡小鸭:把小鸡和小鸭放在用玩具围起的人圈里,“小 鸡和小鸭是好朋友,我们来看看它们身上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让孩子们 观察发现它们外形的相同点小鸡和小鸭身上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呢, 谁的小眼睛发现了? ”引导孩子们观察发现它们外形的不同点跟进提问 “小鸭脚上的蹊有什么用呢? ”孩子们一时回答不出,我端了一盆水,把 小鸭放进去让小鸭游泳,这样他们对小鸭脚蹊的作用就有了直接感性的认 识了対外形有了比较认识后,我又引导幼儿比较它们之间其他的不同 如走路的姿态,“两个好朋友去散步,它们走路的样子一样吗? ”孩了们 发现小鸭走路是摇摇摆摆的,而小鸡走路喜欢提脚接着我让他们比较叫 声的不同,因为孩子们对它们的叫声已经非常熟悉了,如果此时只是单纯 的学叫声毫无意义,我就让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当小鸡一组当小鸭进行“叽 呷”合唱在认识生活习性这个环节,我是这么思考和处理的:孩子们都 知道小鸡小鸭爱吃小虫爱吃米,我就把重点放在小鸡小鸭吃东西比赛上, 我抓了两把米在地上讣它们吃,孩子们发现小鸡的尖尖嘴比小鸭的扁扁嘴 厉害,一下子就把地上的那堆米吃完了,还跑去小鸭那边抢呢。
在这个环 节,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情不自禁的为小鸡小鸭喊加油活动结束后,他 们还闱着小鸡小鸭久久不肯散开探索活动中,“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 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是《指南》对我们提出的建议耍求木案 例中,我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重视对幼儿的了解和分析,分析幼儿的已有 经验、现有水平,了解他们探索的兴趣所在,发现他们新的需要,然后我 整合活动方案,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幼儿的实际,让 幼儿的探索活动有了新的兴趣点和生长点,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 成长2动手“做”科学,真正亲历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为开展“会唱歌的瓶宝宝”主题活动,我发动家长收集了很多矿泉水 瓶子放在教室里,有一天,我进教室,发现每个孩子手上拿着一个矿泉水 瓶子,玩得止起劲呢他们拿着瓶子使劲敲着桌子,嘴里喊着:“打雷了, 打雷了而保育员阿姨正顾此失彼地制止他们小家伙们见我进来,他 们敲得更带劲了,嘴里还叫着“徐老师,瓶子打雷了我正想出言制止 他们,但看着他们玩得那么开心,我决定让他们放纵一下可敲的声音实 在是太响了,于是,我捂住耳朵,装作害怕的样子说:“哎呀,打雷的声 音太可怕了,我耳朵都听痛了。
谁能让瓶子唱好听的歌呢? ”听我这么一 说,敲桌子的声咅轻了下来鑫杰小朋友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我敲在 身上就不吵了是啊,敲在身上,瓶宝宝唱的歌就好听多了听我这 么一说,小刖友乂纷纷拿瓶子敲自己的身体,接着他们乂发明了敲地、敲 墙……小明还用小手把瓶子捏得吱吱响怎么让瓶宝宝唱的歌更好听 呢? ”小朋友被我问住了我让生活老师去厨房盛來一碗黄豆,我迅速在 一个瓶子里放进几颗豆豆刷刷刷……”瓶宝宝唱歌了,唱得真好听我 也要我也要小朋友都围上了我他们开始往自己的瓶子里装豆豆,冇 的一颗一颗的装,有的儿颗儿颗的装,豆豆居然想到了用盖子舀着装…… 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刷刷刷,刷刷刷……”不一会儿,一只只瓶子唱 起了悦耳的歌我放起了音乐,和着音乐,瓶宝宝唱的歌更整齐、更动听《纲耍》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耍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因此,在幼儿园的课程组织和实 施过程中,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又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灵活 而有弹性的计划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说过,教师在拿到教材时要思考: 这个教材在什么时间进行最合适,用什么形式进行更高效,把教学活动还 原成生活,才能让孩子产生兴趣和共鸣。
在本案例中,“会唱歌的瓶宝宝” 是我预设的活动,而幼儿在活动开展前一天就自发地对瓶子产生了很大的 兴趣作为教师,是制止幼儿的自发探索行为等周五再照常开展呢,还是 顺应幼儿的兴趣,大胆打破计划,调整内容、调整时间和进度因势利导? 从这次活动的效果来看,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阻止幼儿的探索行为,而 是很好地把握了幼儿的兴趣点和生长点,对他们的敲打行为给予支持谁 能让瓶宝宝唱好听的歌”这个球一抛出,幼儿就开始想尽办法和瓶子产生 互动,“怎么让瓶宝宝唱的歌更好听? ”又引发了材料之间的互动,教师 作为支持者引领着幼儿一步一步的深入探索在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在 积极地尝试和参与,并为自己的成功而喜悦我想,如果当时我遏止幼儿 的行为,无视他们的兴趣,按照原定时间进行教学,肯定达不到如此良好 的效果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和“善于发 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 积极引导”,正是《指南》和《纲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3有效的提问,启发科学探究的学习思维《指南》告诉我们,发现问题并相方设法寻找答案解决问题是儿童认知方面最重要的发展H标儿童是主动学习者。
教师是儿童的探究活动的 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做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 法,提问一一是不可缺少且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春天,孩子们从家里带來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于是,自然角成了孩 子们课间逗留的好去处区角活动,儿个小朋友总爱围着小蝌蚪看有一 天,小东大声叫起来:“罗老师,这里有一只大蝌蚪我过去一看:真的, 有一只蝌蚪个儿特别大,它孤零零地游在水盆的另一边,好像在跟那些成 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我知道那是一只青蛙蝌蚪这只蝌蚪为什 么特别大呀? ”小东转过头来问我孩子们在自由观察中发现了问题,并向老师寻求答案,我该直接告诉 他们答案吗?不行,这是他们的一次探索行为,我若直接告诉他们,那孩 子们不就失去一次很好的自我感知、认知的学习机会了吗?于是我对孩子们说:“这只大蝌蚪真调皮,不和伙伴在一起,独自离 开了集体,我们想个办法,让它回到同伴中间去吧!”我找来一支铅笔, 小心地把那只孤独的蝌蚪拨到蝌蚪群中不料,那只蝌蚪乂从队伍中钻了 出来,单独游到一边去了如此反复几次,它仍IH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 个儿悠闲地游來游去孩子们急了: “这只小蝌蚪太调皮了,真不是好孩 子于是,我问「你们仔细看看,这只调皮的蝌蚪和其它蝌蚪有什么不 一样? 调皮的蝌蚪大,其它蝌蚪小一些。
调皮的蝌蚪喜欢一个人玩,其它蝌蚪喜欢挤在一起孩子们七嘴巴舌地诉说着自己的发现你们眼 晴真亮再仔细看看,它们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孩子们怔住了,一时 HI答不出我点拨他们:“我发现吴信穿的衣服和陈熠的不一样孩子们从我的话中得到了启示:“挤在一起的蝌蚪是黑黑的,调皮的蝌蚪是有点 灰色的从体形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大,从颜色上看,独游的 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我做了总结怎么会这样呢? ” 孩子们迫切地问我笑着说:“今天我们各自回去查查资料,看看到底是 怎么回事第二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资料,我先让他们说说自己的 资料,最后我说:“我们看到的是两种不同的蝌蚪一种蝌蚪长大后变成 青蛙,青蛙的蝌蚪青灰色,喜欢独游,那只调皮的大蝌蚪就是青蛙宝宝 另一些又小又黑爱挤在一起群游的小蝌蚪长大以后变成癞蛤蟆,它们是癞 蛤蟆的宝宝哦,原来是这样!”孩了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探索在最初阶段是以无意为主的,如果 教师不加以注意,不在“质疑”的基础上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探索平台,那 么探索的火花就会自生自灭瑞吉欧有句名言“接过孩子抛过的球,并 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 捕捉幼儿中冇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 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
木案例中,我抓住幼儿的偶尔发现,把握时机 积极引导,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最终幼儿通过 观察、比较、查找资料等方式获得了有关于青蛙蝌蚪和癞蛤蟆蝌蚪的知识4表达和交流,提升科学探究的学习经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猜想与验证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教师应尽 量为幼儿设置适宜的问题情景,鼓励幼儿利用已有经验进行人胆的猜想和 假设,与同伴互相质疑,并在操作活动中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或独 立进行,或与同伴合作,不断用观察到的新现象强化、丰富和调整原有认 识,逐渐建构起新的知识经验大班科学《光与影九光和影是幼儿园常见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抓 住孩子们玩影子游戏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影子的探究活动活动开始, 教师在户外和孩子们玩“哪里冇影子” “踩影子”等游戏,激发他们探究 影子的兴趣,并讣他们通过视觉初步获得影子是黑色的等相关知识经验 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怎样使自C的影子变长?又怎样变短?怎样 才能使自己的影子消失?幼儿相互商讨、争论,并积极地合作验证,寻找 答案,终于发现:身体往与太阳方向相反的一边倾斜,可以使影子变长; 直立或往与太阳相同方向的一边倾斜,可以使影子变短;跑到没有太阳光 的地方影子就消失了。
在找到答案的瞬间,孩子们欢呼雀跃,脸上充满着 喜悦之情总之,科学活动的探究过程是幼儿不断主动学习发展的过程引导幼 儿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n的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探索技能,激发幼 儿对科学的兴趣,产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学科学的积极态度在开展探 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耍勇于创新,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束缚幼儿 的学习活动,要让幼儿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广大的自然界中去发现 科学;并在科学领域中不断地探索出一套科学指导策略,为幼儿创设良好 的心理环境,给予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幼 儿有充分的探究机会那么,幼儿的探究能力、科学素质将一定会冇所增 强和提咼参考文献[1J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3]《幼儿科学探究的教与学》,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 学专业委员会编写,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